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8(2 / 2)

“警察管,怎么管总得有证据吧因为这些案子发生时,赵无极在凤山或卢江,根本就没来梓州,更没有去道阳”

“那,我的仇不报了”李剑有些不服气。

“你呀你,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你是保命要紧。还是报仇要紧”李维民恨铁不成钢地骂道。

而他们口中的陈仲容,此时在特护病房里也在看着春晚,不过,他并不恨赵无极,因为他与赵无极连面都没见过。但他对赵无极却是绝对的不服气,凭什么赵无极能拥有那么漂亮的女朋友陈仲容认为童紫馨那么漂亮,赵无极不可能不下手,两人并没什么血缘关系,而自己却没有虽然他醒过来不久就知道那话儿已经没了,即便现在他解小便也得像女人一样蹲着。但还是止不住他对童紫馨的胡思乱想。

看到赵无极在春晚的表现后,陈仲容并没发现自己的差距,反而还激发了他想尽快找赵无极麻烦的想法。此时,他在脑子里探索,此前的那些哥们,哪一个可以接受他的重托。谋划一次对赵无极的行动。

陈仲容的要求不高,只是把赵无极的那话儿给切下来就行。这些年来,陈仲容也存下了一些钱,在春晚快结束时,他就想好了主意,准备出一万元,买赵无极的太监身份。

陈仲容并不知道赵无极会武功的事。而陈向前虽然知道,但看到儿子都这个样子了,根本没想到儿子竟然还要因为不服赵无极而去“报复”,因此,他把赵无极其他方面都讲了,讲到赵无极拥有神秘的背景与能力,但就没讲赵无极本人的厉害。

只是,陈仲容注定没有能力去实现他的梦想了。因为,在春节后不久,中央决定。免去陈向前西川省委副书记职务,调华夏政协担任文史委副主任。虽然同样是副部级,但这个职务简直是冷得不冷再冷了,文史委如果陈向前是个学者型的官员,到了这个部门说不定还有用武之地。至少在文博行业会受到尊重;可惜的是,陈向前并没有那方面的能力。而且,中央在找他谈话时,明确指出:陈向前同志就在平原开展工作,不用上京都。

而此后华夏政协文史委开会,也从未通知过这名副主任。显然,中央有人对陈向前非常不满。保留他的待遇,让他干到退休吧。

再说“虎公子李虎,即省警察厅副厅长李绍基之子。这家伙在卢江汝溪湖把他老爸的配枪给弄掉之后,被判了个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按规定得接受街道和居委会的监视与教育,其父李绍基,作为开国少将,也落得个提前退休。

两父子和家人这个晚上也坐在家里看春晚。此前,他们并没去买神马报纸,因此并不知道赵无极要上春晚的消息。因此,李绍基在看到赵无极春晚的表演,而且连续表演了六个节目后,立即厉声质问李虎,“你惹的赵无极,是不是这个人”

虎公子李虎,早就把头埋得低低的,心中无限悔恨,见老父询问,只得点了点头。而李绍基在李虎点头之后,立即顺手拿起家里的鸡毛掸子,用握手那一头对着李虎就是一顿暴打

“尼媒的,神马人你不惹,你竟然敢惹这样的人劳资今天要打死你,免得你再去丢人现眼,免得你再为家人惹来大祸”

而在父亲劈头盖脸的猛抽之下,昔日的虎公子乖得像只猫一样,任凭父亲暴打,一声不吭。

虎公子是纨绔,但并不笨。他父亲退休之后,家里的生活简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以前,神马土特产、名烟名酒,家里根本就消费不完,甚至虎公子可以一条一条地拿去送人。

但是,父亲退休后,再也没有这些东西了,生活可以说一落千丈,虽然李绍基的工资也不低,但那点死工资,怎么可能抽得起华夏牌香烟,买那啥液来喝呢。

第206章赵无极的“回礼”

而李绍基的老婆竟然也没像过去那样护着自己的儿子,而是任由丈夫抽打。她这段时间也受够了,过去,她出门时几乎是前呼后拥,“张大姐”、“李太太”、“李夫人”地被人叫个不停;如果要买个神马东西,总有人抢着付钱。那时,张大姐基本上也不用去菜市场,因为总有人今天送把青菜,明天送个豆角,而且绝对是最新上市时价钱最贵的菜,送菜的人非常会说话,“这菜啊,刚上市,抢的人太多,我怕你到时去买不着,不值钱,赏个鲜吧。”

而现在呢,那些曾经所谓的好“姐妹”均悄然而去,见到面时,有的故意装着没看见,有的则扭头他顾,甚至还有人露出不屑的神色。至于菜市场,当然得自己亲自去买米买油买菜了,否则,一家三口只有饿死。

这个晚上,关注赵无极的人远不止这些。在卢江,在梓州,甚至在平原,凡是与赵无极打过交道或认识赵无极的人,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赵无极这下红了,可以说红透了整个华夏,甚至红透了全世界。

华夏国厅级以上官员,因为华办的那份文件,早就知道了赵无极的大名,没想到在华视的春晚上,竟然能看到赵无极表演节目,而且一表演就是六个节目,竟然连他的女朋友也能同台献艺。这些高官们的嗅觉以及分析能力可不是卢江的普通百姓能比的,他们从赵无极演出6个节目的安排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果然,第二天早晨华视春节的第一次新闻播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京的大佬们陪同吴冕同志在现场观看了春晚。而且吴冕同志在稍后还接见了演员代表赵无极同志和李馨欣同志。

新闻后的“短评”说,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赵无极同志,并不是艺术专业出身,是去年刚刚从西川师范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大学生,本可以分配到县级机关的他。竟然选择了卢江县最偏僻的山区乡,并用他学到的知识造福乡梓,其探索组织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当前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赵无极同志无疑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

这条新闻,是在赵无极离开大内之后,吴冕同志与一号首长、二号首长商量后作出的决定。他们以此表达着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回应着某些思潮。

当赵无极得知这条新闻后,马上就想到了这条新闻的后遗症:从此,他所做的任何事情,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公众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关注

后世有人说,出名趁早但赵无极却明白。出名后的各项麻烦事也将迎面而来,自己,终将失去自由而宁静的时光

不过,这个时候赵无极还不知道这个新闻,新闻播出时,他还躲藏在系统之中,撰写一份关于研究与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暨科技工作的建议。这份建议,也是他离开吴冕首长后才想到的,无论如何,老人对自己这么好,他得写个东西,作为给老人的“回礼”吧。

在写这个东西之前,赵无极自然从系统中获知了华夏此前已经有了一个“高技术计划”,史称“863计划”。

计划涉及到生物技术领域、航天技术领域、信息技术领域、自动化技术领域、能源技术领域、激光技术领域、新材料领域、海洋技术领域等25个主题研究。

这个计划是以官方主导推动的高技术计划,在此后的20余年里,国家投入了300多余元资金。共有15万名科技工作者围绕这一计划开展工作,取得了一批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华夏官方的这个计划无可厚非,这是在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后世也证明这个计划是十分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