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华的记忆中,苏联解体之前曾经发生过一次军事政变,叶利钦等人居住地克里姆林宫被围攻,不过后来种种原因政变失败了。政变发起人地下场自然好不了。发动政变的人是一些坚定的苏联共产党成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间谍机构之一的克格勃不可能对这件事一点消息都没有,但克格勃对这件事选择了视而不见,所以叶利钦上台后将克格勃解散,并进行了清洗,很多克格勃的人被处死。巴莎等人很可能也面临这种局面,但是克格勃里大量的各种人才是卫华想要得到的。所以卫华准备从巴莎身上下手。
克格勃是苏联国际安全委员会的简称,成立于一九五四年三月,是前苏联的情报机构。它地职权范围大致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i的反间谍部门相当,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该机构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九一七年十二月苏联政府刚建立时成立地“契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地工具。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国内的所有领域。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克格勃解散,其中大部分被俄罗斯政府继承。克格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洛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五十多万名,其中总部机关一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二十万人,边防军三十万人。此外,在全国有一百五十万万线人,在国外有二十五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一百亿美元。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机构”,它只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克格勃被英国的情报机关称为“世界上空前最大地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
“那就多谢卫先生了卫先生地救命大恩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听了卫华地话后,巴莎这才从地上站了起来坐到椅子上对卫华说道。感谢之后,巴莎才讲叙起她来香港的缘由和经过。情况同卫华猜想地差不多,克格勃在苏联解体之后,成为了前苏联遗留下来的被打击的机构。一是克格勃曾经权力过大,有很多的嫉妒者。现在苏联解体,克格勃作为权力部门之一,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冲击。第二,克格勃是间谍机构,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是见不得光的,包括调查某些大人物,为很多的大人物所忌惮。第三,克格勃中有很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克里姆林宫的政变就同这些共产主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叶利钦上台之后对克格勃的清洗就开始了。很不幸的是,巴莎所在的部门牵涉到政变中去了,部门的所有成员受
利钦政府的清洗,现在巴莎和她的家人都处于极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巴莎想起了卫华这个神秘的人物。巴莎这些年一直就在同卫华的企业打交道,知道卫华的能力很大,所以巴莎直接找到了卫华。听完巴莎的讲述后,卫华问道:
“巴莎小姐解救你的家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是巴莎小姐想过没有,你们以后怎么办俄罗斯政府对你们的通缉是不会撤销的,你们的处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即使你们想要到其他地方生活,也需要大笔的钱才行。我看这样好了,我需要巴莎小姐这样的人才巴莎小姐以后可不可以为我工作”巴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间谍人员,自然是十分聪明的人,尤其是在审时度势方面,更是极为精明,她知道她目前唯一可以吸引卫华的就是她在克格勃的工作经历和受过的训练了。对于卫华的要求她并不反感,只有卫华需要她,才会真心的帮助她,不会对她和她的家人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她的处境才会真正的得到改变。当然巴莎也可以选择投靠一些苏联曾经的敌人的政府,但是巴莎只是克格勃里的小人物,投靠的结果很可能是自己知道的有关克格勃的资料被榨干之后,就会被秘密的处理掉。为了保密很多的间谍机构都是如此对待投诚的人员的,克格勃也是如此做的,所以巴莎不想投靠敌对势力,所以她选择了投靠卫华。于是巴莎说道:
“卫先生我是个出色的特工人员,受过长时间的专门训练,我想我在很多的地方可以帮到卫先生。只要卫先生把我的家人和朋友解救出来,我就可以投效卫先生。”
“很好你说的很对,你的确在很多地方可以帮到我。我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我这就安排人去解救你的家人和朋友,你可以跟着一起去。我可以给你的家人安排新的身份,让他们在苏联之外的其他地方幸福的生活,但是你要回苏联为我招募更多的克格勃的人员怎么样这不会有什么困难吧”卫华向巴莎问道。
“没有卫先生只要我的家人安全了我可以为卫先生做任何的事情”巴莎说道。晚上的时候,巴莎被栖园里的生化战士用反重力飞行车送到了塔城,交给了契科夫。契科夫对巴莎进行了三级基因改造。同时契科夫联络了身在莫斯科的瓦西里,把巴莎的家人从莫斯科的一所秘密监狱里给解救了出来,这时候的俄罗斯十分的混乱,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包括从监狱中逃脱。随后巴莎的家人在昏迷的状态下被瓦西里手下的生化战士用反重力飞行车送到了塔城。巴莎完成改造之后,与已经身在塔城的自己的家人短暂的团聚之后,就被反重力飞行车送回了莫斯科,开始在莫斯科活动,为卫华招募那些走投无路的前克格勃特工人员。在瓦西里的配合之下,这些前苏联克格勃特工人员和他们的家人被运送到塔城,随后这些特工人员接收了三级基因改造,他们的家人被安置在兰州城的苏联村中。
完成改造之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换了个身份,被卫华安排到非洲去了。卫华的非洲基地计划还没有开始,这些人正好到非洲去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非洲的情况同卫华同中国政府合作的情况不同,卫华同中国政府的合作进行了很长的时间,加上最高领导人对卫华很信任,所以合作没有困难,但是非洲不同。所以卫华预料到非洲基地的建设肯定会困难多多,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来解决问题,这些新投效他的克格勃人员正好解决了他的问题。剩下的一小部分人也换了身份重新回到了莫斯科,协同巴莎、瓦西里对克格勃人员继续进行人员招募,同时也从克格勃的资料库中大肆窃取情报,特别是关于远东地区的政治派别活动的情报。卫华可是对冈村平五郎的那个远东计划很感兴趣,他也在为攫取远东计划的成果做准备。巴莎等人后期招募的克格勃人员,在完成了三级改造后,有很多被安排到了远东地区,为卫华的远东计划做准备。巴莎等人的招募一直持续到那些强硬的克格勃出身的俄罗斯总统上台才结束。
三百七十八再次出兵
