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以其说赵无极是“抄袭”,还不如说是“剽窃”更加恰当。但这个词,同样按不到赵无极头上,因为赵无极是重生者,从逻辑上讲重生者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这并不是原来的时空。总之,赵无极不会有良心或道德方面的困惑。
赵无极用英文写,目的自然是不想让别人看懂。事实上,赵无极也不会在现实中写那么长的小说,他只是在进行构思、设计,奇幻小说与网络小说类似,都属于类型小说,只要构思、设计好了,把一些精彩而著名的情节想到了,其他的细节,完全可以交给系统的百变小秘去完成。
百变小秘写完之后,他再读,再提要求,由“小秘”再改,在现实中这当然也比较麻烦,但是他读和改都在系统中,有60倍的时间可用,让创作一部小说变得有如游戏一般地轻松。
赵无极决定奋笔疾书,远远不是哈利波特的诱因,而是根源于赵无极对未来某些事件的恐惧。
如果重生者赵无极顺其自然,那么,那段历史必然不可避免,而那次“碰撞”的结果,就没有一个胜利者。华夏,进入了十年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冰冻期”民间和青年,开始谨小慎为,开始追求小资,仿佛时代的大门已经关闭。
后来,竟然发展到了拼爹、韩流、高富帅、白富美等浅薄符号大行其道。而华夏的本土文化、传统精神,却成了out的象征。
因此,赵无极决定要做一些事情,不管结果如何,自己都要尽力而为。
赵无极能为这个时代做的事情很多。那份关于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绝对算得上大功一件。但对于华夏来说,那依然是小道,因为按传统的说法,它是“奇技淫巧”;按现代的说法。也仅仅属于“科技”范畴。
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科技,而是“战略”,即“国家发展战略”。有如“人生三问”一样,要确定“国家发展战略”也必须要先解决三问:第一,我是谁自己到底是个神马东西。要准确定位。第二,我从哪里来这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第三,我要到哪儿去这里指向的是未来之目标。
对于华夏来说,大家都知道我们“落后”了,但落后的根源是什么即便到后世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论,从技术和细节的层面讲。从阶级仇恨的层面讲,落后的原因可谓是数不胜数。
这个根源,只能从文化的层面去思考,去寻找。华夏的古代文明,无论他多么灿烂辉煌,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即它仅仅是农业文明的颠峰灿烂由于辉煌千年,它自成一体,因此,华夏传统文化本能地排斥比她后产生的工业文明。
或许,华夏传统文化对于工业文明或文化的态度是,我可以用你,发展你,但你不能取代我,不能凌驾于我之上
后世有人说,华夏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与生命力。能同化世间一切文化或民族,这种理论纯粹狗屁,误导人心
华夏文化之所以在历史上曾经同化过很多异族或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因为那些文化本身的幼稚、不成熟,那些文化有如一个小孩。而华夏文化有如一个智者或成年人,二者交往中谁居于主导,谁能制定规则,这还用说
但是,当工业文化或工业文明这种新生事物出现之后,华夏文化的衰落不可避免。因为,一种文化能否被人接受,归根到底取决于谁能带给他们更多的物质利益
华夏文化能够同化掉其他民族的文化,其根源也在于这里,在于发达的传统农业天朝上国,物产丰饶,气象万千,人口众多,自然万国来朝。
但是,当工业文明出现之后,其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农业文明的十倍、百倍、千倍、万倍而华夏自满清统治之后,压根就排斥这种最先进的文化。
后世的华夏,虽然对此有较深的认识,并在规则、法治等方面有所借鉴或创造,但直到2000年前,也还未上升到一种文明的自觉。
这算是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而要搞清楚“我从哪里来”则必须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之中来观照自我,特别是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民族与国家。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赵无极可以着力的了。他准备利用在凤山的这段时间,把后世著名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给写出来,他当然不是写纪录片,而是准备写一套既严肃又浅显的历史读物。
赵无极相信,当我们把世界上曾经阔过的国家都了解清楚后,也许就能认清“真我”,同时也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了
大国崛起,赵无极不只是看过纪录片,而且还看过以纪录片为蓝本扩编而成的那一套同名图书。赵无极虽然没主修过历史,但他现在的综合实力,绝对在当年那些编辑此书的同行之上。再加上系统能够买到国外的相关出版物,以及时间的加成,赵无极相信,他只要三个月,就能将这套书给写出来。
赵无极只是想让自己的同胞,无论是高官也好,还是青年学子也好,能够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世界,并以此来观照自身,检讨自身。
写书,没有问题,但能达到神马效果,却难以确定。或许,这只是重生者赵无极一个美丽的梦境而已。
第242章把脉3更到,求月票推荐票啊
不过,即便现在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赵无极也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事实上,只要是一个客观的人,把华夏最近几十年的变化梳理一遍,就不难发现:有些问题,是源于早期认知的偏见;有些问题是源于缺乏经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成功的模式,有人从理论能够阐述清楚,有些问题也并不是不可避免,至少,华夏的路子会顺利得多。
关于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是华夏的一个技术层面的助力,而类似于大国崛起这样的图书,则是思想与观念方面的助力,只有从方方面面整体提升华夏人的认知水平,譬如尽早地注意到效率与公平的问题,那么,后世的社会矛盾就可以大大减少,维稳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当然,此时的赵无极人微言轻,也只能通过写书、建议这样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引领这个时代。
正月十五大年之后,凤山乡的工作终于从费仁富案中脱出身来,走入正轨。2月13日,凤山乡党委政府召开乡、村、社三级干部大会。
这个会议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分村讨论会,认识凤山,认识自己,找问题,找困难,找差距,找不足,主要由村社干部发言,副乡级以上干部轮流到各村蹲点听取意见,并由乡上派出干部对所有发言进行记录并整理。
这个阶段,赵无极谓之“把脉”或“诊断病情”。
为了打消村、社干部的疑虑,赵无极开玩笑道:“每个人都必须发言,如果不发言,就不给中午饭吃。”凤山乡财政稍为好转之后。赵无极并不担心这200人左右能把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