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2(1 / 1)

程道养所率的最后一支军队被击败。程道养率两千余户百姓逃入广汉山谷中隐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赵广起义失败。

北魏自攻灭胡夏后,一直没有大的战事。北魏皇帝拓跋焘把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当做国家的重要措施。史载他“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不兼彩”。凡“赏赐,皆是死事勋绩之家,亲戚爱宠未曾横有所及”。他还重用人才,完善刑律,发展生产,严惩贪官污吏,爱惜民力、物力。拓跋焘的一系列政治行为,对保证军国用费,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把魏国治理得很不错。

南边的宋国自与北魏打过一仗后也一直没有大的战事。虽然杨难当袭扰汉中,赵定在川蜀起义一年多,但宋国对这两次战争的投入并不大,发生战争的地方也不是东晋赋税的重要征集地,所以并没有对东晋的国力产生根本影响。而刘义隆在位期间,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甚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等负担。于是,江左自东晋义熙十一年至文帝统治末年415453,“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所以旧史常称“元嘉之治”。

一个暂时不打算南征,一个也不愿意北伐。时间长了,魏宋两国也开始有使节往来,接着互通贸易,南北和好,十余年没有战事。但北魏在北边还有局部战争,即攻伐北燕。

前文讲过,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灭后燕,改回到自己的原姓,又叫做高云,继天王位,史称北燕。高云是被冯跋和冯素弗兄弟俩组织了一帮人推上台的,他当上燕王后朝政也被冯氏兄弟所掌握。高云担心冯氏兄弟会对自己不利,便建立起一支禁军。这支禁军据说都是由身体高大的力士组成,但并不怎么忠诚。禁军首领离班和桃仁两个人不但经常从高云那里得到数以万计的赏赐,甚至连吃的穿的都和高云相同。即使是这样,这两个人还是把高云给刺杀了,然后带领禁军造反。手握兵权的冯跋立刻行动,动用自己部队把这帮子黑社会一样的乌合之众给收拾了。冯跋当上了燕王,厚葬高云,还给高云上了个惠懿皇帝的谥号,也就是继续承认燕王高云的合法性;并任命弟弟冯素弗为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

北魏攻灭胡夏后,派使臣到燕国,让燕国称藩。冯跋不但不从,反而把魏国来使扣留不放,魏遂与燕国动起手来。冯跋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对军事也很在行,而魏军也没有打算动用大军去对付小小的燕国军,所以双方互有胜负,燕国并没有吃亏。到了429年,冯跋重病卧床不起,因为太子冯永于426年8月病逝,所以当时是次子冯翼为太子。冯跋的爱妃宋夫人的亲生儿子冯爱居为老三。宋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便不准冯翼入宫侍奉冯跋。冯翼生性懦弱,并没有反抗,只是深居东宫。宋夫人又伪诏关闭宫门,禁绝内外,准备等冯跋一死就矫诏立自己的儿子为王。中给事胡福因为执掌禁卫,能自由进出王宫,他急忙把这件事告诉冯跋的二弟冯弘冯跋的大弟冯素弗已经病死,冯弘遂率兵杀入宫中,冯跋受惊而死。冯弘见大哥死了,索性把大哥的所有儿子全部杀死,然后登上王位。登王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431年,冯弘把自己的原配夫人王氏及所生之子冯崇废掉,另立侧室慕容氏为皇后,慕容氏所生之子冯王仁为太子。

北魏趁北燕发生内乱,大举进攻北燕。这一次进攻很顺利,首先被废掉太子身份的冯崇和冯崇的同母弟冯朗献城投降北燕,接着在两个月内魏军一连攻下燕国十多个郡。这时正好那个守城数月的将军朱修之从魏国逃跑,逃到燕国。冯弘急忙派人把他送回宋国,并请他向宋国求援。刘义隆遂陈兵北疆,北魏这才罢兵回去,以防宋军。

打完这次仗后,北魏歇了两年,举五万兵再次攻燕。燕军又连吃败仗,冯弘再一次向宋国求援,并向宋国称藩。宋国只是封冯弘为燕王,同时派了几万兵在边疆走了一圈,并没有真正地出师相救。魏军这次北征出兵不多,所以并不担心宋军北上,仍不撤军。冯弘只好转向北魏称藩,并把自己的三个女儿献给拓跋焘。北魏退兵后又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把燕国太子冯王仁送到魏国当人质。冯弘本打算这样做,但他宠爱的慕容氏怎么也不答应,于是冯弘便拒绝了北魏的要求。北魏多次派使臣来索人质不成,便于公元435年6月以四万大军讨伐北燕,冯弘转向高句丽求援。公元436年5月,由高句丽派兵护送冯弘带龙城全城的人口东渡辽河,在高句丽国内定居,魏军遂战辽东。北燕灭亡。北燕自407年高云开国至436冯弘投奔高句丽,共历三主,三十年。