间过得很快,一晃的时间就进入了六月。在白雅怡之下,白家终于同意了白雅怡和卫华的婚事,但是由于白家人的极力反对,所以卫华同白雅怡的婚礼在极其简单的情况下举行了,参加婚礼的人就只有白雅怡的家人同卫华的家人,包括卫华的几个女人。因为白家的人始终感觉白雅怡嫁给一个有妇之夫,丢了白家的人,但是白雅怡对此并没有什么抱怨,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只在乎卫华对她的感情。婚礼结束之后,两人也没有进行所谓的蜜月旅行,只是卫华在栖园陪这几个女人很长的时间。
卫华同白雅怡结婚之后,卫华就一直留在栖园里陪着自己的几个女人,以便完成卫华的大姐制造出卫家香火继承人的任务,同时关注日本陆家大臣小叽笠和情报部长冈村小五郎的活动。小叽笠在得到冈村平五郎的支持后,就对日本的陆军进行了大肆的改革,首先他取消了自卫队时代所谓的a型师和b型师的建制,而是恢复了已经沿用多年的师团的编制,并且同时对日本陆军进行大肆的扩编,恢复了昔日的十七个常备师团的编制。
师团是日本陆军基本战斗单位的称呼。一八八八年年,日本陆军将国内原有的六个按地域划分的镇台改称师团,序号从第一至第六,一八九一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近卫师团。师团编制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相当于团再加炮兵、辎重和骑兵联队,平时兵额一万人,战时足额则超过两万人。“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前成立地七个老牌师团,后来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从甲午战争起至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成立了第七至第十八师团。占领朝鲜后为弹压当地又建立了第十九、第二十师团。序号从七至二十的师团,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大正裁军”时这类师团解散了四个,剩下十个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十七个,是日本陆军军二次大战前的“常备师团”。
小叽笠仔细的研究过日本陆军地发展史,所以对日本陆军发展这过程中的一些弊端知道的很详细,这次他的陆军发展计划就避开了这些弊端。近代日本军界为克服古代割据传统,联队长以上和参谋军官频繁轮换,大队长以下官兵仍属一地同乡。最早七个师团中从第一师团至第六师团按其征集地,分别称为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师团,各地民风和对其战斗力有着不小影响,其中贫困区域的师团更显得愚顽蛮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四师团,也就是大师团。大是日本商业气氛最浓的城市,商贩出身的士兵精于算计多不甘心卖命,此地组建的第四师团从日俄战争起便因战绩不佳被称为“奸诈的商人师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师团参加了侵华战争,但是战绩也是不佳。所以小叽笠这次重新组建常备师团,不再是以地域为界限来组建,而是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征召士兵,然后经过短期地训练,在进行师团的组建。
这次小叽笠组建的常备师团的规模是以二战期间日本陆军所谓地甲种师团的规模来组建地。
侵华战争中,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甲种师团:辖两旅团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各一联队,共八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两万八千二百人。乙种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两旅团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工、炮、辎各一联队,共七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两万四千四百人。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三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五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一万五千五百人。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三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一万一千人。
由于现代科技地发展,骑兵已经被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地军队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坦克和装甲车,日本陆军也同样取消了骑兵连队,增加了一个坦克联队。炮兵联队也扩大了规模,把原有地炮、辎联队合并,配备了大量的装甲车和自行火炮,同时工兵联队取消改为航空兵联队
有为数不少地武装直升机。这样扩编后的日本陆军了近五十万人。到七月中旬的时候,日本陆军的十七个常备师团已经组建完成,最先几个组建完成的师团已经有了一定的战斗力,这几个师团是在陆上自卫队几个残余的师基础上组建的,所以战斗力恢复的比较快,还有就是两个大部分都是军国复兴会普通成员组成的师团,表现出的战斗力也很不错。这两个师团就是第十四师团、第十七师团。
十七个常备师团组建完成后,小叽笠还根据冈村平五郎的远东计划,针对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兵力情况,提出组建二十个特设师团的计划。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财力有限不能多养兵,却要多训练兵员,为此陆军服役期仅两年,复员官兵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各师团管区预备役人员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并有库存装备,临战可迅速组成一个新师团。
一九三七年侵华战争开始,日军的多数常备师团便立即由一变二此外还恢复了裁撤的四个二等师团,至一九三八年陆军师团数发展为三十四个。这些新建的序号一百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小叽笠提出的“特设师团”实际上就是预备役师团,兵员也是来自复员军人,不过军团的组成不再按地区来划分,兵员来自全国各地。也是每年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为期一月的集合训练,交通的发展使来自日本各地的兵员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集训变得容易,避免了过去那些同一地域兵员构成的师团战斗力低的弊病。小叽笠提出的这二十个“特设师团”的组建工作一直到一九九一年底才全部完成。
时间转瞬就到了八月份的时间,这是日本内阁政府预计第二次出兵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时间,尽管此时日本联合舰队组建刚刚完成,战斗力并不强,但是狂妄的以山本七十六为首的日本海军部还是积极主张出兵印尼,小叽笠对这次的出兵计划是持反对态度的,小叽笠认为这次出兵至少还要延迟半年的时间,但是面对美国政府的逼迫,内阁没有采取小叽笠的意见,为此小叽笠找到了冈村平五郎,希望冈村平五郎能够利用他的影响力影响内阁,拖延内阁出兵的时间,小叽笠毫不掩饰的对冈村平五郎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尤其是兵败的责任问题。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