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侄子不可能再为河州王了,宋朝也不可能做这种傻事,还给侄子翻身的机会,但相比于侄子的屡次反抗,并且导致宋将景思立惨死,宋朝做得很仁义了,因此让董毡有时候避免不了会想一想,若是自己主动向宋朝认输,会得到什么
西夏的不怀好意,让董毡内心摇摆。
然而吐蕃还有一些强硬派,包括其养子阿里骨与勇将鬼章。
鬼章说道:“赞普,还有诸位,我们能不能恢复河洮岷武胜军”
大家一起不言语,这是一个冷笑话,打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轻视宋军。将王韶大军拖在宗哥城前一是宋军兵力不足,二是战线太长,供给困难。到了武胜军,后方便是秦州,兵力充足,供给也不困难,若吐蕃强行出兵,只有失败。能保住大河南北就算好事了。
“反正是失守,为什么不能失于西夏,让西夏在前方替我们做一道坚固的城墙”
“鬼章,若是西夏守了下来,也学习宋朝怎么办”溪巴温说道。
相比宋朝,西夏对吐蕃敌意更浓厚。
“溪巴温,你以为宋朝甘心让西夏得到武胜军赞普,以我之计,不如先将宗哥城下这支宋军歼灭,借宋朝与西夏交战之即,拿下河州,再出兵洮州,将自身实力扩大。然后坐看宋朝与西夏人的交战,若宋朝再次催枯拉朽一般将西夏人击败,我国可以立即与宋朝求和,相信宋朝不会强硬地与两国交战,那时和对我国有利。若是宋军连西夏都对付不了,我国可以见机行事。”
“鬼章,你有什么能力击败宋人王韶”溪巴温讥笑道。
鬼章还是不安好心,想出兵洮州,自己必须让出溪歌城,失去溪歌城,自己还能在河南之地呆下去么
“不难。”鬼章又将他的那份计划说出。
至少看上去很有道理,王韶大军耗死在宗哥城下,宋朝正好派了景思谊领两千兵马,四千民夫押送大量物资自古渭城出发,向宗哥城而来。若是将这支辎重劫去,再拿下巴金堡,不用战,活活就将宋军困死在巴金堡与宗哥城这一线上了。
那么借西夏人与宋军交战的机会,吐蕃人完全可以化为渔翁。
顿了一顿,鬼章又说道:“诸位,宋军自秦州起,到宗哥城,兵力不足八万人,现在四万宋军陷死在宗哥城下,夏国出兵二十万,即使我们求和,也要看看宋军能不能熬过这一难关。难道现在就要求和吗而且守巴金城的乃是宋将魏奇”
不说西夏二十万或是十五万大军压境,就是景思谊与魏奇二人,都是鬼章手下败将。
也能理解,宋朝这次西伐,猛将如云,但多在王韶帐下,还有一些名将,西夏大军到来,郑朗不敢调用来做为押运粮草官员的。至少景思谊与魏奇在踏白城一战中表现可圈可点。
然而漫长而单薄的好几百里路,鬼章准备充分,再有优势兵力,袭击粮草队伍与拿下巴金堡机率无疑达到九成以上。若成功的话,未必能消灭王韶军队,可是湟州危机最少化解了。
董毡想了想道:“诸位,就依鬼章之意吧。”
他威望远不及其父,不过始终是名义上的宗喀国第二代赞普,河湟的老大。他发话要试一试,溪巴温无可奈何的随着诸首领退下。
鬼章返回族地,于大榆谷召集诸族大军,准备袭击景思谊与巴金堡。
溪巴温迫于压力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赞成。他对宋朝不感冒,但对鬼章就是反感了,所以未出兵相助。
诸族军队迅速聚集,虽然宋军押着粮草走得慢,但也不能让景思谊将粮草押到湟州城,那样王韶随时能撤军支援,谁也不敢直接与王韶正面作战。因此速度很快。
鬼章带着大军开始北上,溪巴温也没有管,但没有想到鬼章利用溪巴温没有出兵相助为借口,说溪巴温与宋人勾结,真正的主力仍留在榆谷,闻听鬼章大军北上,溪巴温在观望之时,鬼章之子勇将阿苏带着几万军队突然扑向溪歌城。
溪巴温猝不及防,让长子杓拶率军出战,两军于溪歌城外交手,仅是一会功夫,杓拶兵败被杀,余部在阿苏追击下纷纷投降。阿苏趁机攻向溪歌城。迫于阿苏之凶焰,溪巴温顺着大积石山麓向东逃窜。
董毡对此十分不悦,不过他对河南之地控制力很弱,也无可奈何。还要借助鬼章的武力,于是派人淡淡责备一顿后,此事不了了之。
吐蕃所发生的这一切,王韶暂时不知道,但知道西夏出兵了。
七月下旬,西夏出兵横山、赏移口、天都山、会宁关,主要是威胁掣肘环庆路与泾原路宋军。然后梁乙埋率领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梁乙能自西路出龛谷、马衔山、东谷,攻击结河堡,直向熙州城。梁乙埋自汝遮谷出兵西使城,自西使城又兵分两路,他亲自率领中军攻向古渭城,大将李清率左路大军攻向通渭寨。
本来李开泰在数战中可圈可点,诸族酋推荐李开泰同行,然而梁乙埋忌其功,李开泰顺水推舟,婉拒了。于是让另一员数次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汉将李清代之。
听到这个消息让王韶感到为难了。
就是前功尽弃,弃掉湟州邈川城不要,返回河州后,必将面临西夏与吐蕃的两面攻击,此战仍是凶多吉少。因此先让郭城占据湟州西面二十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洒金平,建设绥远关。大军陆续自宗哥城撤向绥远关与渴驴岭。
宗哥川一役,阿里骨让宋军杀惨了,看到宋军徐徐撤退,也不敢追击,只是让人将消息迅速送到鬼章手中。
鬼章不由加快了行程。
但他接到一条好消息,因为巴金堡地势险恶,宋军只派了魏奇领兵五百人驻守巴金堡。听闻鬼章即将派军到来,城中一些原住民纷纷响应配合。还有一支来自陇逋族的商队,冒充归顺宋朝的鲁黎、把羊、巴凌等族,进入巴金堡,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