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概念空间中呈现出复杂的能量流动模型。
当前的回收进度是92%。
能量密度在奇点区域已经达到临界值的87%。
预计1小时54分钟后达到绝对奇点。
到那时,所有概念都会被压缩到普朗克尺度以下。
物理意义上不再存在。
早田进快速分析着这些数据:
要实现逆转,就必须在循环达到极限时。
插入一个概念扩张脉冲。
强行反转能量流动的方向。
让压缩变成扩张,让收束变成爆发。
未来补充了关键信息:
但这个脉冲的参数必须精确计算。
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任何偏差都会导致失败。
如果强度不足,脉冲会被回收程序吸收,毫无效果。
如果强度过大,会直接炸碎所有概念结构。
如果频率不对,会与现有能量流形成破坏性干涉。
如果持续时间不准确,要么无法触发完整爆发,要么会导致失控。
绝对逻辑听到这些条件后发出担忧:
这个精度要求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计算能力上限。
涉及的变量太多,相互影响太复杂。
早田进的回应充满信心:
所以我们需要联合运算。
我来设计整体方案框架。
未来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系统负责验证每一步的可行性。
创世者议会提供能量参数。
我们一起完成这个史上最复杂的逻辑推演。
他的意识开始高速运转。
展开了毕生最复杂的一次逻辑推演。
多元宇宙的所有基础常数被纳入计算。
普朗克常数、光速、引力常数。
概念展开的基础能量值。
时空结构的弹性系数。
因果律的传播速度。
创世者的能量参数被加入方程。
七位概念集合体的核心能量强度。
他们能够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
能量转化的效率系数。
回收程序的运算速度被精确测量。
每秒处理的概念数量。
能量压缩的加速度曲线。
奇点区域的临界阈值。
概念收束的临界值被反复验证。
这是回收进程的关键节点。
决定着逆转触发的精确时机。
所有这些数据被整合成一个巨大的方程组。
包含了数万个变量。
数十万条约束条件。
每一个变量都与其他变量相互关联。
每一条约束都限制着可能的解空间。
即使以早田进的分析能力。
也需要持续运算三十分钟才能得出解。
而此时,距离多元宇宙完全消解只剩下不到两小时。
早田进的意识进入了完全专注的状态。
所有外界的干扰都被屏蔽。
他的全部认知能力都集中在这个方程组上。
验证每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检查每一条约束是否被满足。
寻找那个唯一的、完美的解。
大古在旁边提供着关键支持。
他能感受到早田进每推演一步。
都会消耗巨大的意识能量。
导致他的存在稳定性下降。
早田进的意识波动开始出现不规则的震荡。
这是过度运算导致的认知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