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协同配合,我们能实现吗?”小满看着规划图,还是有些担心。
“资金方面,我们已经向联合国申请了2500亿美元的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专项资金,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和美洲国家组织承诺提供1500亿美元援助,总共4000亿美元,能满足永续深化期的需求。”陈守义回答,“技术方面,我们组织了全球4000多名顶尖专家,包括水资源生态学家、雨林修复专家、农业专家等,他们下个月就会前往北美洲和南美洲开展实地调研,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国际协作方面,我们已经与美国各州政府和巴西各级政府进行了多次沟通,他们表示愿意全力配合——美国各州同意共建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推广节水农业;巴西各级政府承诺加强雨林保护和非法砍伐打击;霍皮族等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居民也愿意参与生态永续深化工作。”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电话突然响起,小满快步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兴奋地对陈守义说:“陈叔!好消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批准了250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还有65个国家愿意派遣专家加入永续深化团队——中国派了800名水资源生态学家和雨林修复工程师,美国派了500名农业专家,巴西派了350名雨林生态学家,他们下个月下旬就能抵达北美洲和南美洲!”
陈守义接过电话,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简短交流后,挂断电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满,我们的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工作,可以正式启动了。明天我们就带队前往科罗拉多河流域和亚马逊雨林边缘,实地推进方案落地。”
“我跟您一起去!”小满的眼神里充满了斗志,“我已经整理好了科罗拉多河流域与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资料、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传统技术手册,还带了节水作物种子和原生树种幼苗,一定能为永续深化工作出力。”
第二天清晨,陈守义和小满带领专项永续深化团队,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经过35小时的飞行,他们首先抵达美国凤凰城,随后兵分两路:陈守义带领一队前往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小满带领另一队前往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
陈守义的团队首先来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段,见到了生态学家安娜和霍皮族长老托马斯。安娜带着他们参观了干涸的河道和荒芜的农田,看着眼前的景象,陈守义的心情格外沉重。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附近的农业合作社会议室里,陈守义向安娜和托马斯介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农业方案,当提到要结合霍皮族的传统技术建设蓄水塘坝时,托马斯激动地说:“我们早就想解决缺水问题了,可不知道该怎么做,现在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终于能让科罗拉多河重新有水,让我们的传统水资源祈福仪式重新举行了!”
随后,团队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段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站和再生水处理厂。团队成员与当地农民、霍皮族村民一起,按照传统方法建设蓄水塘坝,同时采用现代技术建设智能水循环系统,将收集的雨水和再生水处理后的水通过输水管道输送至农田;在再生水处理厂建设现场,团队成员安装膜分离设备,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转化为再生水,同时建设蓄水罐,储存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非饮用水。陈守义蹲在地上,手把手教农民操作智能水循环系统:“这个系统能根据农田需水量、城市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自动调整供水量和水质,确保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同时,我们要定期监测河流水量、地下水位和水质,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循环方案,确保水资源持续供应。”农民们认真地学习着,安娜看着正在建设的蓄水塘坝,眼中充满了希望:“再过几年,这些塘坝和再生水处理厂就能发挥作用,科罗拉多河会重新有水,我们又能像以前一样,收获金黄的玉米和嫩绿的苜蓿了。”
在节水农业现场,团队成员向农民们传授霍皮族的传统节水作物种植技术,在干旱农田里种植耐旱玉米和矮生苜蓿,同时建设生态农产品加工厂,开发耐旱玉米淀粉和苜蓿饲料。陈守义向农民们介绍节水农业模式:“这些节水作物不仅能在缺水环境下生长,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开发生态农产品能提高附加值,增加你们的收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农民约翰看着种植的耐旱玉米幼苗,激动地说:“有了这些节水作物和加工厂,我们的农业一定能恢复生机,再也不用为缺水发愁了!”
