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闻言,吩咐众民,“此处不可辨明,待我启奏天子,使知明白。”
而后比干带着姜子牙来到摘星楼,将此事禀明纣王。
恰巧此时妲己在後听见比干奏此事,暗暗叫苦,“妹妹你回巢袕去便罢了,算甚麽命今遇恶人,我必定与你报仇。”
妲己转出见纣王,道,“妾身奏闻陛下亚相所奏,真假难辨;主上可传旨,将术士连女子拖至摘星楼下,妾身一看,便知端的。”
纣王早已被妲己迷惑得神魂颠倒,哈哈一笑,道,“御妻之言是也。”
而后传旨,“命术士将女子拖於摘星楼见驾。”
旨意一出,姜子牙将妖精拖至摘星楼,姜子牙俯伏阶下,右手摺住妖精不放,参拜纣王。
纣王在九曲雕栏之外,问道,“阶下俯伏何人”
姜子牙答道,“小民东海许州人氏,姓姜名尚。幼访名师,秘授陰阳,善识妖魅。因尚住居都城南门,卖卜度日;不意妖氛作怪,来惑小民,被尚看破天机,除妖精,别无他意。姜尚一则感皇上天地覆载之恩,报师传秘授不虚之德。”
纣王道,“朕看此女,乃是人像,并非妖精,若是妖精,何无破绽”
姜子牙道,“陛下若要妖精现形,可取柴数担,此妖精,原形自现。”
天子传旨,搬运柴薪至于楼下,子牙将妖精顶上,用符印镇住原形;子牙方放了手,把女子衣服解开,前心用符,後心用印镇住妖精四肢,拖上柴薪,放起火来。
姜子牙用火炼妖精,烧炼两个时辰,上下浑身不曾烧枯了些儿。
纣王大奇,问亚相比干,“朕看烈火焚烧两个时辰,浑身也不焦烂,真乃妖怪。”
比干奏道,“若看此事,姜尚亦是奇人。但不知此妖到底是何物”
最后纣王叫姜子牙让那妖精现形。
姜子牙三昧真火一出,而后再玉清神雷一现,将那妖精烧出了原形,正是玉石琵琶。
看的妖精现形,纣王等人将姜子牙视为奇人,招其入宫当官。
而妲己却是心如刀绞,意似油煎,暗暗咬牙道,“我不杀姜尚,誓不与匹夫俱生”
姜子牙封官,风风火火的回到了宋家庄,宋异人摆宴席,为其庆祝。
而妲己则是把玉石琵琶放於摘星楼上,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已後五年,返本还元,断送成汤天下。
自从玉石琵琶被杀,妲己便一直心情不好,一日歌舞之时,更是建议纣王造了个“虿盆”,毒害宫中宫女等人。
这姜子牙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可把马氏给乐坏了,止不住的夸姜子牙厉害,而姜子牙也是高兴不已,想要就此一生下去。
不过意外总会出现,自从那姜子牙姜琵琶精给杀死之后,妲己便十分嫉恨姜子牙,欲找机会除掉他,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这妲己心思一转便蛊惑纣王建造一物,名为:鹿台,而且诱惑纣王称,“建成后可以见到传说中的仙人。”
纣王大喜,自然马上同意,后妲己言姜子牙会阴阳术,令其建造,于是纣王不顾大臣劝诫,勒令姜子牙建造鹿台。
姜子牙自然知晓造鹿台劳民伤财,便劝诫纣王不要建造,不过正好被妲己当作借口,说姜子牙准备谋反。
纣王被妲己蛊惑,便下令炮烙姜子牙。
不过姜子牙有先见之明,提前溜了,惹得纣王甚是不高兴,不过也无可奈何,便让崇候虎监督制造。
期间有上大夫杨任曾悉心劝诫,但是却被怒气冲头的纣王给割去了双目,可杨任依然不死心,冒死进谏。
