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不是玉矿我忽然激灵灵打了个冷颤,同时,心中想到了一种可能。“老吴,你是说那个玉山这事情你确定么这可开不得玩笑。”
“我现在有八成的把握是真品,大禹治水玉山,这次很有可能是真的见到这东西本身了。”吴怀抖着声音说道:“有人找我想要把那个东西卖掉,只是要价很高,东家您不回来这事情我老吴也不敢私自做主啊卖家那边好像很着急出手的样子,我这两天一直都在稳着他这样,我先大概给你说说这个玉山的基本状况”
吴怀在电话里跟我说着,范存虎却低声喊了我一句,他的眼睛朝着巷口撇了撇,在那里,正有几个人鬼鬼祟祟的偷偷张望着我们,那眼神看上去,似乎是有些不怀好意。
“老吴,你先稳住,我到长安,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那个卖家你先把想办法他稳住,现在我这边有点事儿,先挂电话了,等我回去了跟你说。”瞥着那几个在巷口鬼鬼祟祟的男人,我低声对吴怀说了一句。
“嗳那行,东家你速度快些,就先挂了。”吴怀在那边答应,我的心头也跟着波动了起来。
这次,也无怪吴怀会激动成这个样子,毕竟,只要是行当内的人,甚至是对这个行当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没人能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还保持镇定吧这点我无比确信,就算是那个号称是现在古玩行当祖师爷一般人物,有着眼掌乾坤之美誉的宋家老爷子宋海献,在这个东西面前都得底下他高傲的头颅,毕恭毕敬的捧着研究。
大禹治水玉山,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确切的说,这个东西真的已经脱离了东西的范畴了,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圣物,不是某个部族的圣物,而是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之为整个华夏文明的圣物。如果用一种价值来衡量的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是是个南柯一梦,也抵不上大禹治水玉山的一角。毕竟,迷幻镂空的手法虽然诡异到了极点,但并不是彻底的无解,而在世界上就已知的来说,还是能找到两三件别的迷幻镂空的存在,但这大禹治水玉山怎么说呢,几千年传承下来,这个行当在每个朝代都有关于它的传闻跟文字记载,但却总是昙花一现之后便匆匆消失不见,大禹治水玉山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明朝末期,从现在来说,已经是几百年前。
金瓯永固杯,大禹治水玉山,这些东西的身上都充满了传奇,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瑰宝。
、第三百九十八章玉山的故事
我以为又是某些跟我有因果的故人前来寻隙,却没有想到,碰到的真的只是几个小混混而已,而这几个小混混,却差点被杀性已经在不断积蓄,甚至有了一定崩溃倾向的范存虎失手要了性命。
那几个小混混离开的时候,腿都是在打颤的,至于那两个把头发弄得五颜六色,差点被范存虎活活掐死在手中的小混混,已经被吓得尿了裤子。
这些人平时打架斗殴或许都够狠,可一旦在这种要命的时候,那自以为很大的胆量其实不堪一击,这个小子都已经被吓破了胆,我便没有继续为难他们,告诉他们以后招子放亮点,然后挥手让他们滚蛋了。
“能不出手就别再出手了,平平安安回去,比什么都重要。”我拍了拍范存虎的肩膀。
对他心中那种越发暴虐的情绪,我是真的束手无策了。静心咒效果不大,宁心咒跟清心咒感觉压根就没有用处,而我想用地花那种温和的能量安抚范存虎,却同样没用。
小黑布跟我说不用白费力气了,这事情出了一些特殊的手段之外,是任何办法也没法解决的。
听这口气,我以为小黑布知道什么,追问之下,它却告诉我它真的不清楚,只是模模糊糊有些印象罢了。并且,它还补充告诉我,就算他真的知道也没用,有些东西不是知道就能做的。
就像对于那些经过特殊处理过的各种物件,我是能够驱使它们做一些事情,甚至我家人也许都能够做到这样,但同样的手法流传出去,别人却根本就捣鼓不出任何的动静是一个道理。
从临仙辗转到了山城,我立刻便订了第二天的机票,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回了长安。
只不过这次回来也算是学乖了吧,立刻打电话把方方面面的招呼都打到了,只是这样总让我感觉不安宁,很有一种回来的惊天动地的感觉,这不是我喜欢的调调。
吴怀星夜赶来见我,他一来我便招呼他进了书房,这事情必须得慎重对待,若是还在客厅中说话,感觉上,总是会觉得有些不伦不类的。
我们说话,谁都没有闲情逸致的去拉家常说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开口便直奔正题,现在没有什么东西,是要比大禹治水玉山还要重要的了,当然,如果那个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玉山是真的的话。
其实说起这个大禹治水玉山,里面被人为的弄出了很多的故事,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谈的玉山,在京城那个华夏最大的博物馆里就摆着一件被成为国之瑰宝的物件,它也叫大禹治水玉山,高度将近两米半,重达五千公斤,整个都是由一大块的和田玉制作,并且经由名家之手纂刻而成,是现今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玉制老物件。当然,只要是在这个业界混的时间稍微长一些的人,其实都知道陈列在那个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是怎么回事儿,多数人对此一笑置之。
这里面故事挺深的,真要说起来还得追溯到几百年前清朝时候的乾隆时期,简单来说,就是乾隆帝为了彰显自己正统的地位,举国之力,并且花了八年时间,按照那些历史文献上的记载,命人打造出来的一件大禹治水玉山的仿品而已。
当然,这个仿品很贵重,称之为华夏瑰宝绝对不为过,虽说年代的确近了点,但那重达五吨的一整块和田玉可不是摆设,尤其是当年那几个名誉天下的能工巧手的印章跟乾隆帝印在上面的私印,都足以让这件仿品的大禹治水玉山可以名列华夏瑰宝的行列。
只是,说来说起,仿品就算是仿得再成功,它本身对于华夏的意义来说,还是不如真品来的重要。就像是这么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按理来说大家提起来那个都会是一脸赞叹,而事实上呢,在提到博物院里的那个东西的时候,凡是这个行当里的老鸟,都会眼对眼的会心一笑,递给彼此一个你懂的眼神,然后大家就会闭口不谈而去说一些别的话题,比如今天谁家的狗又把谁家的吃了的话题。
只是这些年,我却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好像很多人都仿佛在可以淡化大禹治水玉山真品的事情,而将那个仿品推崇的特别高,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已经让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博物院中的那个东西便是大禹治水玉山的真品,从而遮掩了还有一个真正的大禹治水玉山存在的事实。大禹治水玉山,金瓯永固杯,这些东西几乎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正式出现便就已经存在的。
别问我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会有玉,这个东西谁也说不清楚,伴随着文明的进程始终都会有无数的真相被湮灭在时间当中,也许,就像是我们现在的宗教信仰一样,就像是欧洲那些为了自由而向着神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