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6(2 / 2)

范仲淹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又说,国家以馈运数广,谓之有备。然冗兵冗吏,游惰工作,充塞京都。臣至淮南,道逢嬴兵,自言三十人自潭州挽新船至无为军,在道逃死,止存六人,去湖南犹四千余里,六人者比还本州,尚未知全活。乃知馈运之患。其害人如此。

直接指出了冗兵冗吏,可怎样去解决

又说,今宜销冗兵,削冗吏,禁游惰,减工作,既省京师用度,然后减江、淮馈运,租税上供之外,可罢高价入籴。国用不乏,东南罢籴,则米价不起;商人既通,则入中之法可以兼行矣。真州建长芦寺,役兵之粮已四万斛,栋宇像塑金碧之资又三十万缗。施之于民,可以宽重敛;施之于士,可以增厚禄;施之于兵,可以拓旧疆。自今愿常以土木之劳为戒。

估计当时范仲淹上书时情绪很激动,于是写了一个错别字,将第一个削写成了销,大范,别,难道你想要将这些冗兵来一个活埋养着这些闲官闲卒,是无所事事了。可将他们削去,如何安排削不去,何谈罢籴不过最后的话,是针对刚刚回朝吕夷简所作所为的,国家那么困难,吕夷简居然怂恿皇上修长芦寺与洪福院。

可这是干什么的

刘李二位太后无法入陪太庙,于是修长芦寺与洪福院,对两位老人家做补偿的。只不过小小的三十万缗钱,对宋朝来说,还是钱么

因此想法不同,范仲淹想的是这三十万投下去,会使多少老百姓受益,吕夷简是考虑如何在群臣与皇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将太后之争弥解下去。于是范吕矛盾自此开始

小皇帝也没有办法。

都是无法破解的大课题,现在让他想,小皇帝还嫩着,但看到自潭州三十人挽船到安微无为,这才是潭州到京城的一半路程,三十人或死或逃,只剩下六人,小皇帝难过了。

有可能会有的,这是个案,不可能性是整体的案例,否则早出了大事。

但范仲淹既然提出来,不可能撒谎的,小皇帝看到了心情很沉重。可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从自己开始,严重自虐开始。

大家是好心,然而逼得太紧

所以郑朗春天时替他弹弹琴,说说话,有时候想一想这个小皇帝,很可怜,现在唯一的乐趣,就是宫中几个小美妹。就是这个乐趣,很快也要被群臣阉割,差一点连小皇帝那根小嫩针都让大臣拽了下来。仅剩下练飞白体这个不是乐趣的乐趣

但折腾没有完。

老天爷也来凑热闹,我降给你们宋朝那么多人才,他可不管这么多人才一起投入下来,是正面作用,还是负责作用,于是为了平衡。小皇帝刚刚即政,京东、江、淮有灾没有完,那一个玩意到来了,蝗虫

小蝗虫飞啊飞的,连郑州农田里也飞起了小蝗虫。

旱灾加上蝗灾,这就是小皇帝即政第一年的征兆。

“大郎,好多蝗虫。”

实际郑朗很少过问外事了,范宽在身边,机会难得,要抽出空来讨教画艺,还要替两位太后作画,自己学业时间更紧张。一篇篇花团簇簇的文章背后,是辛苦的汗水堆砌出来的,没有半份机巧可言。

听了四儿的话,郑朗走了出来。

外面不远处就是稻田与高梁地,在半黄的稻穗与高梁穗,以及豆秸上飞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蝗虫。对郑家的影响不大,他家的收入来源渐渐脱离了农业。

可是郑朗神情严重起来,对自家影响不大,而且大旱必然伴随着蝗灾,这两者几乎是相伴而生成的。但它们对现在脆弱的农业影响有多大,甚至说严重一点,在凡事喜欢往天灾上引的今天,对小皇帝影响会有多大

村头飘着袅袅的香火与烟雾,对这个小东西,农民很害怕,遇到了皆烧香祈祷。

一团团烟雾随着烈烈夏风飘散在青色的天空里,郑朗皱了一下眉头,轻声道:“陛下,让我再帮你一个小忙吧。”

权当上辈子欠了小皇帝一个债务吧。

第一百七十二章走钢丝中之下

“大郎,你帮陛下什么忙啊”四儿兴奋的说。

若以前四儿不相信的,现在却相信了,咱这个小主人很有本事

不过郑朗心情有些沉重,虽在帮忙,可会引起争议,一样是在走钢丝。他这种温润,或者说温吞安静的性格,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为了友情,他还是出了手。

回到了书房,提起了笔,在纸上写道:

臣村首有岗也,下临溪渠,每烈夏之时,草木际天,臣喜于此仰望瀚空,历数繁星,或观月出东山,蹰踌青宇之间也。清思飘发,恍若趁羽而起,御飞龙云气,游于四海之外者。

这是起首一句,但非是品性高洁之辈,勿写,人家会笑话的。不过不是说自己多放达,而是为了引出正文的。

一日寐之,有白衣仙子驾鹤而来,吾起之仰首,曰,汝乃自藐姑射山来乎

一问不但引出了正文,更是恣肆之极,充满了想像。

曰,然。

吾复曰,汝何之来也

答曰,汝之常寐吾,之所以吾临此观之。

就是这一句,引起了很多的传闻,是后话。继续写下去。

吾曰,然吾不喜,七月之交,稻米始香,而酷日无情,焦土龟裂哉,蝗之贪籍,竹叶殆尽,树木蔽零,旷野萧瑟,汝来时未来,未来时来也。

子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