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56(2 / 2)

虽然很多年后,夏臣和叶成联手破了案,所有凶手一个不少的全部落网,这是上京市特别轰动的一起大案,五名主犯四名从犯全部判处死刑,但是阿三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夏臣怀疑一系列盗取孤儿内脏的案子与夏氏集团有关,苦于找不到证据,从此改名夏臣,直到掌握了夏氏集团的犯罪证据,找到了真正的幕后凶手他才会改回他的真名唐三。

四年之后,读完大学的唐樱学成归来。恰逢夏臣高中毕业,为了让夏臣读完大学,唐樱做起了私家侦探。一年间也破了不少的案子,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侦探,为个工作需要,唐樱总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男生,改名为唐鹰。

在夏臣大一下学期时候,一个老头找到了唐鹰,开了很高的价格让她到伊石学院找一本恐怖叫做恐怖档案的书,唐鹰用了半年的时间找到了恐怖档案,不知为什么,她没有把恐怖档案交给雇主。之后,她就神秘的失踪了。夏臣已经失去了一个姐姐,他不想唐樱也死的不明不白的。雇主又找到了夏臣,让他继续寻找恐怖档案。读完大学之后,夏臣来到了伊石学院,展开了他的调查。

这就是夏臣的故事。

夏臣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发干的嘴唇,“好了,这就是我的故事,我讲完了。”

“呜呜呜”洛诗敏哭出声来,“太感人了,唐樱和阿三太伟大了,我也想要一个这样的姐姐,等你找出真正的凶手,我一定把他大卸八块。”

胡蓉蓉的眼角也有泪水,擦去泪水说道,“想不到大名鼎鼎唐鹰居然是个女生,雇佣她教导处王主任他开出了什么价钱”

夏臣答道,“就是他,那时他刚刚当上教导主任,他给我姐开出的价钱是一百万。给我开出的价钱是二百万。”

“一百万”胡蓉蓉大声叫道。

洛诗敏抽泣了两下,“蓉蓉,你叫那么大声干嘛,不就是一百万么,需要那么激动吗”

胡蓉蓉用手指敲了一下洛诗敏的脑袋,“你偶尔动一下脑子会死啊,一百万对你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可是王主任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导主任,就算伊石学院的工资比其他学校高一到二倍,一百万对他来说也绝不是个小数目,他的钱是那来的”

洛诗敏动了一下脑子,“难道他贪污我早就说过他不是一个好人了。”

胡蓉蓉一脸生不如死,不停的用头撞桌子。

“下面我给你们讲讲恐怖档案的事情吧。”夏臣又扔出一颗重磅炸弹。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346章贡品

上海港,此时一幅繁忙的景象,数十艘巨大的海船停靠在码头上,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瓷器、生丝、丝绸、棉布、茶砖等物品分门别类,列得整整齐齐,无数的码头工人如同蚂蚁一样从手推车将一堆堆货物从码头往商船上搬运。

另一些商船却相反,码头工人正将船上的货物一车车御下,象牙、香料、胡木、硝石、硫磺各种西洋、南洋、东洋出产的物品应有尽有,它们被堆在码头上后,很快被四轮马车拉走,这种四轮马车是最近两年才出现,专为码头便用,一辆四轮马车可以拉数千斤货物,远比两轮马车拉得多。

在海船的中间,更有一些小的船只穿梭其中,为商船补充淡水、疏菜、粮食等物,等到装满了货物的商船下沉到吃水线时,船员们迅速到位,在数名身穿天蓝色衣服的海关人员检验过后,扬起风帆出海,空出的仓位很快被后面等得不耐烦的商船填满。

