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92(2 / 2)

“先生,学生夏允彝有礼了”

刘宗周笑道:“不必多礼,彝仲,这是你的稿子,里面有一些行文的错失,我都已经更正了”

夏允彝接过那一张满是褶皱的文稿,那是被人揉了之后又伸展开的样子,他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刘宗周叹道:“还有什么事情不过是联合早报不希望你的这篇稿子发出去,直接扔到废纸篓了”

夏允彝摇摇头,说道:“联合早报毕竟是那位王爷的,不希望刊登这些东西那也是正常,对此,我早就料到了”

刘宗周笑道:“你有这个预料就好了,只可惜如今京城一带也只有这样一个联合早报,我们想要投稿也别无选择啊”

夏允彝却道:“先生,难道您就没想过另外创办一个报社”

刘宗周摇摇头笑道:“彝仲,你可知道这报社当中究竟有多少门道,需要多少人力,每天要从无数的投稿当中拣选出合适的文稿,这样就是一份极为浩繁的工作,而且光着京城附近就有数百万份报纸的发行量,卖出这些报纸又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你年纪还小,如今不过是个秀才,还未过乡试,理应以学业为重”

夏允彝也知道刘宗周是好意,不过他对张道玄的那边文章仍然有些不满:“先生,您是不知道,那与天下人共治天下的文章,根本就是那个黄老余孽所写的”

刘宗周笑道:“黄老余孽彝仲,你为什么要怕那些黄老之学我们儒家经过千年的发展,其中又分为各门各派,实际上很多都已经糅合了黄老的一些理念,那黄老之学也是我们华夏的学问,他们想要再次兴起,却也是一件好事,天道不足,有时候独尊未必是一件好事,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看中了我们儒家的进取之心,但是之后千年,儒家已经成为了唯我独尊之势,这让我们儒家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有了黄老在后面之后,反倒是能够让我们更快地发展。”

“好,先生此论大妙”此时一年轻男子上前道:“恕在下唐突,在下王博听到先生妙论便忍不住起来叫好”

夏允彝皱了皱眉头,看着王博,说道:“王兄,不知道您听了刘宗周的话有什么所得”

王博笑道:“天道不足,在王某看来确实一种平衡之策,刘先生,如今联合早报一家独大,的确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下也希望建立一家报社,就叫做南方日报,原本以刘先生的威望出任主编是最好不过了,不过我们也明白刘先生还要教习弟子,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邀请刘先生出人我们的撰稿人,日后您的青龙峡书院的一应费用,都由我们解决”

要办报纸不只是有钱就行的,当然财力那是先决条件,在京城有这么大财力和人脉的人可不多啊,刘宗周奇道:“您是”

王博连忙解释:“家父王乔,想必刘先生也早有耳闻”

王乔可谓是徽商翘楚,徽商在商人当中自称“儒商”,算是跟读书人最接近的一类商人,实际上在读书人眼中就算是“儒商”,那也是四民之末,而在商人眼中,徽商明明是逐利的商人,却要硬安上一个“儒商”的名头,那属于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

尽管如此,儒商因为努力靠近朝廷,却也得到了盐商巨利,并且扶植起了东林党这样一个庞大的势力,经过东林党的宣传,他们的名声也好了很多,说出他们王家,也是为了让刘宗周不至于太过反感。

实际上却是王博过虑了,刘宗周自己办学以来,那种阿堵物已经成了他必须要考虑的事情,而现在跟联合早报的人闹翻了,他正需要另外一个金主,此时王家进来得正是时候,他欢迎都来不及呢

第五章枢密院中

刘宗周连忙笑道:“原来是王贤侄,这件事情也是好事,彝仲他的一篇文章正好没办法在联合早报上刊发,我看过这篇文章,深得程朱理学之妙处,若是有了另外一种报纸,也好给有不同意见的人一个渠道”

夏允彝却对刘宗周这么容易被王博售卖有些不满,夏允彝属于那种富家子弟,而且是典型的书呆子,对王博这种人根本不屑一顾,在他看来,朱由崧提出的“议会制”当中最大的败笔就是让这些商人参与户部事务。

王博与刘宗周相谈甚欢,已经降到了报社成立的具体事情,而夏允彝却径直站起身来,说道:“先生,晚生身体不适,告辞了”

夏允彝走后,刘宗周有些尴尬地看着王博说道:“彝仲他”

王博仍然笑道:“刘先生不必如此,这种事情我见得多了,若是没办法做到唾面自干,我们王家也成不了现在的样子,大明朝的商人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夏允彝离开聚星楼之后,却有一个人拦在了他面前,说道:“夏先生,我家主人有情”

这人的脸色灰白,而且声音尖锐,在机上浓重的香粉味道,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身份宦官,对于宦官,文人士子一向是非常讨厌的,他冷冷说道:“你家主人是谁我为何要去”

那人微微一笑,说道:“不只有您,还有钱谦益钱公子,杨涟杨先生,李三才李大人一起都在那里”

夏允彝被这人的话吓了一跳,这几个人几乎是把东林党老中青三代的人都包括了,夏允彝鬼使神差地跟着那个太监走进了雅间,此时他才发现,刚刚那个太监还少说了,此时不止是李三才杨涟和钱谦益,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东林党。

李三才虽然因为一系列行为不检的原因,被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