与此同时,小满的团队抵达了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马瑙斯市周边区域,与巴西生态学家卡洛斯汇合。他们首先在马瑙斯市周边区域建设雨林修复站和森林火灾预警站。雨林修复站配备了原生树种种植机械和植被监测设备,团队成员与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一起,在雨林退化区域种植亚马逊橡胶树和巴西坚果树,同时采用现代技术搭建植被恢复支架,帮助树苗生长;在森林火灾预警站,团队成员安装红外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森林火灾情况,一旦发现火情,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消防人员。团队成员向卡洛斯介绍技术方案:“这些雨林修复站每年能种植原生树种1.5亿棵,恢复雨林面积1.2万平方公里;森林火灾预警站每年能预警森林火灾98%以上,减少火灾造成的雨林损失80%。”卡洛斯看着正在种植的亚马逊橡胶树幼苗,兴奋地说:“有了这些工程,亚马逊雨林边缘的植被会逐渐恢复,美洲豹和金刚鹦鹉也能重新回到这里生活了!”
在生态旅游建设现场,小满带领团队成员帮助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如雨林步道、观景台和传统村落民宿;同时建设传统草药加工厂,开发草药茶、草药药膏等产品。团队成员向部落居民传授生态旅游服务技能:“我们要根据雨林生态承载能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旅游破坏雨林;同时,开发传统草药产品能提高附加值,增加你们的收入,实现雨林保护与部落发展的协同。”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首领阿莫斯主动参与建设,他擦着脸上的汗水说:“以前我们只能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有了生态旅游和草药加工厂,我们既能保护雨林,又能增加收入,再也不用为生活担心了!”
在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内华达州米德湖段,团队还遇到了一个难题——美国各州在水资源分配上存在严重分歧,亚利桑那州认为内华达州过度抽取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用于城市供水,影响了下游的农业灌溉。陈守义召集美国各州政府代表开会讨论,霍皮族长老托马斯提出了“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的建议:“我们可以建立科罗拉多河流域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中心,根据各州的降水情况、用水需求和生态用水量,实时调整水资源分配方案;同时,加强城市节水管理,推广节水器具和再生水利用,减少城市水资源消耗。”陈守义采纳了这个建议,组织专家制定了《科罗拉多河流域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方案》,成立了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中心,负责实时调度流域水资源。经过八个月的协调,各州达成共识,内华达州将城市水资源消耗量减少35%,下游亚利桑那州的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保障,玉米产量增加了35%。美国内政部长黛博拉笑着说:“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用水矛盾,还改善了流域生态,真是一举两得!”
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帕拉州东部区域,团队面临着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问题。小满召集巴西政府代表、阿马帕族印第安部落居民和环保组织开会讨论,阿马帕族印第安部落首领费尔南多提出了“生物防火+智能预警”的建议:“我们可以在雨林中种植耐火植物,如巴西油棕、亚马逊蕨类植物等,形成生物防火带;同时,升级森林火灾预警系统,结合无人机巡查,提高火灾预警精度和速度。”小满结合现代技术,在雨林中种植耐火植物,形成宽50米的生物防火带;同时为预警系统配备无人机巡查设备,实现对雨林的全方位监测。经过六个月的整治,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减少了85%,雨林植被恢复速度提高了40%。费尔南多兴奋地说:“现在森林火灾少了,雨林里的树木长得越来越茂盛,我们又能放心地进入雨林采集了,孩子们也能在雨林中玩耍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永续深化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180个水资源循环利用站每年收集雨水和再生水60亿立方米,90个再生水处理厂每年生产再生水40亿立方米,河道干涸率从85%降至45%,玉米产量从120万吨增至450万吨,苜蓿产量从60万吨增至180万吨;“节水农业+生态农产品深度发展”模式推广后,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20%,生态农产品加工厂每年增加产值350亿美元。在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220个雨林修复站每年种植原生树种4亿棵,70个森林火灾预警站每年预警森林火灾95%以上,雨林退化率从78%降至45%,雨林植被覆盖率从15%升至50%;“雨林修复+生态旅游深度发展”工程实施后,部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00%,生态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美洲豹的数量增加至4万只,金刚鹦鹉的数量增加至8万只。
2066年12月底,陈守义和小满在美国凤凰城召开了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期中期总结会。来自美国各州政府和巴西各级政府的政府代表、专家团队和原住民、印第安部落居民代表齐聚一堂,会议上展示的永续深化成果让所有人都充满了信心。美国环保署署长迈克尔看着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和亚马逊雨林边缘修复的影像,激动地说:“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么好的永续深化效果,感谢中国团队带来的技术和经验,我们会继续加大生态保护的投入,实现生态的长期永续深化。”
