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3(2 / 2)

星期一早晨7点50分,赵无极出发去凤山上班,范东明到得比赵无极早,因为是他负责买的车票。见到赵无极后,立即掏出一个信封,“你点点。”

“点个卵啊,你,我还不相信。”对黄大山也好,范东明也好,赵无极确实是相信的。不过,架不住他有更逆天的东西啊。

你给某人钱,某人相信你,直接收下,一两次没什么,每次都这样,那你对某人是个什么感觉那就是,某人特别信任你啊而你就有被别人信任的幸福感,从而,你也会对某人产生信任。

回到凤山,赵无极和范东明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乡企办主任徐庭放的通知:下午两点召开全乡干部大会,传达县委文件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乡党委政府全部在编干部,各村支部书记、村长,七站八所负责人,乡小学卫生院负责人,乡办企业负责人。当然,这个参会人员是下午会议召开时,赵无极才知道的。徐庭放,可不会传达得如此详细。

“终于有事情做了吧”赵无极坐在椅子上想道。开会,也算是工作,而且还是很重要的工作。

下午1点50分,当赵无极和范东明两人一起走进会议室时,会场内只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人,主席台上,一个工作人员正在摆放话筒,至于参会的领导们,自然一个人也没到场。

根据范东明的经验,两人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我说来早了嘛。”坐下后的范东明还抱怨了一句。

赵无极并未说话,他在观察1986年的主席台和21世纪的主席台的区别。

首先是没有桌布,显得简陋;其次是会议桌前面有半截挡板,但领导的脚和鞋刚好露在台下的参会人员面前,显得不严肃,因此也应该铺上桌布;第三是主席台上没有摆名牌,显得不正规;第四是主席台后面没幕布,显然不庄重;第五是会议室内没悬挂会标,显得会议主题不明;第六是没摆茶杯,显得不够人性,缺少关怀

如果让赵无极发动系统功能,他只要5分钟就会让整个会场焕然一新,大不相同。

两点钟正,党委副书记、副乡长李苹手拿一个茶杯,准时到了会场,她慢慢地向主席台上走去,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根据她在乡党委政府的排名来看,她坐的位置很正确,说明李苹很有经验。

不过,李苹手上的茶杯也非常简陋,是一个搪瓷缸子。

第034章声震全场

李苹准时到会场,让赵无极内心一动:这个领导,是个守时的领导。而守时,肯定是个好习惯,当然,在凤山,她这个表现就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了。不过,这女人后来能官至梓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也不能将其看得太简单。

李副书记到了坐位上后,向下面会场看了一眼,眼神在范东明和赵无极位置处略为停留了一下,然后又扫向其他地方。

赵无极和范东明两人坐的位置,属于居中靠边。这个位置,其实是赵无极选的。靠后,显得不积极,靠前,还没那资格;居中,是想出风头。因此,不前不后靠边,最好,表示谦虚。

其实,赵无极有所不知,他提前进入会场,已经得了一分。那就是李苹扫视完整个会场后,发现乡党委政府系统里,只有赵无极和范东明两人进了场,其他人都是来自学校、企业、各村的负责人。

前世,赵无极一直在县级机关里干,在那里,赵无极一直是小兵,每次开会都得提前,至少要比领导先到才行。否则,一把手都坐到位置上了,你才进会场,再怎么说也是不对的。

乡镇的情况自然有别,但无论怎样说,不守时就不是一个好习惯。

李苹坐到位置上后,在外面聊天的人陆续开始进场,三个不是党委委员也走上了主席台,不过,已经迟到了5分钟。当党委书记费仁强坐到台上时,时间已经过去了30分钟。

费仁强拿的是一个很高很大的玻璃杯,估计是那种大型罐头杯子。

“喂,喂,喂”“党政办主任田际林拿过话筒,喂了几声,然后大声说道:“请还没进会场的同志们进场了,会议马上开始请还没进会场的同志们进场了,会议马上开始”

终于,田主任的话起了作用,门口迅速涌进二十多个人,参会人员终于到齐了。

“同志们,现在开会大会第一项,请凤山乡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苗成林同志传达中共卢江县委文件,大家鼓掌欢迎”

“这个文件,不会是有关社会治安方面的内容吧。”赵无极想到赵老爸说的县上可能出台文件的事,该不会就是今天吧。

不过,当赵无极听到文件的标题时,顿时才明白,原来,今年还真有件大事。

元月1日,华夏出台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份文件指出:我国农村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农业和农村工业必须协调发展,把“无工不富”与“无农不稳”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个文件,可以被看成是乡镇企业大干快上后来成了假冒伪劣代名词的开始

而卢江县经过半年的学习后,终于拿出了贯彻中央精神的文件。

卢江县的这个文件很长,苗成林念了一个半小时。赵无极总结其精神就是四个字:大干快上给人有当年“大跃进”的感觉。具体说来有三点内容:一是要求全县各区乡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区乡工业的发展,各区乡要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亲自将工业抓起来;二是县委将把区乡企业发展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凡是支持、推进区乡工业发展的干部,要大胆重用;凡是阻挠、干涉区乡工业发展的人物和事件,要坚决查办;凡是不支持区乡工业发展的党员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要撤职查办;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大办区乡工业的积极性,为区乡工业大发展献计献策,作出牺牲和贡献。

前世,赵无极因为长期在团委呆着,对这段历史并不清楚,系统所记忆的“大事记”中,虽然有中央这个一号文件,但连卢江县的相关文件都没有记忆。这说明,赵无极前世对此非常不重视。

即便赵无极对区乡工业其实就是乡镇企业没什么印象,但凭着两世的经验,他也看出了这个卢江县这个文件的问题:第一,办企业的钱从哪儿来银行贷款,谁还第二,企业的产权属于谁第三,亏损了怎么办第四,产品卖给谁

虽然乡镇企业在80年代整体上非常红火,但并不代表卢江可以红火,凤山也可以很红火凭借历史的先知先觉,赵无极觉得这纯粹是一个瞎搞的文件。

也许,卢江县城附近搞一些乡镇企业,可以获得较好的效益,但在凤山却未必有这么好的效益。不管做什么,都要考虑到凤山距县城有64公里距离,且道路状况很不好的事实,假设其他地方的吨公里运费是1角7分,那么凤山吨公里的运费至少要2角5分,也即每吨比县城的运输成本就要高14元以上,这还是指原材料必须在凤山本地出产才行。

当然,也不是说凤山就不能搞企业,而且,赵无极还必须支持这个区乡工业的决策道理很简单,即便要把凤山的一些农副土特产卖出去,也得进行加工,这其实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