冯弘到达高句丽后,先被安置在平郭今辽宁南部,不就又被迁到北丰今吉林东辽县。冯弘虽然寄人篱下,但他把北丰当做了国中之国,不但车服礼制仍同自己称王一样,北丰的高句丽人还得遵从他的法令,接受他的领导。高句丽王感觉这个人太不识时务了,遂把冯弘的所有侍卫全部调走,并把他最心爱的不惜灭国也要留下来的那个宝贝儿子冯王仁强行要走当人质。冯弘没了大批侍卫,再想在北丰称王称霸也就没人理他了,而且儿子冯王仁被强扣作人质也让他大失面子。于是他派人去向宋国投降。宋国派将军王白驹率兵七千北上迎接冯弘。高句丽王担心冯弘到了宋国给自己点眼药,说坏话,便劝冯弘留下。冯弘一再拒绝。高句丽王便派将军孙漱、高仇率兵到北丰将冯弘及其子孙十多人全部杀掉,包括他的视为珍宝的儿子冯王仁。时为437年3月。值得一提的是,冯弘的后人也有一个成为后世国主,而且是个女子。冯弘的第二个儿子冯朗的一个女儿后来便是执掌北魏大权三十八年的文明冯太后。王白驹来到高句丽没接着冯弘,高句丽王告诉王白驹说冯弘已经病死了。宋国和冯弘本没什么交情,不过是略尽本分罢了,既然冯宏死了,宋国也不再问。

这段时间在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檀道济因功高盖主,心腹遍布朝廷,遭到刘义隆的猜忌。同时刘义隆突然患病,十分严重,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等人担心刘义隆死后檀道济及檀氏家族作乱反叛,遂多次劝说刘义隆除掉檀道济。刘义隆一开始被说动了,遂征召檀道济和他的儿子进京。檀道济进京后,刘义隆病情好转,他又不想杀掉檀道济了。他和檀道济长谈了很久,慰勉鼓励一番,然后让他回去。但檀道济正要启程的时候,刘义隆病情突然恶化,危在旦夕。刘湛和殷景仁又请刘义隆除掉檀道济,刘义康也非常害怕刘义隆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不能控制檀道济,便假托帝命,把檀道济以及他的十一个儿子还有薛彤、高进之等心腹大将全部杀死,把檀道济一派全部除掉了。檀道济被捕时愤怒地把自己的头巾扔在地上大喊道:“你们这是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冤死十四年后,元嘉二十七年450,刘义隆北伐不成,反被魏军杀到长江北岸,与建康隔江相望。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道:“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

北魏灭燕三年后,又驱兵向西,进攻北凉。

前文说到北魏得关中后,北凉王沮渠蒙逊为避免魏军乘胜攻击本国,主动向北魏纳贡称藩,被封为凉州刺史、河西王。三年后沮渠蒙逊病殁,世子牧犍继任凉州刺史、河西王。北魏又加封他为安西将军。

牧犍有妹兴平公主,因为长得十分漂亮,拓跋焘便向蒙逊求婚。蒙逊虽然答应,但还没有来得及送女儿出嫁就咽气了,牧犍按照父亲的遗命,派右丞李繇把妹妹送入魏国。拓跋焘礼尚往来,也把亲妹妹武威公主嫁给牧犍。两国互相通婚,表面上十分和睦。但武威公主可能长相很一般,牧犍对她并不感兴趣。牧犍有嫂子李氏,十分美艳动人,与牧犍兄弟三人都有通奸。在三兄弟中,李氏对牧犍最好,也奉承得最用心,所以很受牧犍宠爱。武威公主没来之前,三兄弟共享一个女人,虽不是秘密,但底下人也不敢提这件事,三兄弟相处得也很和睦。武威公主拓跋氏嫁过来做了王后以后却是十分看不过去,经常骂李氏不要脸,秽乱后宫。因为武威公主有在北魏当皇帝的哥哥做后盾,李氏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时间长了,怨气积得多了,便成了杀气。李氏想办法把毒药下在武威公主的食物中,想毒死她。但拓跋氏只吃了几口就觉得味道不对,便不吃了,不久觉得腹痛难忍,呕吐不止。因为吃得不多,经太医治疗后病愈。拓跋氏很快查到是李氏下的毒,便向哥哥告状。拓跋焘命令牧犍交出李氏。牧犍和李氏感情极深,当然不肯交人。他把李氏送到酒泉,对魏国来使说,我已经把李氏关押到酒泉了,你们不要管了。事实上他还和李氏暗中往来。

