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贤侄,朕知道如此决定一定是出乎你们的意外,”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道,“贤侄所提的计划和所领之军在此次出征吐蕃的战役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朕希望借助此战巨大的胜利,再以朝廷诏令的形式将贤侄在此战中的表现诏告天下,并以贤侄来领此次兵事改制的总务”
听李世民一番说来,李业诩这才知道,李世民即将开始的这个兵制改革,还未形成方案,就在朝中遭遇很大的阻力,许多大臣们指责这是不顾国本的扩军,还有一些大臣们担心此事过于重大,稍有不慎,就会使军队出现异动。
魏征自不用说,就差跳脚怒骂了,连李世民深为倚重的长孙无忌,刚刚由吏部尚书迁为尚书右仆射的高士廉,还有户部尚书唐俭,礼部尚书王珪也是如此。朝中支持者除了一些侯君集、李道宗外,还有一些其他将领,但有很多在朝的武将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还有不少则反对
毕竟关系到一个国家军队体制的事,过于重要,朝臣们有担心是正常的。但是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军制的改革触及到了许多人的利益,府兵由主力兵源变成后备兵源,作用大降,一些与此有重大关联的世家大阀,都是抱着抵触的态度。
李业诩是回京后才知道,前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因身体本就不好,近段时间忙于制定军制改革的计划,操劳过度,在两个月前去逝了。
这样的消息当时就让李业诩震惊,异常的心痛,自去过温彦博的府弟后,对这位家境清贫,又把全部身心系于朝事上的当朝重臣,一位可亲的老者,有着非常好的印象,出征大半年回来,本还想上府再与温彦博探讨一下兵制改革人事儿,没想到也成隔世之人。
李业诩还知道,这样一个当朝的尚书右仆射去逝,府中竟是没有可以摆灵堂供亲友及百官吊唁的地方,甚至府中连举办丧事的花费都很紧张,幸好李世民知道情况后,亲自出面解决了这事,并诏令待自己驾崩后陪葬昭陵。
听了这样的事后让李业诩对温彦博更是尊敬。
温彦博自被突厥俘虏后,就一直希望大唐能有一支无敌天下的军队,以报此恨,对军制改革是强烈支持的,也一直亲自在操持这事。
如今朝中这么一位有力的支持者去逝,反对的力量更是强大了。
而李世民正是想借助李靖在军中的威望,还有李业诩在此战中取得的名声,以获取军中大多将领的支持。
有皇帝的授意,还有百官之首的房玄龄的支持,再有军中多数将领的赞成,那推行的可能性就大增了。
“朕希望能早日开始施行新的军制,贤侄,朕寄希望于你身上,过了年,即开始操持这方面的事儿,以使得军制改革的事儿早些开始,”李世民最后说道,“还有药师你”
李靖和李业诩对望了一眼,也无话可说,只得应诺,回府之后,祖孙两人得好好地商讨对策了
虽然听李世民这么一番说辞,但李业诩总觉得,皇帝还有其他的意思在里面
是否是自己立下战功过大,皇帝有如此的想法,让自己在与百官争斗的过程中,树立强敌,朝中有制肘的力量,想到这,李业诩浑身冒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风也太大了些,自己这颗小树,还有李靖这颗老树,能否抗得住,李业诩不知道
第三卷兵锋第一百四十五章回家真好
领了赏后,心情并不太好的李业诩。跟着李靖回到原先的国公府,刚进了书房,就迫不急待地问李靖道:“祖父,您说,皇上到底是何意思”
这出征快一年发生的事儿还挺多,连李靖都由代国公被转封为卫国公了。
这就和后世李业诩所记着的一样,李卫公名至所归了。
“你说呢”回来路上,一路都是沉思着的李靖,坐下后反问李业诩道。
“祖父,孙儿觉得,皇上这样做,是有想早一步进行军制改革的打算,但肯定还有其他目的,”一路上李业诩虽也想了不少,但终是想不出所以然来,心里所有的想法,还是出两仪殿前的那一点,“皇上是否故意要给孙儿树立诸多的对手,让众臣将矛头对着我”
“老夫也是如此想,皇上这样做,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你都将成为众矢之的,”李靖长叹一声,又似戏谑道,“老夫近花甲之年才得以任兵部尚书之职,你小子倒好,这么一丁点年纪”
“祖父”李业诩想到不到李靖还有心思调侃
“好了,不说笑了,如今朝中和军中适全任此职者多的去了,李道宗、李世勣、李大亮、段志玄,等等,资历是你永远也无法及的,军功也不在你之下,”李靖脸上有忧色,“老夫想的,皇上如此做,有几种可能,一是以你这次立下的战功,还有老夫的名声,把你当枪使,去对付朝中那些反对的大臣,还有世家,强力推行军制改革的事,若能取得成果,那是最好的事,如改制不成功,则是你之过,可以趁机治你罪。或者打压你一阵;二是,皇上也看出了你做事的风格,认定的事会坚持到底,这样就会与朝中那些反对的势力长期处于冲突中,使你各方面受到制约,使得一些大臣们对你心生怨恨,降低你的影响力,朝中某方面的力量则可取个平衡,这是皇上最乐意看到的事;再者,是皇上想让你在这次军制改革中进一步得到磨练,各方面成熟起来,以待进一步的重用,若是这样,皇上定会再让你与太子亲近,这从目前看来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了”
李靖在回程的路上已经与李业诩说过了,太子这段时间的表现很是不错,没有与李泰明着较量,到了年中,李世民也似终于醒悟,吩咐待李泰主持的括地志编撰完毕后,也得到封地上去。也就是说,李承乾重新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
“祖父分析的很有道理,孙儿想会不会这三种可能都掺杂在其中”李业诩听了李靖的话,仔细地想了一下,再问道。
“当然有可能,皇上驭人之道,连老夫也无法看清,如今事已至此,也只有把这些事儿做好再说,军制改革的事非常小可,必须慎之又慎,温彦博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你把他整理的那些资料都取过来,再做一些改进即可,只是无论如何,这事你都要把它做好,做成,并且做到不与朝中大臣产生大的矛盾,这是难度非常高的活,但必须要如此做到”李靖忧心忡忡,他知道皇帝给自己祖孙俩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你要多与房相与侯尚书商议,他们比你更受皇上器重”
李靖有话没说出来,那就是李业诩太锋芒毕露了,小小年纪风头盖过了诸多征战多年的老将,像程咬金、秦琼等有微词了。特别在这次出征吐蕃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