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6(2 / 2)

真的很不过份,赵祯再度高兴起来,道:“不错,这才是真正的义也,再说。”

“其他的臣暂时没有想清楚。想的还有很多,有臣的立身之道,有这个节流开源,还有言臣所带来的困惹,因此臣还要想一想中庸。眼下又要科考”郑朗揉着脑袋,就是有作弊器也不行啊。

“唉,慢慢来。”赵祯歉意地说,还小,自己不能给他施加太大的压力。能说出这些,能做出这些不容易了。

“是慢慢来,这都是大事情,一着棋错,满盘皆输。容臣以后花数年时间好好的去想一想。”然后道:“那臣就告辞了。”

人也看了,送人也送了,小皇帝不好强留。

但郑朗离开时,对阎文应说道:“阎都知,陛下是人,若操劳过度,你在内宫之中,侍于陛下身侧,应当多加劝戒。真若有事,处理国政太晚,做一些夜宵端于陛下食用。衣服可以省一省,吃难道可以省吗陛下又能吃多少”

大娘拽郑朗的衣服,人家吃饭还用你操神。

可就这个吃饭,很有问题的。

然而赵祯心里更暖和,目送着他们远去,说道:“阎都知,陪朕到小娘娘哪里去。”

也就是杨太后处。

看到了小皇帝,杨太后很诧异,因为刘娥临终前的一道懿旨,差一点让杨太后将小皇帝的权利夺去。小皇帝心中戚戚,对这个小养母有些忌惮,很少来看望杨太后了。

“娘娘,今天我在御书房里接见了郑州郑举子与他的几位母亲。”

杨太后明白了,原来受了感触,才过来看望自己的。叹息一声:“那子的事,哀家也听闻了一些,他是纯臣。”

“娘娘,儿臣其他的不知,只知道他对我那种关心,发自肺腑。刚才他临走时说了一句什么。”

“什么”

“他对阎都知说,若我处理国家晚了,让阎都知强行劝阻。真若有事,让阎都知备上夜宵,不能让我熬坏了身体。”

“此乃陛下之幸。”

“是啊。”赵祯挠了挠头,温润如此,可又不媚,国家有错,自己有错,他同样进谏,可就是进谏都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暖意洋洋。又说道:“可惜他太小。”

我就是想大用也不行哪,不能十七岁的孩子,让他担任宰相,那岂不是会捅更大的马蜂窝。

“祯儿,不用急,有了一个这样的臣子,已是你福气,不能再奢侈。哀家就担心他想的事多,误了省试。”

“应当不会”

“没有什么不会的,往往预料之外的事时有发生,所以才有意外这一词。”

赵祯又要挠头,殿试自己可以开一个小后门,照顾一下,省试不行。难不成,自己到时候问一下主考官的试题,再将试题通知他

小皇帝,真要这么做,那是大大的不好啦

第一百九十六章折

第二天没有朝会,但小皇帝很兴奋的将几个宰相喊进宫中。

赵祯将昨天阎文应记录的郑朗谈话,递到诸相手中。

几个大佬看了很讶然。

科举设为三年制,对后人来说,不稀奇,不是没有出现吗,从无到有,不管什么事,都很艰难的。别看后来实施了三年一次的科举制度,但这时候让诸位大佬商讨了好一会儿。

比如今年春天,老太太死了,这边在办丧事,不能在那一边来一个殿试金榜题名,骑马挂花,那成何体统了。可是天知道那一天会发生大事郑家子建议是好的,可以采纳,但要仔细的进行商议。

对鼓励主客宽松对待佃农,同样很赞成。未必对所有人起作用,有的主客苛刻,就是皇帝当面劝说,他也未必听,可会对其中不少人产生作用。虽接待的人少,就象进士,几年才录取一次,只有几百人,全国却有几十万学子在嗷嗷直叫。

还不是照样有许多人勇跃参加科举,以博万一中的。

能缓解一下矛盾,虽说人口在增加,抵触了一部分的作用,不推出,流民岂不是更多看不出来,可隐形的作用,大家能看到。关于后面对冗官与冗政的节制,大家又是懂的。

没有郑朗进谏,小皇帝也准备动手。按理说澶渊之盟过去了好几十年,不打仗了,总有钱了吧没有,军队还在扩大,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问了吕夷简才知道,祖宗的法旨,收流民的,不然这些人没有饭吃了,就会造反就会起义。这是国家支出的大头所在。知道了,可敢不敢动连江杏儿现在听啊听的,也听出来,这个冗兵很麻烦。

要么向契丹进贡,安慰党项人的,敢不敢动

只好动剩下的两条,宋真宗给了神仙许多钱,今年年色不好,正准备新年过后新气象,下诏让全国停止盖寺庙,和尚道士全部裁减,国家养不起这么多不干事的神仙们。

这些年官员们养得又白又胖,连带着他们的子孙门客都享受着各种福利,郑家子说慢慢节制,何止,马上就要大力裁减。

数条措施一旦执行,会省下来许多冗费,至少远比他从皇宫里抠门抠下来的钱多。可他的性格,使种种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明知道国家冗官冗政现象很严重,然而到了元宵节登上城楼一看有那么多白发苍苍的举子挤在人群中,心又软了下来,立即下诏书,考进士科的举子考过五次,年五十以上经三次殿式者,诸科考过六次年六十,经五举尝预先朝御试者,虽试文不合格,不准罢黜。得,最少又多了近几十名老进士与诸科生,也意味着一道诏书下来,多了几十个官员出来。以后还成了定例,每考一次就多一次。但好心多数时候是在办好事,不久后又下诏,再次抠啊抠,从内宫抠出了二十匹绢,赈济江准灾民。

眼下几个大佬不知道他的心思,可国家冗官冗政现象的确很严重,郑家子又用了温和的办法节制,同样很赞成。

但眼睛全部集中那个持续性灾害上了。

郑朗说的话模棱两可,不可当作证据。休说这年代,再过一千年,说几个月后黄河会决堤啦,谁会相信,神棍来啦。不过郑朗提出来了,诸位宰相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