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9(2 / 2)

李晨灿有点受宠若惊,他知道吴砚田是怎样的人物,怎么会突然想见自己呢

“吴教授想见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关于你的诗,反正是好事儿。”吴川对他说:“刚好我现在也在中海,他也在这边有个学术研讨会,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们下午见上一面,如何”

李晨灿嗯了一声,既然吴川说是好事,他也就不想浪费脑细胞去猜测事情真相,反正到时候就会知道的,下午他也刚好有空。

李晨灿换上汉服,在茶馆里提前等了十多分钟,之后,吴川跟一个戴着眼睛,年纪约莫在五十岁左右,但精神矍铄,保养很好,长相很端正的人走到了茶室里。

李晨灿连忙站起来,施了一个礼:“吴校长”然后他对这个走进来的人恭敬地说:“您就是吴教授吧”

“嗯。”吴砚田嗯了一声,然后微笑着打量李晨灿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光看李晨灿这长相,就容易给人好感,更何况,之前吴砚田也听说了吴川的转述,原来因为自己给李晨灿的明朝那些事儿说过话的缘故,李晨灿一早就记住他了。

这样感恩的人,吴砚田心里是很欣赏的,现在一见面,好感更多。

李晨灿谦虚了几句,几个人都按照座位顺序坐了下来,随便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吴砚田笑眯眯地说:“李同学,其实今天我冒昧地来打扰你,是有事情想叫你帮忙。”

“找我帮忙”李晨灿有些奇怪:“吴教授您开玩笑的吧我才疏学浅,年纪也小,没什么可以帮忙的吧”

吴川笑眯眯地看着两个人说的话,也没有插嘴。

吴砚田也没有说话,而是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本书,递给李晨灿:“这是我即将出版的一本新书你看看。”

李晨灿接过书来,其实还是笔记本的手稿,手稿上的字体是行楷,虬扎有力。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李晨灿大致扫了几眼,写的是太祖当年从中南省开始,到后来追随香帅,几上京城,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思想、人格,并且有了改变天下的雄心壮志的过程。

吴砚田也不可能等他看完,就说:“就是这本书,我想用你的浪淘沙北戴河作为开书序。”

原来如此

李晨灿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来意。

说完自己的事情,吴砚田也就和吴川一起等着李晨灿的答复,想着他应该不会拒绝的。

谁知道,李晨灿在两人目光注视之中,缓缓摇了摇头:“这个啊不行”

s:感谢逆之翼one、男人情1、唐笑生、想当兵了、小居师、司徒思武几位大大地打赏。

感谢烟草丶思绪大大588打赏,感谢男人情1大大几次打赏。

第八十六章更适合的词

“不行”

吴川一下子就有些吃惊,他一直觉得李晨灿是一个很明白人情世故的人,但现在怎么

且不说,吴砚田曾经在明朝那些事儿上给李晨灿说过话,李晨灿投桃报李也应该给他这首词。

更何况,李晨灿如果能把他的词发在吴砚田这本书的开书序上,那对李晨灿来说也是一种荣耀,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他,并且因为李晨灿的词出现在吴砚田的书上,肯定他的地位。李晨灿现在是声名鹊起,可有限得很,而且承认他名气的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是看吴砚田书的人,大多数已经是人到中年,成为帝国的真正中坚力量,有着自己的认知,也有着和年轻人不太一样的价值观、审美观。李晨灿用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很难真正做到讨好这些人,可他在吴砚田的小说中做开书序,那这些人想到吴砚田用李晨灿的词作序,那心里头,对李晨灿的看法就要改变不少

现在的很多书,只要和历史文化沾点边的,都喜欢在开头有别人给做的诗词作序,一本书开书序的诗词如果比较好的话,会显得这本书比较有水平,高端大气上档次

吴砚田这次看中了李晨灿的浪淘沙北戴河,觉得这首词实在是才气纵横,豪情冲天

而且,李晨灿的那首诗和吴砚田这本还暂时没有把名字完全定下来的书,意境特别搭配。

在这本历史小说里,就有太祖当年到达北戴河和几个朋友相见,心情振奋的场景。

他才会想要用李晨灿的浪淘沙北戴河。

但现在李晨灿居然拒绝了

吴砚田的脸上略微有些挂不住,李晨灿直接拒绝让他之前确实没有想到,脸色微微一沉,但他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词就是李晨灿自己写的,不管他给不给,都是李晨灿的自由,虽然有些遗憾,但吴砚田也不会说太多。

他也就重新微笑起来:“那也没关系,今天那就当来认识一下李同学就可以了。”

倒是吴川心里一阵看不穿,他一直觉得李晨灿是个很懂礼貌,也很知道人情世故的青年,怎么这下子,却不知道把这首词给吴砚田的好处呢又不是要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只是借用一下他的词,还有很多好处,他为啥不同意

吴川对李晨灿使了一个眼色,想让他改变主意

李晨灿听到了吴砚田的话,才知道他误会了。

哦不,不是他误会,是自己的话没有说清楚。

于是,李晨灿赶紧补充说道:“吴教授,你都误会了,我没有说不把这首词给您,只是,我刚刚看了一下您的这本书,觉得这首词不太适合这本书。”

吴川心理才松了口气,不过又想,既然人家吴砚田都觉得很适合,那李晨灿还在这里说什么呢他是怎么想的

吴砚田之前还因为李晨灿的直接拒绝而尴尬呢,现在突然听到李晨灿的转折,心里通畅起来原来如此啊。

其实他也知道,浪淘沙北戴河主要是气势比较像,而且在小说里,太祖也去过北戴河和朋友见面,但小说里太祖和朋友的见面并没有大肆渲染,只花了一点点时间,直接用浪淘沙北戴河来作序,说实话,并没有那么应景。

“哦为什么这么说”吴砚田感兴趣地问了一句。

李晨灿说:“我刚刚大致浏览了一下您的这本历史小说,发现在北戴河的地方,几乎是一掠而过的,所以直接用这首词来作为开书序,好像不是特别贴切。而且,在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里,我感觉气势实和您这本历史小说里的太祖的心态,也不是特别符合。”

的确,小说里的太祖,处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还没有那种白浪滔天,萧瑟秋风换人间的远大志向。

“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太祖,身上更多还有一些书生意气。”李晨灿说。

吴砚田大点其头,李晨灿说得太对了

太祖最开始的时候,还是被家庭按照士大夫来培养的,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