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影响“人心”。他让林婉如静坐,然后他凝聚心神,不再散发任何灵力波动,而是尝试散发一种极其温和、安宁的“意念场”,如同春风拂面。林婉如起初并无感觉,但在李清河的提示下,她渐渐感觉到,当李清河“专注”于此时,她心中的焦虑和不安似乎真的被抚平了一丝,心神更容易宁静下来。反之,当李清河刻意模拟出一种“警惕”、“不安”的意念时,她也会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心悸。这种影响极其微弱,且需要对方不设心防、环境绝对安静才能起效,但无疑指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可能——以“理”御心。
当然,这些尝试都充满了艰难和凶险。加速物品老化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材质本身的反噬,震伤心神;扰乱地气若控制不当,极易遭到地脉之力的冲击;影响他人情绪更是如履薄冰,一个不慎便可能遭反噬,甚至迷失自我。李清河数次因心神消耗过度而脸色苍白,甚至呕出鲜血,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他发现,这种将“理”转化为“力”的方式,核心在于几个关键:第一,对目标(无论是地气、物质还是人心)内在运行规律的深刻到极致的“理解”;第二,自身心神的纯粹、凝聚与坚韧,如同最精密的仪器;第三,一种近乎“无为而治”的引导心态,是“顺势”基础上的“微导”,而非蛮横的“逆转”。
他将这些初步的、零散的感悟和技巧,统称为“理之术”。它们威力渺小,限制极多,在外人看来或许如同儿戏,但对李清河而言,这却是他从“明理者”向“用理者”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是他独辟蹊径,为自己这具“凡尘脉”量身打造的、独一无二的道路雏形。
“道之刃”,已初现锋芒,虽黯淡,却直指本源。
这一日黄昏,李清河正在尝试引导一缕夕阳的余晖,使其在破庙的残壁上投射出更凝聚的光斑,门外却传来了三长两短的轻微叩击声。
是斗笠客约定的暗号!
李清河与林婉如对视一眼,精神一振。斗笠客此时前来,必有要事。
林婉如迅速开门,只见斗笠客的身影如同融入暮色般悄然闪入。他依旧戴着斗笠,看不清面容,但李清河却能感觉到,他周身的气息比往日更加凝重。
“前辈。”李清河起身行礼。
斗笠客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李清河,似乎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讶异,随即沉声道:“你们的藏身之处,恐已不安全。赵汝成动了真怒,正在全城大肆搜捕,动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此地不宜久留。”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另外,陈老那边,有消息了。”
李清河心中一紧:“陈老如何?”
“暂时无性命之忧。”斗笠客道,“赵福因内部压力,未敢再用刑。但赵汝成已下令,三日后,将陈老作为‘勾结妖人、扰乱地气’的要犯,公开押赴城外矿场服苦役。此举,一为杀鸡儆猴,二为……引蛇出洞。”
公开押送!引蛇出洞!
李清河的心沉了下去。这是阳谋!赵汝成断定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陈老被折磨至死,必然会在押送途中冒险营救!而这,正中了赵汝成的下怀!押送路线,必是龙潭虎穴,布满天罗地网!
“三日后……”李清河喃喃自语,眼中却燃起一团火焰。他看了一眼自己这些时日初步摸索出的“理之术”雏形,又看了一眼身旁神色坚毅的林婉如。
平静的参悟时光结束了。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而这一次,他手中,多了一把刚刚磨砺出的、名为“理”的钝刃。
是成是败,是生是死,都将在三日后的那场风暴中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