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凶手的身高,吴小康自有一番话要说。
他说:“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电灯的拉线是凶手割断的这点,应该没有疑问。在现场时我曾经比了一下,拉线断口与我踮起脚尖、伸直手臂后的中指之间,仍有一、两公分的距离。考虑到凶手手握刀具切割拉线时手掌必然要弯曲,但刀具的刀刃正好弥补了手掌弯曲所减少的高度。所以凶手的身高应该跟我差不多或者略高。
“此外,凶手显然是站在我们发现烟头的那处煤堆后面观察、等候被害人的。那处煤堆高度大约一米六十四、五公分,凶手如果要从煤堆上方清楚地观察四周的情况,其眼睛的高度至少应该在这个高度以上。人眼至头顶距离大约十公分,由此我判断,凶手身高至少应在一米七十五公分以上。”
根据脚印、电灯拉线断口高度以及发现烟头的煤堆高度所作的综合判断,民警们认为,凶手的身高估计在一米七十六公分以上。
至此,他们比根据何赛娇的证词所作的判断,又前进了一步。
从凶手抽的香烟牌子和鞋子类型判断,凶手很可能是在工厂工作的人。从他选择的作案地点以及作案后能迅速逃离现场而不被人发现这两点来判断,凶手十分熟悉该厂的环境。因此,凶手很可能就是清钢厂的职工。
发生第一起凶案的厕所背面的刮擦痕迹,很可能是凶手逃离现场时为了掩盖其痕迹而留下的。他在遭到被害人激烈反抗而逃跑的过程中,还忘不了要采取反侦查措施,可见其相当冷静,并且十分狡猾。
此外,现场发现的烟头数量表明凶手观察、等候被害人的时间很长,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凶手相当冷静,而且很有耐心。
在两个凶案现场都发现了相似的自行车轮胎印痕,说明凶手很可能以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快速移动。从他藏匿自行车和极力掩盖其踪迹的行为来看,再次反映了凶手的冷静和狡猾。
从凶手的种种行径判断,这是一个冷静,有耐心,也具备一定反侦查能力的家伙。要发展出这份冷静、耐心和作案技能,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因此,凶手决不是初犯,年纪也不会太轻,至少应该在二十五岁以上。
此外,凶手一点也没打算藏匿被害人尸体,显然他希望尸体被人发现。这与恐怖威胁的作案动机相吻合。
干警们堂堂皇皇、如此这般推理了一番后发现,他们对于案件侦破其时并没有取得多大的实质性进展。只是把对凶手的描述,从“可能”升级为“很可能”----原先认为凶手可能是本厂职工,现在认为很可能是本厂职工;原先认为凶手可能有自行车,现在认为很可能有自行车;原先认为凶手可能是年轻人,现在认为其年龄很可能在二十五岁以上;诸如此类。
但是王熙荣认为,对凶手特征的这些新的、更加准确的描述,还是给了他们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其一是,凶手极有可能是该厂职工这点,更加坚定了专案组首先在该厂职工中寻找嫌疑人的部署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一遇到困难便信心动摇。
其二是,凶手很可能有前科。所以查档案的那组人马,应该更加关注被调查的对象是否有前科。如果调查对象是既有海外关系又有前科的人,便要立即将其列为重点侦讯对象。
其三是,既然两起凶案现场都发现了自行车的痕迹,说明自行车很可能就是凶手的交通工具,对先前拍摄到的轮胎印便要高度重视,认真追查,而不能掉以轻心。
其四是,凶手的行为表明他的智商不会太低,他的文化程度应该不会低于初中水平,所以他招工前是知青的可能性较大,在查阅档案时应该注意这点。
其五是,关于凶手年龄和身高更加准确、以及凶手在两件凶案发生时是上白班或正常班的人的判断,使得怀疑对象的范围缩小了,摸底排查工作也就更具有针对性,工作量也可相对减少,这意味着破案速度可以加快了。
其六是,立刻收缴该厂所有的四十二码翻毛工作鞋,与现场的足迹进行比对,只要两者一致,便可立刻实施逮捕。
这第六点立即遭到何达安的反对。“按照厂规,职工们必须穿工作鞋上班,你把他们的鞋子都收缴了,他们怎么上班我认为,最好还是让那些人到专案组这儿来留下鞋印比较可行。”
高鹏立刻提出异议。“你们厂实行三班倒,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人闲着,有人却在上班,我们不可能一块儿对他们进行采样,而且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这样一来,凶手便可以拿了别人的鞋子来冒充,给了他可乘之机。”
王熙荣倒不认为那是个问题。“没有什么能逃过技术科柳神探柳云飞的火眼金睛。只要让他对鞋印进行比对,看是否有两双相同的,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而且这么干的家伙就是此地无银,我们就可以对他来个重点侦讯。此外,还可以通过外围调查,了解是否有人曾被要求借鞋一用。”
王熙荣把他们的分析向王怀书作了汇报,并提出采集四十二码翻毛工作皮鞋印的建议。
王怀书批准了他的建议。
王熙荣立刻进行鞋印的采集工作。
从职工领取的劳保用品登记表中查到,清钢全厂共有一百八十一名职工领取了四十二码翻毛皮鞋。
虽然这些人的身高并非都在一米七十六公分以上,但是他们全都被要求立刻带上翻毛皮鞋,到专案组大本营报道。
他们一到专案组大本营,便被领到一楼的大会议室里。在那里,民警们让他们抬起双脚,在他们的鞋底涂上印泥,然后让他们在铺在地上的白纸上踏下鞋印。我老爸跟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叔叔吴远翔,都在那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正在上班的人,则由技术科的警员到他们的上班地点提取鞋印。总之,一个也跑不掉。
就这样,专案组采集到了全部一百八十一双四十二码翻毛皮鞋的鞋印。
经比对,只有五对鞋印与不明身份的凶手鞋印有相似的特点,都是鞋后跟内侧磨损大于外侧。其中就有两双属于吴家兄弟。
好在柳神探的火眼金睛能够洞察秋毫,明辨是非,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凶手的鞋印中只有一些细小的“伤痕”,而吴家兄弟与其他三名“钢友”的鞋印中,却布满了尖锐物体造成的划痕和火星留下的“烫伤”。
这五人终于被排除了嫌疑。
原本被寄予厚望,以为可能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