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到底出身异类,先天受限,难闻大道。便先助其转世,获取人身,累积功德。若是日后有缘,总能再投我阐教门下”
飞天神君命运,遂就此定下。
元始天尊遣散了众弟子,暗道:“此战阐截二教。皆助轩辕氏,却让截教投机钻营,独得大功。如此一来,置我阐教于何地大师兄掌人教,不能不闻不问。我须先去大赤天兜率宫,向他请教一番。不论如何,也须分得我阐教部分功德,才合道理。”于是离了玉虚宫,往大赤天而去。
却说玉鼎真人来到西方灵山,觐见了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说明来意,便把银瓶、经卷、金轮、禅杖、念珠并五颗舍利子,送还给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命座下童子接过,与玉鼎真人说道:“此次轩辕伐神农,乃是天命。教中弟子为大义殒身,也是死得其所。贫道不为之悲,反为之喜西方教与阐教,如同红花白藕,本为一家。道友不远万里,前来赐还遗物,足见其中高义。还望你我二教,日后多多往来才好。”
准提道人也微微笑道:“师兄所言极是两教大法,各有所长。门下弟子多多往来。不但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日后行走洪荒,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此等好言好语,玉鼎真人自然不好反驳,只好说道:“二位教主所言极是”
准提道人问道:“道友以前可曾来我西方极乐世界否”
玉鼎真人言道:“尚是首次”
准提道人说道:“既是首次,不如贫道带你四处游玩一番,须知我西方极乐世界,虽不如东土灵秀,但一家一教,多年经营。也有许多东土没有的奇景”
玉鼎真人牢记元始天尊之言,回道:“教主美意,贫道心领。然师尊有命,让贫道速速归去,贫道不敢耽搁”
接引道人言道:“既是如此,道友远来是客,又是为我西方教之事而来,总是不可空手而归,让人说我西方教失礼。好在这极乐世界,还有颇多特有之物,为东土所无,道友便带几样回去吧。”
说罢便吩咐童子:“去取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珊瑚、琥珀七宝来”
玉鼎真人连忙阻止道:“贫道只为送还法宝,并无功劳,万万不敢受此大礼。如今旧物归还,再无别事,贫道就此告辞”
说罢施礼转身,就待离去。
准提道人微微一笑,上前道:“贫道与令师,虽然都是紫霄宫中之客,但一直少有机会论道谈玄。道友为其弟子,想必得其真传,眼界定然高明。贫道自悟了一门功法,名曰八九玄功,便请道友一观,不足之处,还请多加指点”
说罢,也不待玉鼎真人回答,便在他面前现了金身法相,果然神奇,只见一尊金刚,高数十丈,有二十四首,作出喜、怒、哀、乐、贪、怨、痴、嗔等种种表情,各不相同,微妙之极,看完一遍,仿佛经历了一世轮回。自有领悟于心;又有十八只手,执定了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神杵、宝锉、金瓶等物,一起挥动,各有章法,仿佛已经包含天地之间所有动静、变化之机的精要。
玉鼎真人本待离去,但见了准提道人金身法相,不觉被其吸引,脚下无论如何也迈不开步子,渐渐沉迷其中。不过片刻,准提道人已将这门道法,从头到尾演练了一遍。
玉鼎真人这才如梦初醒,暗道:“惭愧”急急告辞而去。这下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都不阻拦,只在后面微笑。
却说洪荒之上,轩辕氏继承炎帝治世之功,成为人族共主。他因为生于有熊,有土德之瑞,土色为黄,故称黄帝。
黄帝治世之初,养民,不好战伐,又数次向炎帝请教五谷、医药之术。人族经历了伏羲、神农两代,食有谷、居有巢、寒有衣,生活安乐。
然彼时洪荒百族并存,族群之间,不免相互摩擦,更有盗贼在其中兴风作浪,祸害人族,残杀良民。黄帝防不胜防,顾此失彼,乃叹道:“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于是决定以战去战,消除隐患,乃制乾坤弓、震天箭,以威天下,又从西昆仑玄女,学习兵法精要。
从此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于是人族大兴,空前统一,疆域之大,独霸洪荒,百族莫敢侵犯。
黄帝在位之时,制定历法、术数,制作舟车、冠冕。黄帝以下,贤才汇聚,各得其用,各展其能。其中大挠作甲子,隶首作数,风后作阵,伶伦作乐,嫘祖制衣,岐伯作药,仓颉作字,文明之盛,亘古未有。
黄帝平定天下,巡视疆域,见人民安居,四方祥瑞,欣喜不已。及至于东海,有神兽白泽至,与黄帝言天地鬼神之事,达于万物之情,并献神鬼图鉴。黄帝乃知天地之大,万类之盛,造化之奇,感叹不已,示之天下。
回都之后,因感人生之有限,天地之无尽,大道之无穷,乃思慕仙道之术。
或有告之曰:“阐教仙师广成子在崆峒石室之中,陛下何不前往求之”
黄帝闻言,乃率数百随从而往,问广成子至道之要,广成子闭目不答。黄帝乃悟,回去后,三月自省,不理政事,再去问广成子,广成子道:“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传授黄帝自然经一卷。
第183章问大道黄帝成正果求功德当扈进谗言
于是黄帝一边治理人族。整理治世、兵法心得,一边修道,并多次问道于广成子。又追炎帝往事,也曾到玄德洞向玄松道人求教。到得晚年,有黄帝阴符经传世,论述兵法精髓、养生要旨。
于是阐教广成子的帝师之名,在洪荒传播开来。随着黄帝治世之功德,阐教大道,亦广为人族所知,也为洪荒大道正宗,威望之高,几可与截教分庭抗礼。
黄帝见自己功德即将圆满,又将人族共主之大位,传与其孙,乃是昌意之子,名为高阳氏颛顼。
一日,黄帝于荆山铸鼎,鼎既成,有黄龙迎之,黄帝乃骑龙而去。
至此三皇归位,隐居火云宫清修。进军无上大道。只要人族不灭,三皇功德不泯,便受天道护佑,无灾无劫,不沾因果。如此假以时日,自然证得混元。
三皇之中,又有天、地、人皇之说,乃因伏羲兴于天,称天皇,神农起于地,称地皇,轩辕作于人,称人皇。
然三皇之后,有第四皇否人教圣人无言,洪荒莫知之也
时光荏苒,岁月如飞。
却说颛顼治世数十年,功业未建,唯恐不能上追三皇,日夜忧虑,愁眉不展。
其时有一妖仙,名为当扈,昔日曾经追随黄帝,乃与颛顼言道:“西南之地,有一族,名为九黎巫族,不敬天地,不拜神明。不事生产,不从教化。陛下治平天下,无有悖逆,皆从人教。巫族既顽劣不化,何不征之”
其时经轩辕治世,历时良久,天下承平,妖巫旧事,渐渐为人所淡忘。
但当扈提及此事,却不是淡忘旧事,乃是旧怨使然。炎帝时期,当扈跟随黄鸟,与十巫为夺灵山,相互争战,最后引发妖巫大战,乃是罪魁祸首之一。只是后来黄帝论功定罪,为了顾全妖族脸面,只惩首恶黄鸟,不论其余。因此当扈未受波及,后来反而跟随黄帝治天下,立了一些功德。
但是妖巫旧怨。根深蒂固,当扈又是当事者,岂能淡忘因此见到机会,便向颛顼进了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