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容诺曷钵再回青海后,李业诩曾与李世民有建议,青海多咸湖,可以制作出大量的盐来,李世民也在给慕容诺曷钵的诏令中,让慕容诺曷钵关注这方面的事情,到后来,李业诩忙于军务,都慢慢忘记这事了。
李业诩从慕容诺曷钵手中接过那包精细的盐,看看与后世的盐也差不多,李业诩却没法与现在所用的盐作比较,不知哪种质量更好。他甚是汗颜的是,在来唐朝后,他还没看到过这时代的盐是怎么样的。
“产量多吗”李业诩问道。
“想产多少就能产多少”慕容诺曷钵还是笑着道。
“哦,你此行回去,将制作盐的事向皇上详细地汇报一下,青海所产之盐,若能有效地生产出来,那陇佑道所有之地,还有西域,都可以用上青海的盐,这对朝廷的赋税贡献也将不少,也可以算你的大功一件了”李业诩知道古代制盐还是有难度的,海水里面的盐,远没有青海一些湖泊中盐的含量高,若能在青海之地大量开发盐的资源,不但可以供应陇佑道,及以后设置的安西,还可以以盐作贸易,卖给那些缺少盐的地方,为朝廷带来收入,李世民不是正愁缺少增加朝廷赋税的东西吗
“我明白了,还多谢大将军指点”慕容诺曷钵也似乎明白过来,大喜道。
李业诩含笑不语,他知道,青海之地所提供的那数十万匹战马,也多是慕容诺曷钵之功,李大亮主管军务,这些民生上的事,还是慕容诺曷钵作主要负责人的。
“哦,大将军,此番按将军吩咐由李都护亲自使人制作的军中用盐,还有用盐咸制的数万担鳇鱼,都以冰镇,已经使人送到凉州了,可作为军中所用”
“那正好”李业诩还真怀念鳇鱼的味道,只可惜现在没有冷冻保鲜技术,而鳇鱼离开青海湖的水后,就极难存活,在长安无法吃到这美味的东西。
而现在有盐咸制的鳇鱼,还有天寒时取的冰拿来冷冻,应该能保存多一些时候,军中物资中,有大量的咸菜,干菜类,军中的这些弟兄们,你们有口福了
第四卷军魂第三十四章不破突厥誓不还
慕容诺曷钵在与李业诩会面的第二天。即和妻子弘化公主一道,来向李业诩辞行,往南向长安进发。
大军在兰州休整了三天,继续往西北进军。
十日后,李业诩所率的前军抵达凉州,大军同样没有进城,驻扎在城外,李业诩令军中长史裴行俭带人,接收了青海都护府转送到凉州的大量物资。
接替李大亮任凉州都督职的李袭誉行事还是颇有头脑,将这些青海都护府所筹的及朝廷先一期送达的战略物资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裴行俭这个军中长史,也很让李业诩感到欣慰,做事很有头脑,也似天生对数字很有概念,带着诸曹参军事,在几天之内即清点接收完毕。
从青海及凉州近养马场征集的三十万匹军马,还有数十万头牲畜,也都编入军中,几十万石粮食和战马的草料,也大部随军带走,原本物资堆积如山,各类牲畜扎堆的凉州。一下子变得空虚了许多。
而出征的大军的队列却变得更加庞大起来,行进速度也相应地跟着减慢。
从长安一带筹集的物资,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凉州方向运来。
过了凉州,路更是不好走。
高大的祁连山系,散布在这一片广大的地域中,大自然的造地运动,造就了许多的高山峡谷,使得道路艰险了许多。因这些地方前些年常有战事发生,各种基础建设基本没有,没有官方大规模修建的官道,连驿站都是很破败的,通行的道路大部都是人马行多了踩出的大道,许多路都是绵延在山谷中或者河道旁,只有一些险要地方,有官府派人进行过修建,通行情况比从兰州到凉州困难了许多。
过了甘州,行路情况才变得好一些,但也比出长安的路差多了,一路行来,李业诩所亲领的第一近卫师,战马都已经折扣了几百匹,幸好,有大量的战马可以补充。
一路的行进还是比较艰苦的,但纪律严明的各卫军将士们,还是保持着有序的行进,没出现什么逃兵的情况,各师团人员。除少数几名因各种情况出现伤亡外,没有其他的减员情况。
从兰州出发后,又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进,终于抵达瓜州。
瓜州北侧几十里地,有座著名的关隘,那就是玉门关。伊州归附前,瓜州和沙州是抗击突厥及其他外族入侵的前沿,而玉门关更是瓜州的前沿,因地理位置重要,玉门关常年驻有军士约五千人,比瓜州城驻军还多,守将还是一名从三品的将军。
各师抵达后,李业诩使人传令,分头扎营,待安置好后,各领兵将领到玉门关集合,待侯君集到后,布置接下来的安排。
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在抵达瓜州后即驻扎在玉门关近,郑仁泰所领的第三近卫师则驻扎在瓜州城与玉门关间,其他各师驻扎在瓜州城外。
一时间,小小的瓜州城外。云集了近十万大军,还有源源不断的人马往这边过来。
瓜州刺史苏海政忙着和大军交割物资,这些事由第一卫军长史裴行俭带各师诸曹参军事去处置,李业诩和瓜州刺史略寒暄后,即率属下策马往玉门关而去。
计划中的分兵,还有进入莫贺延碛,马上就要开始,李业诩必须前去做准备,而讨论这一切事务的地方,都是在玉门关。
出玉门关,再往西北,就是让人谈虎色变的莫贺延碛。
李业诩带着已经安置好军务的郑仁泰,还有自己的一群亲卫,从瓜州出发,往北侧快速而去。
一路小跑,小半个时辰后,远远地望见一座比瓜州城还要高大的关隘,两边绵延出去的,是或高或矮的长城城墙,往远处望过去,每隔数里即可看到烽火台,烽火台里,还有军士们隐约的身影。
高大的城门楼上,牌匾上写着大大的“玉门关”几字老远就可以看到,城楼上大唐的军旗和旌旗在迎风飘舞着,旌旗下面有巡逻的士兵在来回地走动着。
关内两侧,有连绵的营帐搭建着,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分别驻在玉门关的左右侧。
知道李业诩到来,带领第一、二近卫师进行安置的契苾何力和苏定芳。还有李业嗣、程家兄弟、李吉、辛獠儿等及玉门关守将李海崖都从城楼里迎了出来。
知道各师都已经安置完毕,李业诩也没问具体的情况,而是兴步走了城楼,他想看看这在历史中享有盛名,但后世已经弄不清楚大概地方的著名关隘是什么模样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关就是指玉门关了,李业诩想着这首让自己博得了大唐“才子”名气的诗,对玉门关有种特别的感觉。
上了玉门关城楼,放眼望去,玉门关所处之地是一片东西走向狭长的戈壁滩上。站在高大的城楼上,李业诩用望远镜举目望着,玉门关南边有一湖,北边不远处还有一更大的湖泊,湖边有长城,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长城不远处,有一条河在静静地流淌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