其实北魏因为西域的关系早就对北凉不满。西域曾经被前秦和后凉所控制,西凉从北凉中分裂出来后,又被北凉所控制。但到北凉再收复西凉的时候,北魏的势力也达到了西域。两者在对西域的控制权上发生了矛盾。虽然西域有不少国家向北魏称藩,但由于北凉隔在北魏和西域的中间,对西域的实际控制权还是掌握在北凉的手中。只是由于北凉表面上还比较听话,并没有阻断西域向北魏纳贡的路,同时北魏也专注于攻灭北燕,才没有立即对北凉动手。现在北边的柔然称藩,南边的宋国交好,东边的北燕灭亡,正是西攻的最好时机,而李氏下毒又是最好的借口。于是北魏列数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条罪状,然后出兵北凉。

在拓跋焘出兵前,曾经出使北凉十二次的尚书李顺因为受北凉重贿,力称姑臧附近一带全部是没有土壤的枯石,当地人民全靠夏天储蓄消融的雪水生活。出兵攻占北凉后,如果北凉把积蓄的雪水全部放走,那时马无草,人无粮,吃水困难,即使攻占姑臧,也没有任何战略意义。

丞相崔浩则拿出汉书地理志说:“书上说凉州有丰富的畜产。如果没有水草,哪里来的丰富畜产而且人们造城设郡,总是寻找容易生活的地方,如果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怎么会把都城定在那里”

李顺说自己是亲眼所见,崔浩拿本破书根本不能为凭。拓跋焘认为崔浩说得对,一个国家不可能连都城都是不毛之地,如果是那样根本没办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口和畜产,于是决定进军。

公元439年8月,拓跋焘亲自率兵一路势如破竹,直攻到姑臧城下。拓跋焘见姑臧附近水草丰饶,不由骂道:“可恨李顺欺朕”遂命令沮渠牧犍投降。牧犍向柔然求救,但柔然这个时候已经不比当年了,魏军只另外派了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就将其牵制,使柔然不能分兵。沮渠牧犍派弟弟沮渠董来领一万骑兵出城迎战,但凉军与魏军刚一接触便溃败回城。沮渠牧犍拒守城池不出。魏军连攻十几日后,牧犍大哥的儿子沮渠万年率部投降,魏军趁势入城。沮渠牧犍不得已只好率文武百官投降。

拓跋焘还是比较给这个妹夫面子,并没有为难他。拓跋焘入城后,又派军队攻掠其余州郡,所到之处纷纷投降。北魏镇南将军奚眷进攻到酒泉。酒泉的守吏,沙州刺史、酒泉太守、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弃城逃到高昌故城坐落在火焰山脚下,木头沟畔的哈拉和卓乡,西距吐鲁番市八十里。北魏班师回朝后,拓跋焘论功封赏。尚书李顺则被拓跋焘双规,很快查出李顺的确收受过沮渠牧犍的大量贿赂,同时还有其他收受贿赂和贪污罪行,李顺被赐自尽。

沮渠无讳在魏军主力撤兵后,于第二年年初又攻取酒泉。北魏派了一支小部队去讨伐,沮渠无讳遂向北魏请降称藩。北魏对酒泉这个地方不是很重视,于是罢兵,封沮渠无讳为酒泉王。但是,沮渠无讳依托酒泉,屡次东攻,欲收复凉州失地。拓跋焘遂于公元441年4月派奚眷进攻酒泉。沮渠无讳早有准备,坚守酒泉不出。奚眷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他带着兵一直把酒泉城围困了七个多月。沮渠无讳做梦也没想到奚眷竟会在这里待这么长时间,结果粮食不济,一万多名百姓被活活饿死,军队虽然有取粮的优先权,但最后也被饿得要死,酒泉终破。沮渠无讳趁乱逃出,投奔在鄯善天山东部南麓的吐鲁番盆地东侧据守的弟弟沮渠安周。公元442年9月他回到高昌,以高昌为都,向宋称臣,宋文帝封其为凉州刺史、河西王,继续北凉政权。但沮渠安周虽称凉州刺史,但他的势力再也没能够进入到凉州。

北魏的势力到此已经统一了传统意义上的整个北方,十六国时代从此结束。

这时除了北方的魏国和南方的宋国外,还有一些在两晋十六国时兴起仍然顽强生存下来的小国家。

后仇池,今中国甘肃南部一带。公元435年,杨难当将侄子杨保宗释放,派遣他镇守董亭今甘肃武山南。公元436年,杨难当自称大秦王,立妻子为王后,其余都仿效天子的制度。这时候杨难当分别向宋、魏两国称藩。439年,杨保宗与兄杨保显投奔北魏,魏主以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把公主嫁给了他。

公元440年,杨难当复称武都王。公元441年,杨难当和宋国翻脸,带兵侵汉中入四川,第二年被宋军击败。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