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82(2 / 2)

“不胡大哥的话我不赞同,赔偿可以不提,但郑兵也应该买点慰问品安慰一下胡志高,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补偿。郑兵,你没意见吧”赵无极再次出声道。

大家心里又是一惊,赵无极这话不会节外生枝吧

“谢谢,我没意见,我等会儿就去乡上买慰问品。”郑兵立即表态同意道。赵无极这话,其实是在化解郑兵这个当事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怨气,并保证调解的成果。虽然学生家长表态不要赔偿,虽然同意了调解这事儿就这样解决了,但谁能保证学生家长回到家后,其他村民不会添油加醋地说东道西毕竟,郑兵还要在学校工作。

要是在后世,郑兵这事极有可能弄得天下皆知,而郑兵不死也要脱层皮,后世的媒体记者,可是特别喜欢这类新闻的。

“哎,郑兵,用不着到乡上,我背包里有就一些东西,你先拿着用吧。”赵无极说着,当众打开背包,拿着两盒罐头、几斤水果、一袋白糖,打包后递给郑兵。

这赵无极连这些东西都背在身上,难道,他就那么自信这事儿能够圆满解决不止是甘霖,所有在教室里的人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郑兵拿着礼物,走到胡安刚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谢谢你们的原谅。”

“哎,也谢谢你了。我们这叫不打不相识,以后,还请郑老师到我家作客”胡安刚也比较感动,此事能够如此化解,他的面子其实也就有了。

胡安刚因为会打制家俱,其家庭境况比普通农民强,对于赔偿根本就不在乎,而那个赔偿要求也是他的二弟提出的,胡安刚要的是说法,要的是面子。

赵无极这一系列程序操作下来,给甘霖的震动相当大。赵无极说的那几条道理,甘霖也知道,但他就没想起从这个角度入手,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赵无极并没有讲一句大话大道理,说的大多是人之常情。

“这是一条真龙,总有腾飞的那一天”甘霖以前把赵无极当成能干的下属,但这次事件之后,他已经把赵无极真正当成他的同事了。

其实,赵无极这一套程序并不是甘霖想像的那么简单,他讲的那些话,不但能压制住郑兵,让其不得不服,同时还说到了胡安刚一家人的心坎上,教师啊,正是应该这样做啊此外,赵无极治疗胡志高的伤痕,更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这天下有哪个父母不心疼孩子的,孩子受了伤,不送去擦药治疗而是让其作为“证据”以便讨说法,家长这是忍着心痛啊。

叮系统公告:宿主圆满完成调解高家坝村教师打人事件,让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特奖励宿主积分2000点华夏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各类矛盾突出,希望宿主再接再厉,完成更多更艰难的任务,早日推动系统升级甘霖和赵无极等人正在与其他人握手,准备告辞,系统的公告及时响起。

这事儿,解决起来也很容易啊,怎么系统会确定为“很难”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了。系统确定的“很难”,是因为化解双方的怨气很难,而赵无极作为重生者以及高智商的人,他的几个做法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难以想到的。

第123章来自米国领事夫人的关注

第一,就是关心孩子,从孩子入手;第二,给孩子治疗;第三,利用家长心理;第四,给孩子送小礼,所谓伸手不打送礼人;第五,以理服人;第六,强化调解效果,进一步化解怨气。除了第五条,甘霖或李校长能够说出一些道理外,其他几条,人们想都可能难以想到。此外,还有赵无极与孩子之间特别的“亲和力”,这也是别人所没有的。

普通干部在调解这事时,可能采取的手段不外乎是:第一,和稀泥,大家各退让一步相安无事;第二,以权势压人,领导的话你们不听,你们要听谁的第三,以处分“吓人”,郑兵可能首当其冲;第四,各打五十大板,大家都有错,孩子家长交给村上教育,郑兵受到行政处分。

华夏的体制决定了,干部们在处理社会问题时,不可能有更巧妙的手段,因为他们根本学不会“换位思考”。

一个星期完成三件任务,特别是处理这起师生纠纷,让赵无极收获颇丰,系统主动出具的任务,且定义为“很难”,让他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获得了2000点积分,这让赵无极的“前景”再次明朗起来,让赵无极的信心也大大地提升了一档。

周末回家的路上,赵无极照例看了看系统面板上的各项数据,每一项都在按正常速度增长,但有一项却增长极为神速,那就是他的“等级”问题。

赵无极记得非常清楚,在9月20日时,系统的数字为:等级0级37,但到了27日,系统的数字却变成了等级0级78。尼媒,难道要升为副科级干部了可自己,现在连股级干部都不是啊,该不会是哪个大佬发现俺是个人才,想要破格提拔吧赵无极无限地yy道。

赵无极不是yy。而是他的机会真的来了

这事,还得从赵无极写的有关凤山的系列文章说起。

赵无极的第一篇文章名叫凤山木雕,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发表于8月24日的西川日报,其实,在那时赵无极已经完成了另外两篇凤山竹编。手指上的舞蹈、凤山林珍,大自然神奇的馈赠,此后,赵无极差不多每周写两篇,都毫无例外地寄给了西川日报。

这个,让西川日报的周末版主编陆一柏既喜且忧。喜的是在梓州竟然出现了一位写作高手,甚至能称为“文学大家”的高手,这些文章漂亮啊,而且文章中既有传统的美文味道,又有时代的新颖特质,让陈一柏有些爱不释手;但是,这个叫赵无极的家伙。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寄两篇文章来,俺这可是省报啊,不是你卢江的县报呢,怎么可能都登来自卢江的文章呢。

不过,陆一柏还是把“竹编”和“林珍”两篇文章给登出来了,其他的文章他准备压一压,同时准备写信告诉赵无极一些投稿技巧,尼媒,好东西要向华夏日报投啊,怎么就只寄西川日报呢。

只是。在第二篇文章登出来不久,陆一柏就被总编辑叫到了办公室,“陆一柏,刚才米国驻平原领事馆打来电话,问你发表凤山的两篇文章。其所写内容是不是真实的”

总编辑这话,把陆一柏吓了一大跳。尼媒,真不真实,也轮不到你米国领事馆来管吧但是,在领导面前,陆一柏也只得认真地解释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迅速地让人拿来了照片。

这个时代,有照片那就是真的,真得不能再真了。因为照片做假,还是后来的事情。

总编辑看到照片后,基本上相信了陆一柏的说辞,但他又打电话到卢江县委宣传部,直接找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