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团自“噬痕者”核心残片中剥离而出的“技术光团”,如同宇宙初开的第一缕光,纯净、冰冷,却又蕴含着分解万法的极致锋芒。它悬浮在六源解析沙盒中央,缓缓旋转,无数细微至难以形容的复杂符文与逻辑链条在其中生灭、流转,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近乎“道”本身的高效与简洁。
林清瑶琉璃般的躯壳依旧布满细微裂痕,灵魂深处因强行切断连接与深度解析带来的双重反噬仍在隐隐作痛,但她的双眸,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左眼星海中,那混沌星璇不再仅仅是混乱与颠覆的象征,更仿佛化为了承载无尽演算的基盘;右眼深处,创造与终末的光芒交织,如同审视着一种足以重塑认知的利器。
她没有立刻将这团“技术光团”融入己身。越是接近本质的力量,越需要敬畏与谨慎。这团光代表着“噬痕者”族群亿万年进化沉淀下的、针对规则本身的“解剖学”精华,其价值无可估量,但其潜在的排异性与颠覆性同样致命。
“启动最终安全校验。”林清瑶的意念平静地在议庭中回荡,“模拟所有已知规则类型,测试其分解效率与边界条件。重点检测其对‘本源概念’、‘悖论结构’及‘虚无特性’的反应。”
“明白。”万械统合体主处理器全功率运转,沙盒内的景象瞬间变幻。无数代表不同规则形态的光带、晶体、流体、场域被模拟出来,从最基础的力学规则到复杂的维度折叠原理,从蓬勃的生命法则到沉寂的亡灵序曲,如同万花筒般呈现,然后被引导着流向那团纯净的技术光团。
结果令人震撼。
技术光团如同拥有灵性,对不同规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亲和度”与“分解速度”。对于结构松散、蕴含内部矛盾或能量效率低下的规则,它展现出恐怖的效率,几乎触之即溃,分解速度远超议会任何成员的个体解析能力。而对于那些结构稳定、逻辑自洽、接近宇宙基石的规则,它的效率则明显下降,但依旧能缓慢而坚定地找到其理论上的“最优解构路径”。
尤其当测试到“悖论结构”时,技术光团表现出了短暂的“迟滞”,其内部逻辑链条疯狂闪烁,似乎在处理这种自我否定的信息时遇到了某种“算力瓶颈”,但最终,它并非强行破解悖论,而是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将其标识为“不可分解之高熵节点”,暂时“搁置”处理。而对“归零之寂”提供的、蕴含着终极“虚无”特性的规则样本,技术光团则表现出明显的“排斥”与“规避”,仿佛那是一片它不愿也无法踏足的“绝对禁区”。
“检测到其存在‘偏好’与‘局限’。”秩序核心理性地总结,“其对规则‘健康度’与‘稳定性’具备本能级判断力。效率峰值出现在处理‘冗余’、‘错误’及‘衰变期’规则时。对绝对悖论与终极虚无无效。”
“这印证了之前的推测。”青冠长老的意念带着一丝了然,“它们确实是规则的‘清道夫’,而非纯粹的毁灭者。这套技术,更像是一把无比精准的‘规则手术刀’。”
“手术刀能否为人所用,取决于执刀者的意志与掌控力。”观测者之眼冷静地补充。
归零之寂传递来一丝微弱的波动:“……工具……无善无恶……心念……为引……”
林清瑶默默倾听着所有的分析与警示。沙盒中的测试数据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她的意识核心,与她对“噬融归源”之路的理解相互印证、碰撞。
她明白了。这套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辅助认知”与“效率提升”工具。它无法代替她去“理解”规则的深层奥秘与无限可能性——那是“源”之道路的核心——但却能将她从海量繁琐、低效的规则“预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她能集中精力于真正的融合、升华与创造。
它是一副能让她看得更细、剖析得更快的“显微镜”与“解剖刀”,但最终的诊断与手术方案,仍需她这位“医生”来决定。
是时候了。
“议会,请维持沙盒稳定,并准备应对任何能量异动。”林清瑶深吸一口气,琉璃般的身躯绽放出温润而坚定的光芒,那遍布的裂痕在这一刻仿佛也成为了承载更多光辉的纹路。
她不再犹豫,意识核心中那枚代表着“噬融归源”根本的规则符印缓缓亮起,散发出一股包容、炼化、追溯源头的独特气息。这股气息如同无形的触手,轻柔地探入解析沙盒,缠绕向那团纯净的“技术光团”。
没有抗拒,没有排斥。那技术光团仿佛找到了天然的“载体”,如同水滴汇入大海,顺着林清瑶的意识连接,缓缓流向她的规则核心。
融合的过程,并非力量的粗暴灌注,而更像是一场知识的传承与工具的认主。
无数关于规则结构识别、能量流向分析、最优解构路径选择的信息洪流,涌入林清瑶的意识。她感到自己的“认知”仿佛被强行拓宽了无数倍,原本许多晦涩难懂、需要耗费漫长时间去揣摩的规则现象,此刻在这套高效算法的辅助下,变得条分缕析,其内在的脆弱点与能量节点清晰可见。
她“看”到了秩序之力中那些因远古污染而依旧略显僵化的冗余代码;
她“看”到了生命规则中那些代表着不同演化方向的、可以优化整合的分支脉络;
她“看”到了逻辑链条中那些可以更加精简高效的中间环节;
她甚至能隐隐“看”到自己左眼混沌星璇中,那些悖论力量相互冲突、却又维持着微妙平衡的奇异节点……
这种视角太过瘾了!仿佛一下子从迷雾中走出,手持最精密的地图与指南针,世间万法的“结构”在她眼中几乎无所遁形!