最后被纣王治下杀头之罪,不过却被阐教的清虚道德真君相救并收为弟子。
姜子牙并没有逃远,而是回去与马氏汇合,让其与自己一起前往西岐,不过马氏听闻姜子牙弃官,顿时对其一阵臭骂,又听得姜子牙此时乃是罪犯之身,便毫不犹豫的与姜子牙分道扬镳。
姜子牙心里也没有留恋之意,一纸休书写出,二人再无任何瓜葛。
姜子牙不敢怠慢,随后收拾一番便与宋异人告别,来到西周的领地渭水,栖身于此,终日以垂钓为乐,静观世态变化,待机出山。
今天的第二章,又是四千字大章,求支持
第一百一十三章伯邑考
自姬昌离开西岐后,西岐在姬考,姬发,散宜生等人的打理下,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整个西岐蒸蒸日上,可始终有一道阴影笼罩在姬考兄弟以及散宜生等大臣心中,只因姬昌被困羑里已然七年,却还无任何要回返西岐的迹象。
姬考也就是伯邑考,伯邑考见父亲七年已过,却还未归来,心中焦急,担心父亲发生什么意外,亦或是从此就被困在羑里一生,而不得返回西岐。
伯邑考奏明自己的母亲,而后将西岐事宜交与姬发等人,便独自一人带着三件宝物前往朝歌救父。
伯邑考一路前行,扬鞭纵马,过了些红杏芳林,行无限柳阴古道,行过五关来到渑池县,渡黄河至孟津,最后进了朝歌城皇华官驿。
翌日,伯邑考来到丞相府,见过亚相比干,将自己此行救父之事告知,亚相比干怜其救父心切,便奏明纣王,言伯邑考有宝进贡,想要代父赎罪。
纣王得知此事,召见伯邑考。
而在伯邑考参见纣王之时,恰巧被妲己看见,只见那伯邑考,丰姿都雅,目秀眉清,红齿白,言语温柔,顿时心动。
此妲己虽为狐狸精,但是却有苏护之女的记忆,而苏护之女小时曾与伯邑考见过数面,且探讨过音律之事,因此那狐狸精妲己也是知晓,后妲己奏明纣王,让伯邑考抚琴弹奏一曲。
伯邑考见到妲己却是想起了小时之事,心神有些恍惚,不过再想到纣王因听信妲己而祸害忠良之事,便对妲己有些厌恶,而后以父亲被困,心下焦虑,不敢弹琴,怕辱圣聪婉拒。
纣王早已被妲己迷惑,此时对伯邑考的音律之技甚为好奇,便没有多想直言道,“你当此景,抚琴一曲,如果希奇,赦你父子归国。”
伯邑考听得此言,自然大喜,而后神情专注,全身心的投入抚琴之中。
良久,伯邑考弹至曲终,只见音韵幽扬,真如戛玉鸣球,万壑松涛,清婉欲绝,令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而笙簧箫管,檀板讴歌,觉俗气逼人耳。
纣王听罢沉醉其中,对其大加称赞,而妲己闻之更是对伯邑考动情,心思一转便奏明纣王想要伯邑考传自己琴技,以便以后时常为圣上抚琴弹奏,纣王自然无不允诺。
妲己将那纣王灌醉之后便让伯邑考传授自己琴技。
伯邑考为了救父,只得隐忍,将琴拨动,其音亮,妙不可言。
妲己原非为传琴之故,实为贪伯邑考之姿容;挑逗姬考,欲效于飞,纵淫败度,何尝留心於琴只是左右勾引,故将脸上桃花现娇天姿,风流国色。
转秋波送娇滴滴情怀,启朱吐软温温悄语,无非欲动邑考,以惑乱其心。
伯邑考乃圣贤之子,因为父受羁因之厄,欲行孝道,故不辞跋涉之劳,往朝歌进贡,代父赎罪;指望父子同还故都,那有此意虽是传琴,心如铁石,意若钢坚,且对那妲己有些厌恶,因此便眼不旁观,一心只顾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