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水的过程中,夏禹曾经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
大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大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然后进行管理,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大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朝中政教。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伟人。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他还时常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
如此一来,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至此,人族由于有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协作以及密布的水网工程之后,在夏禹的英明领导之下,人族迅速从之前大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他们还迅速打破了阻碍前进的囚笼,人族进入了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时期
时间飞逝,转眼间八百多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此时大禹已到晚年,连下届人皇也已选出,可自己却久久不能证得人皇之道,这样他有些感到意外,此时他对人族的贡献要远大与其余的四位大帝,就连人族最后一位轩辕黄帝恐怕在人族的贡献上也比不上他,可是现在他偏偏没能证道,这其中好像少了点什么。
紫霄宫中,云扬的双眼漠然的睁开,空洞的双眸中天道法则不断地演化,而云扬浑身的气息也越来越隐晦,隐约间流转着大道的玄奥,很显然这段时间云扬的修为大进,已经有着要触摸天道的迹象了。
“鸿钧道友,此次还需问你借一件灵宝才是。”没有丝毫感情的声音从云扬的口中吐出,好像此刻的他就是那无情无欲的天道一样。
“交换。”鸿钧的声音同样冷漠无情,手中霞光一闪一座混沌色的大鼎便出现在他的面前。
对此云扬的语气中有些不屑的情绪传出,“灵宝乃是镇压人族气运之物,道友难道还缺少一件先天至宝不成”云扬的话语有些不以为然。
“天道至公,有得必有失。”鸿钧淡然道。
对此云扬撇了撇嘴,手中一挥一柄蕴含着浓郁水之法则的至宝落在鸿钧的面前,“如此可以了吧”
鸿钧也不开口,直接将乾坤鼎扔到云扬的手中,将那件至宝收起,再次闭上双眼修炼起来。
而云扬则是扫了一眼这乾坤鼎,随后眼中光芒大方,一道道真龙紫气从虚空中被云扬以莫大的法力抽取过来,随后将其注入乾坤鼎内。
顿时原本古朴无华的乾坤鼎,此刻散发着浓郁的帝王紫气,同时九条紫金色的小龙在乾坤鼎中不断地游走。对此云扬直接手一拉将虚空撕开一个口子,乾坤鼎瞬间没入其中消失不见。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三十一章雷劫降临
安邑,人族现在的都城,王宫之内禹最近那是忧心忡忡,自己大限将至,可是还没有丝毫证道的迹象,这究竟是为何呢禹走来走去,心情焦虑异常,他也曾以轩辕剑沟通轩辕圣皇,可圣皇却让其等待,机缘很快就会降临。
“机缘究竟是什么机缘呢”大禹喃喃自语。
而就在这时,一震巨大的轰鸣声从外界传来,紧随其后一位侍卫进来通报“启禀大王,王宫内院的广场上,一座散发着紫金色的宝鼎从天而降,将广场砸出一个大洞。”
大禹闻言顿时脸色一变“可曾伤到人吗”能将广场砸出一个大洞,恐怕任何人被砸了一下都会成为粉末吧
“启禀大王,并无一人伤亡。只是那宝鼎散发着紫金色的霞光,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大王还是去看一看吧”那侍卫恭敬道。
“好,前面带路。”大禹跟着那侍卫向着广场上走去,果然在广场的中央处,一大群人围观着一座散发着紫金色的宝鼎。而大禹在看到这座宝鼎的第一眼,就感觉到自己证道的机缘到来了。
对此大禹有些激动的跑了过去,来回的查看这这座宝鼎。也不知为何,那宝鼎在大禹到来之时,原本散发着浓郁的霞光,此刻则是缓缓地消散,露出古朴高贵的鼎身,九条紫金神龙不断地在宝鼎上游走着,每一条神龙都栩栩如生,好像下一刻就会从宝鼎中冲出来一样。
当大禹的右手摸到宝鼎之时,一道道讯息飞速的没入大禹的识海中。大禹愣了片刻后,让众人将其抬入自己居住的地方,随后将众人散去,并让人传讯自己三日之后将要证道。
三日之后,人族最大的广场之上,一座巨大的宝鼎坐落其上,而禹则站在一旁等待所有人族各个部落首领、高层的到来。
三日前大禹传下的命令各个高层自然得到了消息,大禹将要证道他们自然也要赶来。当所有的人族高层都来到之后,大禹将自己的精血迫出,九滴紫金色的血液瞬间落在宝鼎的九条神龙口中。
下一刻宝鼎中顿时响起一声声龙吟,嘹亮的龙吟响彻天地,同时宝鼎散发着浓郁的紫金霞光,最终随着一声轰鸣巨响,宝鼎瞬间一分为九,化为九个较小一点的宝鼎。
这九个宝鼎上,每一座宝鼎都刻画着一个大州的地图,九鼎意味着整个华夏九州。
“众位,将各自的血液注入九鼎中吧这样九鼎才有这镇压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