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者,称为“阴沉木”。中国民间流传“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和“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的俗语,从这当中可见阴沉木已然身价不菲。
金丝楠木因木纹里有金丝而得名,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由于树直节少,纹理顺而不易变形,它的数量极其稀少。而能成为阴沉木的机率就更加的少,再加上这还是一种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很是珍贵当本就极其珍稀的金丝楠深埋河床、地底,经数千年自然物化而形成阴沉木金丝楠时,可以说已经超出林木的范畴,成为凝聚天地造化之奇珍异宝。
这一刻两个女孩子才明白,就是那么小小的一方不起眼的箱子,居然还有如此大的价值。难怪玄齐会出手把它买下。
玄齐的心中还有一个推断没敢说,阴沉木多在天府之国,而能够在唐初期用阴沉木金丝楠打首饰盒的女人并不多,至于她大权在握,称孤道寡后,有没有打出其他的首饰盒,这些就无从考证了
当然这些都只是存在于理论中的可能,或者是灵光一闪的推断,至于对不对,还需要详实的考证,这只是存在的一种可能。
苏茗雪问的比较于脆:“玄哥哥,你知道这个首饰盒是谁用过的吗”
“这个还真不好说”玄齐挠了挠头:“看样式肯定是出自宫廷,而且还被几代嫔妃用过。至于究竟谁用过,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红沁则关心的比较实在:“这个物件值三百万吗”自从得到玄齐的承诺后,红沁就恢复了小女人的秉性,处处为玄齐打算。生怕他会吃亏上当。
顺着摊位往前走,玄齐低声说:“首饰盒里一共有三十六只金步摇,虽然颜色暗淡,却都是宫廷御赐之物。不光有金银,还有玛瑙玉石和珍珠,等道士超度后,再找些匠人修复,必然又能光亮如新。光这些金饰就值五百万。”
玄齐说着故作沉吟:“至于阴沉木金丝楠首饰匣,肯定会在宫廷史或者野史上留有踪迹,只要能够断代,价格更是不可估量。”玄齐说着脚步停了下来,眼睛直直的望向一副绢画。
这是一幅麻姑献寿图,恰好符合张家奶奶过寿的主题,而且望着上面的色泽,好像是明清时期的物件,不光有不菲的价值,还有较高的艺术性。买下来去贺寿,绝对相得益彰。思量之间玄齐走到摊前,认真的观察这一副绢画,凝神这么一瞧,双眼中还真闪过了一道异彩。
第二百一十三章麻姑献寿
摆摊的老者大约有七十余岁,穿着对襟皂月白衫,胸前是一排白色的布扣,腰间还扎着一条红绸要带,好似清末民初行走江湖的汉子。这位老人面色如红枣般红润,额下留着一缕花白的胡须,双目炯炯有神,像练家子多过像生意人。
玄齐在打量摊主的时候,摊主也在打量玄齐。见玄齐肌肤如玉,虽然华光内敛好似个普通人,但双眼在开阖间总会不经意闪过一道精光。双手上指纹细腻,好像白玉生光。这小子也是个练家子。
玄齐对着老者展颜一笑,把手往前一伸问:“能上手吗”
老者回答的倒是于脆,直接把头一点说:“能”
玄齐缓缓的打开那副装裱好的绢画,这幅传世绢本立轴麻姑献寿图,纵5厘米,横。5厘米,色彩鲜艳,品相完好。画中麻姑仙女,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发髻高绾,慈眉善目。耳垂玉环,身着淡绿长衫,左臂挽一圆腹精巧竹篮,内装大朵盛开牡丹及仙草野卉,篮边扎系大小葫芦一束,腰间绿带亦系葫芦四枚、灵芝一株。左手二指轻捏米粒,右掌投放成珠。衣衫飘飘,神骨仙态,瀛州采药,满载而归。欲献寿也。画笔工细,设色文雅,造型生动传神。画幅右上侧楷书题款:“辛亥孟春日,金门画史冷枚敬写。”下钤二篆印:“臣冷枚”、“金门画史”。
玄齐望着笔墨走法,再看色彩布局,还有绢的丝质。发觉不管从那个质地考究,这幅画都应该是真迹。
苏茗雪蹲在玄齐的旁边问:“这画中的女子是何人为什么有种衣衫飘飘,恍若仙子般的感觉
玄齐为苏茗雪解释说:“这画里画的是麻姑,是华夏古代神话角色里的人物。葛洪在剌仙传书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视女寿者多绘麻姑像赠送,称“麻姑献寿”。
“麻姑为王母祝寿”红沁的眼中闪过一丝的异彩:“这幅绢画还真应景,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就买下”红沁说着还似模似样的上手端详,望到二篆印,自动跳过“金门画史”,指着“臣冷枚”这枚印问:“这个冷枚是谁怎么没听说过”
“冷枚是清代著名画家。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内廷供奉。焦秉真的弟子。画人物仕女胶州志卷三十载。以工丹青,妙设色,画人物尤为一时冠。亦能画楼台殿宇界画和山水。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其画法兼工带写,点缀屋宇器皿,笔极精细,亦生动有致。”玄齐脑袋中闪过冷枚的资料,而后娓娓道来。
“曾画东阁观梅图、阴刺绣图、罗汉册,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妙。避暑山庄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冷枚的画院经历康、雍、乾三代皇帝,且为圆明园奉旨作画多年,直至公元17dr年尚在世孜孜绘画不息。可惜的是,冷枚当年在圆明园的诸多精心遗作,都随着英法联军的抢掠与焚烧,在一场空前洗劫中化为灰烬”玄齐说到最后不由扼腕叹息。
“那么这幅画是真的吗”苏茗雪越看越觉得欢喜,越看越觉得是真的。很想要现在就把它买下
玄齐用出鉴气术,把这幅画上下一扫,年份对,文笔对,感觉也对。唯一不对的就是如果这幅画是真迹,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小摊上,琉璃厂没那么多漏子给新人拣。用鉴气术这样凝神的一瞧,还真让玄齐看出了端倪,这幅画不是一整幅。确切的说这幅画是被人从中间割成两段,而后又缝在一起的
玄齐无奈的摇头,把画又放了回去,缓缓起身准备要走。摆摊的老者眉头一皱:“这位朋友,先别着急走,既然看出了错处,那就说出来,也让老朽长长见识。”
玄齐伸手指向画卷的正中间,自上而下画了一条线说:“这幅画是真迹,而且还是当年的宫廷之物,至于怎么逃过圆明园大火,又怎么流传到民间的,我想和中间这道伤有关。”
在清中期出现康乾盛世,国富民强后依然闭关锁国,让华夏错过工业革命,至此从世界强国变成农耕为主的弱国。到清晚期更是出现一个敢向世界列强宣战的老太太,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八国联军进了京城,毁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在风雨飘摇的王朝中,动荡不安的草芥,总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例如守在宫廷里面的宫女太监,他们感到王朝上下弥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