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9(2 / 2)

待白光散尽,一头短发,浑身黝黑,全身赤裸,腰间围着数片宽大树叶的小孩趴在地上,小小的左手上还抓着一个红色的兽皮袋。这不正是郝千山又是谁呢。

坐落在黑泥平原边缘的松枫镇,前临黑泥平原,后靠大山。

由于交通便利,外地商旅们经常到镇上落脚,然后进山向山民和猎户们收购一些山货。也有不少骚客雅士们到镇上寻幽探古。倒也给这罗国边陲小镇带来一片繁荣。

一条蜿蜒的古道沿着山脚一直通到松枫镇上,这也是唯一一条外面进入松枫镇的小道。

一直在荒无人烟的密林中钻行了一个多月的郝千山,走在这条小道上,看着袅袅的炊烟从远处的屋顶冒出,听着林间鸡犬相吠的声音,郝千山心中不竟生出一股重生般的感觉来。

嗒嗒嗒

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从郝千山身后传来,郝千山默然地回头望了一下,两人两骑正向这边徐徐驰过来,一辆马车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郝千山见此,连忙低头让在一边。当两骑驰过郝千山一丈远距离时,却突然停下,调过马头来。

默默站在路边的郝千山见此,心中一惊。

“难道他们竟找到这里来了”

当下,赶紧提聚起丹田内的红色气流,灼热的红色气流立即布满全身,同时脚下摆好游龙步的起步势,做好“只要一不对劲,马上开溜”的架势来。

做好准备的郝千山这才抬头向马上二人细细打量起来。

马上一人挺着圆圆的肚皮,一副山羊小胡须,头戴一顶丝绸圆帽,帽子前面镶着一颗红红的宝石,肉乎乎的手上拿着一柄折扇,活脱脱的一副生意人面像。

旁边管家样的那人却略显瘦小,不过双目中却透着一股精明奸诈,看二人打扮似乎一主一仆的样子。

马上那胖子手拿折扇,按住马头,向着郝千山俯了俯身子,两眼却盯着郝千山腰间的树叶,嘴角含笑道:

“小兄弟,你身上的树叶是从哪来的如果能告诉我,我就送你两件衣服,如何”

郝千山闻听这话,心中一怔,当即散去戒备之心,低头看了看围在腰间的树叶。

这才发现,如此多天过去了,这树叶却依然碧绿如旧,娇翠欲滴,似乎有绿色的光华在树叶表面流动。

一见便知不是一般的树叶,难怪这老板样的胖子要有如此一问了。

郝千山本不想理睬这胖子,但听到衣服二字时,却又心动不已,光着身子四处乱跑,的确太引人注意了,郝千山可不想被水月宫众人注意上。

看了看胖子,又转头向马车上疑惑地望了望,驾车的车夫见郝千山望过来的眼神,冲郝千山笑了笑,示意车里载的正有一些衣物。

“想要叶子的可以啊,不过嘛”

郝千山说到这里,又顿住不说了,此时不坐地起价还待何时。

郝千山以前跟着爷爷郝连峰时,这种买卖的场面却是见过不少。

“哦不过什么”

胖子听郝千山这样说,口中轻咦一声,似乎有些诧异的样子,本来胖子看着这连衣服都没穿的小孩,以为是山里的山村野小子,不过听这小孩子说这话,却显出这小孩的精明异常。

“一片叶子换两套衣服,其余的一片叶子换十两银子,全卖给你。”

郝千山这叶子来自那秘境,自然不能说出去,即便是说出去了,也未必有人肯信。

但郝千山光凭这叶子上泛出的绿光,也知道这叶子定然价值不菲。

真有点后悔没有多摘些叶子裹在身上。不过想了下手上皮袋中之物,也就释然了。

“至于叶子的来处嘛,我告诉了你,以后怎么赚你钱。这样吧,如果你要这叶子,我可以采来了再卖你,价格算便宜点好了。”

郝千山这样说当然是推口话,只想随口打发那胖子而已。

哪知那马上的胖子听了后,竟哈哈大笑起来,“好,难得你如此小的年纪,却够爽快,依你便是。”

那车夫听得老板如此一说,急忙钻进车厢之中,不一会便取了两套崭新的衣物出来。

一套郝千山接过来,直接就穿在了身上,一套塞在郝千山怀里。又取下树叶,管家连忙取了个锦盒装了,随手抛了块银锭给郝千山。

主仆三人收好锦盒,那胖子这才拨转马头。

“如果还有这种叶子,随时到镇上客来居找温掌柜。”

那肥胖商人丢下句,便随着吱吱嘎嘎的马车向镇上驰去。

等马车走得远了,郝千山这才将红狐皮袋贴身藏好,皮袋里装的自然便是珍贵异常的绿色珠丸。又包好另一套衣物,整了整衣衫,才向镇上走去。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十四章松枫镇

松枫镇最繁华、最热闹之处莫过于通明坊通明坊是松枫镇的一个大型露天交易市场,也是方圆百里唯一的一个交易市场。坐落在松枫镇中心位置,背靠群山,面向黑泥平原。

通明坊中间全是一些露天摊贩摆设的临时摊点,四周全被一些茶肆、客栈、酒楼、商铺、当铺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半封闭式的坊市中心。

这个坊市几乎聚集了这片山脉的全部的货源,靠山吃山,临水吃水,这热闹的通明坊不知造就了多少一方富贾,更不知养活了多少代的松枫镇人。

天姥山脉地大物博,这依赖天姥山脉的通明坊,奇珍异物自然也不少。时常有一两件来自天姥山脉中的珍稀之物流入这坊市当中,其中不乏百年熊胆、千年人参、成形何首乌等天材地宝,不时给坊市的人们带来一阵阵惊喜。

这一日,午后,通明坊市还是和往常一样,热腾了起来。

叫卖声、讨价还价的争执声源源不断地从坊市中传出,坊市周围的酒楼、戏院的吆喝声、歌声,此起彼伏,光是这坊市的热闹程度,此处的繁华可见一斑。

坊市出口的“东西当”的小斯正倚在门槛上瞧着过往的商客,口中不时煞有介事地张三李四地向过往的行人打着招呼,似乎在招揽生意,又似在显示着自己的广阔人脉。

柜台上的掌柜,横在一张藤编太师椅上,耷拉着脑袋,眯缝着双眼,正呼呼地睡着午觉。

从坊市门口向里走,紧挨着“东西当”的是一间玉器店,门前的匾额上用红丝线描着“琅山玉店”四个朱红大字。

琅山是罗国盛产美玉之地,一大片山脉全是玉石形成。琅山玉的坚硬程度远超普通玉石,温润而不滞,更奇特的是用琅山玉制容器存放的食物,即便是炎炎夏日也可十日不腐。

由于琅山玉的这种特性,用琅山玉制作的药瓶自然也是存放药品的最佳容器。琅山玉的这种特性也和玉石的质地有很大关系,通常都是玉石纯度越高功效越好。

据说琅山曾挖出一块极品玉石,有一异人以之制作出一枚玉瓶,盛装食物竟达到百日不腐的传奇。

此刻,琅山玉店里,一名精瘦的锦袍掌柜,正背转了身子,小心翼翼地用绵绸擦拭着店里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