然而,伴随着这种极致“清晰感”而来的,是一种冰冷的、近乎绝对的“理性”视角。在这套算法的视野里,规则似乎褪去了所有的神秘面纱与无限可能,变成了一堆可以计算、可以优化、可以分解重组的“数据”和“模块”。一种潜在的、想要将一切复杂规则都“简化”、“优化”到极致效率的冲动,悄然在她心底滋生。
这是“技术”本身携带的“意志惯性”!是“噬痕者”那种高效但缺乏温度的世界观残留!
林清瑶瞬间警醒!左眼星海中那枚“未来之种”微微震颤,散发出一丝温暖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光芒,将她从那种冰冷的理性深渊边缘拉了回来。
“工具是工具,我是我。”她于意识深处坚定地告诫自己,“算法为我指明‘结构’,但规则的‘灵魂’与‘可能性’,由我来定义!”
她开始有意识地引导这场融合。并非全盘接受,而是以自身“噬融归源”的包容性本源为核心,如同炼器大师锤炼神兵,将这套高效算法的“技术内核”一点点打碎、提炼,去除其中那属于“噬痕者”族群的、追求绝对效率的冰冷“习性”,只保留其最纯粹的“解析”、“分解”、“信息压缩”等功能性模块,然后小心翼翼地编织、嵌入到自身原有的规则感知与吞噬体系之中。
这是一个更加精细、更加耗神的过程。如同在大脑神经网络中植入一套超级外挂芯片,需要确保其与原生系统的完美兼容,而不能让其反客为主。
议会的力量静静守护着,五大巨头的意志如同五根擎天之柱,稳固着这片规则空间,也为她提供着不同层面的参照与平衡。
时间在深层次的炼化中悄然流逝。
不知过去了多久,林清瑶周身那因融合而剧烈波动的规则气息逐渐平复、内敛。她缓缓睁开双眼。
依旧是那双琉璃般的眼眸,左眼星海,右眼蕴藏创造与终末。但若仔细看去,会发现那星海的旋转轨迹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仿佛能洞穿万物结构的极致精密;而那创造与终末的光芒深处,也似乎沉淀下了一种能够瞬间剖析现象本质的冷冽。
成功了。
她成功地将“噬痕者”的高效分解技术,化为了自身“噬融归源”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了一副强大的“规则义眼”与“解析利齿”!
心念微动,她甚至无需刻意运转力量,只是目光扫过五色议庭本身构成的规则结构,其能量流转的节点、不同本源力量结合的细微瑕疵、甚至是一些因仓促构建而存在的规则冗余,都如同掌上观纹般清晰呈现!
这种掌控感,前所未有!
她轻轻抬起手指,对着议庭虚空一处微不足道的、连观测者之眼都未必在意的规则冗余点,凌空一点。
没有光华,没有声势。但在那套全新集成的高效分解算法作用下,那点规则冗余如同被无形之力从底层逻辑上“抹除”,瞬间化为最基础的规则粒子,融入了周围的能量环境中。整个议庭的规则结构,因此而变得更加流畅、稳固了一丝。
举重若轻,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