在这里,每天都有十数万甚至数十万两银子的货物发出,同样有十数万两银子的货物进入,单是海关税收就达万两之多,遇到季风时,有时一整队从西洋,南洋过来的船队,上面载着的物品价值就有可能达百万两白两之多,很难想象,在三四年前,海关总督衙门没有成立前,这里只是一片小渔村,偶尔有一些打鱼的渔民驻扎。又一艘海船在小船的引导下从海上靠了过来,比起周围的海船,这艘海船显得有点小,差不多只有其他海船三分之二大,不过,上面雕梁画栋,极尽奢侈,远看倒象是秦淮河上的花船,当然,能出海的船只远不是花船可以相比。

船只在码头停稳后,刚用木板与岸上相连,四名身穿蓝色衣服的海关人员已经登上了海船,向船员询向道:“你们的货主是谁”

几名身穿短襟的船员有点茫然的抬头,其中机灵一点的一人向船中间一指,四名海关人员只好向船中间走去,刚走几步,一名身穿大明一样官服的中年人在十余名随众的簇拥下,从船中间走了出来,从官服上所绣的仙鹤来看,竟然是一名一品大臣。

四名海关人员连忙主动行礼:“拜见大人。”

“不敢当,不敢当,四位大人请起,小臣李世绪,是来自朝鲜的使臣,奉国王命令前来恭贺大明皇帝御驾凯旋归来。”那名官员连忙用流利的官话道。

听到原来是朝鲜过来的使节,四名海关人员脸上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情形,朝鲜被明太祖列为不征之国,受大明影响太深,他们的官职,官服都和大明一样,也难怪四人会认错。

“原来是使节大人,还请大人出示这次随船的货物清单,也好让我等估税。”包宝春道,他是海关的货物评估员,每艘海船进入码头,都需要三名以上货物评估员对其查验,估出货物的实际价值,确认应缴纳的税款。

“几位官爷搞错了,船上所有货物都是贡物。”李世绪满脸堆笑的道。

李世绪是朝鲜皇族,他早就听说为了抗击满人,大明皇帝几年前新开了海关,对海上来往的货物都要征税。

此举在朝鲜君臣之间还引起过一次争议,有人认为大明皇帝违背祖宗家法,开海收税是贪财之举,必定会引得大海周边的居民抛荒去地,争相下海,久之,便得朝廷不稳,仍是饮鸠止渴。

有人却认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大明皇帝此举可以解朝廷燃眉之急,当时朝鲜虽然被满人征服,成为满人属国,只是相比大明对属国的大方,满人却索取无度,让朝鲜君臣颇为不满,加上如今的朝鲜国王李淏在丙子虏乱与哥哥昭显世子李溰、弟弟麟坪大君李浚都被清军掳到沈阳,当了十年之久的人质,直到清军入关,多尔衮认为朝鲜已无大忌才放他们兄弟几人回去,期间几人受尽了艰险,李淏对满人恨之入骨,时刻想摆脱满人对朝鲜的压榨,积极组建军队,可是朝鲜国疲民穷,一些大臣认为可以效大明之举,在平壤也设海关收税养军。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终李淏还是没有勇气打破以前的祖宗家法,学大明开海,只是谁知没过几年,大明就重新崛起,将昔日的对手打得一败涂地,满人精锐尽灭,消息传到平壤,朝鲜君臣狂喜不已,举城欢庆,若不知道之人看了,还以为朝鲜人打了胜仗。

既然满人已经败了,朝鲜人当然不愿意再做满人的属国,可是别看满人现在充其量是一只病猫,与满人相比,朝鲜却只能算一只老鼠,没有大明的支持,朝鲜绝不敢与满人翻脸,这次李世绪来大明,祝贺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带着两个使命,一就是要向大明借兵,只有大明的军队驻扎在进平壤,朝鲜上下才有勇气与满人翻脸,二便是看能不能效仿大明一样开海建海关。

这船上的东西当然有一部分是呈给大明皇帝的贡物,大部分却是李世绪从朝鲜带来准备出售的各种特产,从朝鲜过来的高丽参、上等皮毛运到大明常常可以获利数倍仍至十数倍,借着送贡品的机会,以前是可以避开大明的禁海之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