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44(2 / 2)

但如今李渊病逝了,李世民却抛开一切政事去处理太上皇的后事,求见无门,这让李业诩有些急得不行。

唉,这李渊还真死的不是时候,周边如此重要的敌情,却连李世民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说禀报采取对策了。

李业诩没法,想着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情况告知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作为监国的太子,想必可以对此做出决策,若其不能处置,也定会将此情况告知于李世民的。

李承乾肯定每日都会到太上皇面前尽礼,这些事儿可以说于李世民听的。

―――――――――――

此时的皇宫到处都是一片犒素的场景,一切都为李渊的病逝而致哀。

太子监国,处理政务的地方在东宫。

李业诩来到东宫明德殿外,却被宫中侍卫拦了下来,被告知太子正在处理朝事,稍后才能进去禀报。

“末将有异常重要的事儿要禀报太子,麻烦将军为我通报一下”李业诩有些傻眼,以前多次到东宫来,都基本未受到阻拦,李承乾甚至都会迎出来,眼前这名侍卫也曾见过几次,为何现在变得如此了

“李将军,不是末将不给你通报,实在是因为太子正与几位辅佐的大臣商议朝事,太子吩咐了,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也请将军在此等候”

“我有重要军情禀报,万一出了纰漏。你我都担当不起”李业诩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

那名侍卫见李业诩说得如此严重,也不敢耽搁,马上飞跑着进去禀报,过了一会,这名侍卫满头大汗了跑了回来,对李业诩道,“李将军,你进去吧”

说着这名侍卫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估计是被李承乾骂了。

李业诩走入明德殿,对李承乾和几位重臣行了礼,看到和李承乾一块商议事儿的有房玄龄、温彦博、虞世南、侯君集等人。

看到李业诩进来,几人都停下了话语,侯君集走了过来说,“贤侄,我们正在商议如何厚葬太上皇的事,你有何重要军情”

“吐蕃国内十余万大军,往东北方向而来,末将估计,定是对我大唐有所图”接着李业诩详细地讲了有关的情况,心里窝火,一个死人的事,也比边境的军情更重要

李业诩把自己写就的情报总结交给侯君集,侯君集再交给李承乾,关于西突厥的情报他也附上了。

李承乾看了,对身边的诸臣道,“诸位,你们觉得此事如何处置好”脸上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若要备军备战,此事过于重大,虽说李业诩把处理朝事的任务交给李承乾,李承乾处理起来还颇有道,但动兵戈的事儿,李承乾不知道如何决断,也不敢决断。

“若吐蕃人攻击目标是我大唐边境,那我们要做好应战的准备,”侯君集脸上似有喜悦的样子。

“太上皇新丧,实在不宜妄动兵戈,此事我想还是交与皇上处置为好”房玄龄沉思半晌说道。

“孤也觉得如此,还是交予父皇来决断吧”李承乾如释重负地说道。

几天后,李业诩被李承乾使人传进宫,转达了李世民的旨意,如此大丧之年,不宜动兵戈,只是严令边兵作好应战的准备,同时交给李业诩一份密令。

密令中让李业诩派出特战队,袭扰吐蕃大军的行进。

李业诩领命后立即去布置行动,除几名教授新一批队员的人员留下外,其余队员在郑仁泰率领下,出发前往柏海一带。

过了六月,李世民在群臣奏请下,才重新听政,但诸多事儿还是交由太子李承乾处理。

十月,李渊才正式下葬献陵,谥号大武,庙号高祖,以穆皇后祔葬,加号太穆皇后。

自此,李世民才正式理政,并召李业诩商议对策,这时,特战队也传回来重大喜讯。

然而,宝贵的一年也差不多过去了

第三卷兵锋第九十六章特战队之功

皇城。两仪殿内。

李业诩把厚厚的一叠情报方面的资料交给李世民,“陛下,这些是臣整理的近段时间情报”

情报数量很多,还有一些比较震撼人心的事儿。

李世民接过,却不急于看,先放在一边的案上。

“贤侄,朕都大半年未见你了,”李世民满是感慨地对李业诩说道,“太上皇驾崩,汝南去逝,朕异常的悲伤,诸事都无法料理”

“陛下”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不知道说什么好,劝慰李世民好像不太合适,也无法指责皇帝这么长时间不理国事,当下也只得道,“陛下也当节哀,人死不能复生,望陛下保重身体”

李业诩一次也没见过李渊,对于这位太上皇的去逝没什么感觉,倒是那李宇。如此貌美的一个女子,这么年轻就去逝了,很是有些伤感。想着若当初李宇成了自己的妻子,就这样走了,那会是如何一种情况,还真想不出来

但愿李宇也能如自己当初般,穿越到哪个世界去。想到这,李业诩也释然,自己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有何看不开的,冥冥中的事,谁说得清。

李世民自嘲般地笑笑,“无妨,朕没事,”接着又涌起一丝伤感,“朕是可怜宇儿,如此小的年纪,甚至”李世民却停下了话语,看着李业诩。

“陛下”李业诩不知道李世民指什么,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想想,最近这一年宇儿都是躺在床上过的,早去,对她也是个解脱不说了”李世民转过脸去。

李业诩不敢说什么,只是在一旁无语地站着。

一会,李世民转回头,也感觉到这话说得太沉重了,换了个话题。“太子监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