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章 宗门之眼(2 / 2)

李清河一边听,一边用清水在草纸上随意勾勒。他画的并非具体地图,而是一些抽象的线条和符号,仿佛在模拟地气的流动。他的动作流畅自然,不带丝毫烟火气,更像是在随意涂鸦。

片刻后,他停下笔,看着纸上那即将干涸的水迹形成的模糊图案,缓缓道:“依二位所言,贵派练功场地处城西高地,西面临近旧河道残迹,东面百丈外去年新建了官仓。西面水汽残留,遇高地而升,东面新筑官仓,土石沉重,阻隔地脉东流。两相夹击,地气盘旋于练功场低洼处,不得疏泄,日久自然淤塞。此非地脉本身之病,乃外势变化所致。”

他指着纸上几处水迹交汇点:“若想缓解,无需大动干戈。可在场地西北角植三排青竹,引风疏导滞留水汽;东南角开挖一条浅沟,铺设鹅卵石,象征性地引导地气东行,化解官仓压迫之势。日常让弟子多在此二处活动,气血带动,亦可加速气脉流通。假以时日,淤塞自可缓解。”

这一番话,全然是依据赵乾粗略的描述进行的推演,并未涉及任何高深术法,纯粹是基于对山川地势、气息流转的“理”解。没有罗盘测算,没有灵力感应,仅凭口述地形,便直指问题核心,并提出如此简单、甚至有些“儿戏”的化解之法。

赵乾和孙明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来时准备了不少说辞,甚至预想了对方可能会施展何种法术来探测,却万万没想到,对方连门都没出,仅凭三言两语,就给出了一个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的建议?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你……你此言当真?”赵乾有些难以置信。植竹挖沟?这未免太简单了!

李清河淡然道:“地气之道,在于顺势利导。堵不如疏,贵派练功场乃人力汇聚之阳刚之地,本身便有冲和之能,辅以自然之法,调和外在影响,足矣。若贵派长老不放心,可先小范围试行,观其效果再定。”

他的语气从容不迫,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道理。这种基于“理”的自信,比任何炫目的法术都更具说服力。

赵乾张了张嘴,还想再问些什么,却发现对方已经将话说尽,再问下去,反而显得自家宗门浅薄无知了。他只好将信将疑地收起那番说辞,抱拳道:“既然如此,多谢李先生指点。我二人定将先生之言,回禀长老。”说完,便带着满腹疑窦和一丝挫败感,匆匆离去。

玄兵阁的人刚走不到一个时辰,又有一位身着水蓝色长裙、气质温婉的女子来访,自称是城中另一中型宗门“妙音宗”的弟子,前来请教一曲古谱中几处音节与灵力运转不谐的难题。这显然又是一次针对李清河是否精通音律、乃至神魂修养的试探。

这一次,李清河并未直接解答,而是请那女子弹奏了有疑问的乐句,闭目聆听片刻后,指出其节奏呼吸与曲谱意境细微不符之处,调整的并非灵力运行,而是演奏者的“心意”与乐曲本身的“神韵”相合。同样是以“理”服人,不着痕迹地化解了对方的试探,反而让那妙音宗弟子若有所悟,恭敬离去。

接连打发走两拨宗门探子,天色已近黄昏。李清河坐在窗边,眉头微蹙。玄兵阁、妙音宗……这些宗门的试探,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青霖城修行势力层面的视野。这既是压力,也或许是机会。通过这些宗门,或许能了解到更多关于赵汝成势力网络的信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陈望老掌柜叹息一声,递过一杯清茶,“这些宗门,看似超然,实则与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如今名声在外,想低调也难了。”

李清河接过茶杯,指尖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热,目光透过窗纸,望向郡守府的方向,低声道:“既然风已起,那便乘风而行吧。只是这风……最终会吹向何方?”

他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恐怕还在后面。天工坊的态度,以及其他更强大的势力,或许很快就会有所动作。他必须在这纷繁复杂的目光注视下,尽快找到那个能撬动全局的支点。

宗门之眼,已悄然睁开。而这目光背后的意图,是敌是友,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