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3(2 / 2)

“业诩兄如此抱负,我甚是敬佩,”李承乾再行一礼道,“只是我还有一些事不明白,如今我们边上没有什么大的威胁了,为何还要进行兵制改革这样要增加国家的许多负担,百姓赋税也要增多,生活将受到影响,如此不利于国家稳定”

李业诩这时也明白过来,定是有不少的人,在李承乾面前说过这事,而李承乾可能还有支持与反对中摇摆,所以今日过来问自己,或者还有李世民使其来问的意思。

想到此,李业诩即说道:“太子殿下,我们是要节约开支,以免加重百姓负担,更是多一些能增加赋税收入,又不至于影响百姓生活的举措来,这样百姓更富足,国家也跟着富足,国力就更是强大”

“如今我大唐,经过多年南方的开发,国库已经颇为殷实,百姓家中存粮也不少,朝廷鼓励商业贸易,从商人中收取的赋税,会该慢慢地多起来,以后甚至比农户中所取的还多。陛下所行的这些举措,使得我朝国力大增,如此才有能力进行一些改革,而兵制改革是必须进行的事”

李业诩把心中早就想好,要与李承乾说的话说了出来,“如今我们大唐四边,还有太多太多不安定的因素:我东面,有高丽、百济、倭国,还有靺鞨等;西北有突厥,还有更远的大食;北面有薛延陀,势力日益强大;西面还有吐蕃的残部,南面有天竺各国,这些小国和部族常侵扰我大唐边境,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战事肯定还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支有着非常强大战力的军队,以使在这些国家对我大唐袭扰时,能做出快速的反应,保护我边境不受侵犯,百姓不受虏掠,而兵制改革,正是为了此”

“业诩兄说得挺在理”

“还有,我大唐疆土日益扩大,维护边境安全的军队数量也必须增多,这样也必须得有一支有着能抵御外敌入侵的军队守国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军队力求以小的成本管理好军队”

“如今大唐在皇上多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下,越来越强大,没有人敢对我们的中国抱以轻视,作为军中的武将,我们也自是希望太子也能将大唐的这份荣耀继续下去,甚至比现在的更加强大”

“业诩兄,你说的太对了,”李承乾听了李业诩如此说,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来。

“殿下,保证国力强大的,必须要有一支忠于国家的军队,还要有更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如今陛下想进行的兵制改革,可以使许多的府兵解脱出来,可以安心地从事生产,或者经商做买卖。兵制改革后,一些举措可以使军中将士没有后顾之忧,那些入伍从军的人,也可以专心守卫疆土,奖励措施使得士兵更有荣誉感,你说,此等大好事,我们除了支持外,还能做什么”

“听业诩兄如此一番说,承乾茅塞顿开,父皇说的没错,业诩兄想得果然深远,业诩兄拳拳抱国之心,更是让人敬佩请受我一拜,”李承乾站起身,对李业诩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不敢当太子殿下如此之礼”李业诩忙起身回了一礼。

李承乾再坐回位置上,脸色与刚来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业诩兄,我还有一事想问,吐蕃使团,我们要如何处置为好房相建议将使团扣留我觉得好似不太妥当”

“禄东赞敢派人散步谣言,想搅扰我大唐君臣间的关系,居心险恶,而且吐蕃国力强盛,大部都是禄东赞之作,出兵攻击我边境也是其的谋划,若放其回去,那是放虎归山,殿下觉得合适吗”李业诩反问道。

李承乾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我知道如何做了告辞了,过些日子再来请教”

第三卷兵锋第一百七十三章复职

太极殿,朝会日。

多日未参加朝会的李业诩。也被李世民宣入殿,当日一同被去职的侯君集,也在殿上站列。

参加朝会的大臣们看到此情况,也都知道,御史台弹劾李业诩通敌的案子,今日会有正式的结果了。

果然,朝会刚一开始,李世民即宣布此事。

李世民进殿后,并没在御座上就座,而是走到殿中,看着各位朝臣道,“各位爱卿,前些日子,御史台奏劾守兵部尚书,特卫大将军李翼在松州前线私放敌主将的事,经过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的追查,终于有了结果”李世民说着,这才走回御座中,却变得面无表情,“调查结果如何,还由御史大夫宣读”

“是。陛下,”御史大夫马周听李世民如此说,出列应道。

“经查,所谓特卫大将军李翼在松州前线通敌之事,纯属诬告,证人证物皆为作假,详情如下”马周先说了一个结论,再接着把查案的经过也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这样的结果没有出任何人的意外,李世民和朝臣们一开始就知道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从松州城外的战事开始,到结束,才不过一两天时间,吐蕃二十余万大军溃败,只有几千人逃走。我方是长途奔袭攻击的,打了个敌军措手不及,才有如此成果,若说我方主将通敌,谁也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的。

李世民听完马周讲述经过,并没马上说什么,而是用威严的眼神看着殿下诸臣的脸,一些人被皇帝的眼光扫过,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陛下,臣有罪,”马周读完案件的经过,即向李世民施一礼道,“臣调查不严,没仔细核查证人和证物,就轻易地在弹劾的折子上押奏。差点使得立下大功的将领蒙受不白之冤,此是御史台失职,因此臣请辞去御史大夫之职。臣无这方面的才能,实在无法胜任御史大夫之职,请陛下另择人担心,也请陛下责罚臣的过失”

“此非马爱聊你之过,弹劾百官失职过失,本就是御史台之职,朕刚即位时就有规定,即使纠弹失真者,也不予追究,你不必自责”李世民道,“朕没想到此中还有诸多意外之事,更是有吐蕃使团参与其中”

“陛下,臣不是自责,御史台之职事关重大,臣自觉无法胜任这个职位,辜负陛下信任,误了大事”马周对李业诩的宽容并不领情。

这时房玄龄站民出来道:“陛下,那些参与其中被抓获的汉人,在御史台监押下自缢身亡。使我们无法继续追查下去,此是御史台官员之失职,陛下必须追究责任”

“即是如此,那朕就免去马周御史大夫职,御史台负责看押嫌犯的官员,一概免职”房玄龄既然提出这事来,李世民也就顺着应承了,“传朕诏令,复李业诩兵部侍郎,特卫大将军职,仍行守兵部尚书,赏绢两千匹,复侯君集吏部尚书职,罚俸禄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