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风抱怨了一句,就带着人进城。
白叶子身形一掠,也上了城楼。
“从这里往下看,果然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难怪西门吹雪和叶孤城比剑,要在紫禁之巅。”
“我看是紫禁城名字高大上。不然你让他们找一个小土坡比剑,那不是很没面子人家一说,一剑西来,天外飞仙。那是在哪儿呢小土坡太违和了。这个高手的骄傲和面子,叶子你不懂。”
第118章暗战,各有手段
南京城的丧事结束之后,燕京城这里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了起来。北方兵马的调度,实际上从温小天等人上南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当时的时候,动作却没有现如今来的这么肆无忌惮。
关外的士兵,有的是用休整的理由调到了关内,有的是以换防的理由入关,有一些干脆就是贿赂了一下守关的官员,浩浩荡荡的开了进来。南京城的反应速度不是很快,在燕王已经弄进来将近两万兵马的时候,圣旨才是下来。
圣旨是京城里,朱允一系的官员集体商讨出来的。
燕王手底下的可战之兵,大多数都是在关外的。眼下新皇登基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也都不能够让燕王将并弄回关内。作为一位有实权有军队,战功赫赫的王爷,手底下如果随时都能够拉出一队人马来,那就太可怕了。
新皇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削弱藩王的势力,其中燕王首当其冲。现在若是还要去加强燕王的兵力,那真实嫌弃自己命长了。
基于这样的认识,一封圣旨就这么颁布了下来。
匪夷所思的命令。
只是王府先知先觉,命令发下来,却已经晚了一些。但相比较朝廷的几十万大军来说,彼此之间的差距,依旧达到了二十比一的程度。假如朝廷领兵的有些本事,光凭人数,就能够将燕王这些人堆死。
目前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厉风这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家伙,被派往了居庸关。软的硬的,甜的苦的,又是武力威慑,又是语言恐吓,终于让守城的军官屈服了下来。以送工匠出关,修葺军营的名义,再一次带回来将近三万精锐。燕王本人也没有什么表示,毕竟这也是尽力了,多三万人,总比少三万人要好。
现在的皇帝朱允不让人进来,那是名正言顺,他要让人进来,那就是造反。虽然很多人都已经心知肚明了,但有时候一层遮羞布的掩盖下,很明显的事情,谁也不说,那就是正当的。
这是游戏的规则。
皇帝抓着一手好牌,不停的出手。燕王属地内,来自于京城的锦衣卫活动开来。燕王的谍报组织因为身份的尴尬,暂时性的蛰伏。锦衣卫在暗处形式,明处的,则是朝廷派下来的宣旨太监,以及一些调换的官员。
调任自己一方的人,稀释他四皇叔的属地文官体系。利用自己的正统性和利益,诱导那些属地内原本就不得志的官员
计划,无疑有效。
这是根据锦衣卫的情报,进行了合理详尽的分析之后,才得出的结论。这些手段也不是来自于什么黄子澄。朱允越发感觉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智商了。这些计策,实际上都是他身边的太监们的主意。当然,朱允说出来,那就是皇帝自己的韬略了。
虽然有些上不得台面,但那大开大合,倒也真有一番帝王的样子。
温小天也渐渐的对这些手段生出了兴趣。
原著中,朱允对付朱棣的时候,手段没有这么复杂,内容页更加显得单薄,简直不是一个位面上的呢。这其中的原因,按照温小天的猜测,那就是方孝孺死了。没错,就是这个逗比死了,皇帝身边的逗比少了,所以做出来的应对,也会务实很多。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燕王一方面调动兵马,一方面联络其他的藩王,在自己的属地内,燕王府的势力则是彻底龟缩,做出了一副任人宰割的委屈模样。
朝廷一方的文官,在第一时间就嚣张了起来。
青楼。
这些年的青楼一直都被那些粗野的汉子们把持着,已经没了文人骚客什么事儿了。现在那些官员重新进了青楼,穿上了儒衫,摇晃着扇子,找人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去了。他们天真的以为,自己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
读书人,什么是读书人不上青楼泡妞的读书人,就算不上是风流才子。要记住,风流始终是要在才子之前的风流才子是佳话呢,是会被后代的人,一代一代流传的。而如果你不去青楼,怎么成为风流的读书人呢
若你根本就不风流,谁又能够知道你是才子呢
事情就是这么的有趣。
青楼的皮肉生意也跟着一下子文艺了起来。姑娘们倒是无所谓。遇到了军爷,就伺候着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说一些露骨的笑话。现在伺候这些文官老爷,那就唱一些小曲,将他们自己写的三流诗歌配乐,谈论一些比较高雅的诗词歌赋,来一个欲拒还迎,也就是了。反正从小训练的,也没什么难度。
整个燕王的封地,似乎一下子就变了天。精神抖擞扬眉吐气的文官,一下子抖了起来,以上的吃喝玩乐还是好的,有些则是明目张胆的开始刮地皮。
你是大商人好,掏钱。你是种地的好,该收税了。为什么因为北方要打仗,军队的钱不够花了。你要问这是谁的意思告诉你们,这就是燕王殿下的意思。敢不出钱灭门的县令听过没有
好,以前没听过,以后你们就会听到的。
在这些官员的胡搞之下,燕王的封地变得乌烟瘴气,捎带着燕王的声望也都下降了。毕竟官员们是用燕王的名义捞钱的,而他们做这些的时候,那都是“为皇上分忧”,是忠君爱国的,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朱棣本人很生气,却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随后也只能放任了。
在厉风从居庸关回来之后,这件赖手的事情,就立刻交给了厉风处理。厉风处理的办法可想而知,不会是什么官面的手段,更不会走正途。首先,厉风派人去了杨州,将一部分的斧头帮的人手调派到了燕京。
燕京的斧头帮分部在燕王默许之下,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发展壮大了起来。在厉风的恶毒计划之下,那些文官的子嗣,被裹挟进了斧头帮,成为最下层的一些喽。年轻人总是喜欢这样的,古代现代都不例外。
人有了。
消息自然也有了。
那些官员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也都一点点变得清晰。斧头帮的运作,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街面。商业方面,斧头帮则是以保安保全的名义,收敛费用。随着一个作威作福的捕头被打断了双腿,斧头帮的声望也达到了极致。
那些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能够调动的人马并不多,而那些卫所的力量,更是不过几千人的规模。因为担负着监视燕王府的重任,又不能够随意调动,这就让斧头帮的行动更加灵活多变起来。
你来了我们就闪,你走了我们再来。我们的地盘儿上你敢收钱,就收拾你。
有燕王的默许,斧头帮已经处于不败之地。
也许出了燕王封地,他们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处可逃的境地。但燕王的封地内,随便一个地方,就可以让他们平安。有足够的地方,是行政官员,卫所士兵所不能够冒犯的,人家跑进去,就屁事儿没有了。
厉风的动作,也不仅仅是这些。
他还组织了一些说书人,到处说书。或者晦涩,或者光明正大的,将舆论引导向一个对燕王有利,但是对朱允绝对不利的境地。这些读书人的口才,语言,都是厉风拜托了温小天训练出来的。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做心理暗示,但他们的口才,已经足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舆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