会议结束后,陈守义和小满来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霍皮族部落,看到托马斯的部落里,蓄水塘坝中的水充盈,水资源循环利用管道将再生水输送到农田,农民们正在田间种植耐旱玉米,脸上洋溢着笑容;霍皮族的传统水资源祈福仪式重新举行,孩子们在仪式上学习传统祈福礼仪,眼中满是好奇。托马斯笑着说:“今年我们的节水农产品销售额达150亿美元,生态旅游收入(结合大峡谷观光)达60亿美元,部落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我们还开设了传统水资源管理学校,让孩子们传承我们的文化;科罗拉多河的部分河道已经重新有水,明年我们就能在这里捕鱼了。”
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马瑙斯市周边区域,小满和卡洛斯一起监测雨林生态,看到雨林退化区域的原生树种长势喜人,形成了一片新的绿色植被带,美洲豹在雨林中漫步,金刚鹦鹉在树枝上鸣叫,场面生机勃勃;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的生态旅游区里,游客们正在雨林步道上观光,传统村落民宿里坐满了体验部落文化的游客;传统草药加工厂的工人正在忙碌地生产草药茶和草药药膏。卡洛斯兴奋地说:“现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都有250万游客来这里观光,我们的生态旅游收入达100亿美元,部落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美洲豹和金刚鹦鹉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2067年6月,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生态修复“系统深化”阶段顺利完成。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河道干涸率从45%降至15%,玉米产量从450万吨增至1100万吨,苜蓿产量从180万吨增至700万吨;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700美元升至2800美元,贫困率从90%降至35%;120家生态农产品加工厂和节水花卉种植基地重新开业,28万名工人重新就业;周边90万城市居民的用水限制放宽,每户居民每月用水量恢复至25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60%。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雨林退化率从45%降至25%,雨林植被覆盖率从50%升至75%,美洲豹的数量从4万只增至4.8万只,金刚鹦鹉的数量从8万只增至9.5万只,亚马逊河豚的数量从1000只增至3000只;部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从400美元升至1300美元,贫困率从95%降至38%;150家生态旅游企业和传统草药加工厂重新开业,22万名员工重新就业;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减少95%,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着改善。
2067年12月底,“长效深化”阶段圆满完成。科罗拉多河流域建设的700个水资源永续深化监测站和亚马逊雨林边缘建设的500个雨林生态永续深化监测站,实现了生态数据的全球共享;9万名“生态永续深化守护者”上岗,其中4.5万名是霍皮族等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居民,他们定期监测水资源状况和雨林生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基金”累计投入600亿美元,帮助500万农民、部落居民转产、350万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居民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文化传承实现了协同发展。
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2067年全球生态治理永续深化期总结大会上,陈守义代表团队汇报了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永续深化成果。大会宣布,这两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已建立起完善的长效平衡机制,进入“永续深化良性循环”阶段,为全球生态治理永续深化期树立了“北美洲与南美洲样板”。
站在演讲台上,陈守义看着台下各国代表赞许的目光,心中充满了感慨:“生态治理的永续深化期,是构建生态系统长效平衡机制、实现生态成果全球深度共享的关键阶段,需要我们付出持久的努力和智慧。北美洲的科罗拉多河流域和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边缘,是地球上极具生态战略意义的区域,它们的永续深化成果,证明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国际社会的紧密协同,是实现生态永续深化的有效路径。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坚守,让每一片生态修复区域都能成为长效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科罗拉多河的水流更稳定、亚马逊雨林边缘的植被更繁茂,让北美洲和南美洲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共同守护好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陈守义仿佛看到了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河水清澈奔腾,霍皮族村民在河边举行盛大的水资源祈福仪式,农民们在田间丰收;看到了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雨林郁郁葱葱,美洲豹在雨林中穿梭,金刚鹦鹉在树枝上欢唱,印第安部落居民在生态旅游区里热情地迎接游客,孩子们在雨林中追逐嬉戏。他知道,生态治理的道路没有终点,但只要全世界人民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地球的每一片角落都充满生机与希望,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