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河没有理会旁人,径直走到地火井旁。他并未像寻常匠人那样检查井口结构或通风,而是闭上双眼,将手掌虚按在井口上方寸许之地,心神沉静,全力运转“观气”之能。
在他的感知中,这口地火井深处,确实连接着一丝极其微弱、但本应持续稳定的地脉热流。然而此刻,这股热流的“通道”仿佛被一层粘稠、阴冷的杂质所堵塞,能量流转变得极其滞涩、断断续续。更让他心惊的是,这堵塞物的气息,带着一种人为干预的痕迹,并非自然形成!而且,这阴冷气息,与他之前感应到的、笼罩青霖城的某种压抑“势”隐隐相关。
是了!赵汝成势力对青霖城地脉的干扰和抽取,其副作用已经开始影响到这些依托微末地气生存的底层产业!而这口井的堵塞,手法颇为精妙,若非他对地气流转极其敏感,几乎难以察觉其人为迹象。莫非……这天工坊并非仅仅是趁火打劫,而是知晓内情,甚至可能参与了某些行动?
李清河睁开眼,心中已有计较。他不能直接清除那阴冷堵塞,那会打草惊蛇。但他可以尝试“疏导”和“增强”。
他转向卫老匠,问道:“老丈,工坊里可有朱砂、磁石粉,还有……三年以上的陈年艾草灰?”
卫老匠虽不明所以,还是连忙让学徒找来这些常见的材料。李清河又让学徒取来一盆清水。
他将朱砂、磁石粉和艾草灰按特定比例混合,倒入清水中,以一根干净的木棍缓缓搅拌。他的动作不疾不徐,仿佛暗合某种韵律。同时,他暗中将自身那丝与地脉共鸣的暖流,极其微弱地导入水中,引导着混合物产生一种极难察觉的、针对那阴冷堵塞物的“亲和”与“净化”倾向。
“将此水,缓缓注入地火井中,分三次,每次间隔一炷香的时间。”李清河将调好的水递给学徒,吩咐道。这并非什么法术,更像是一种基于对材料物性和地气特性深刻理解后的“引导剂”。
学徒依言照做。当第三次水注入后不久,井口深处隐约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嗤”响,仿佛冰块融化。李清河再次将手虚按井口感知,发现那层粘稠的堵塞虽然还在,但其结构似乎被那“引导剂”微微软化、松动了一丝,地脉热流得以更顺畅地透过些许。
“试着生火。”李清河道。
卫老匠将信将疑地引燃炉中炭火。起初,火苗依旧微弱。但渐渐地,随着地底那丝被疏通了部分的热流缓缓上涌,炉火竟真的开始变得稳定而旺盛起来,虽然远未恢复鼎盛,但维持工坊日常运作已是足够!
“成了!真的成了!”卫老匠和两个学徒惊喜交加,看着李清河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畏。他们没看到任何法术光华,只看到这位年轻的先生用一些寻常材料,就解决了连天工坊都束手无策的难题!
“地火根源受损,非一日可复。”李清河对卫老匠正色道,“此法只能暂时疏导,维持现状。切记,工坊近日运作需缓和,不可过度抽取地火。每隔七日,按我刚才的法子,再行疏导一次,或可缓缓恢复。”
他并未点破人为破坏的可能,以免给这老实匠人招来灾祸。
卫老匠千恩万谢,非要付些酬劳,被李清河婉拒。他只想尽快返回墨香斋,等待林婉如的消息,同时也将“天工坊”这个名字,以及地火井异常的发现,深深记在心里。
然而,李清河没有料到,他这看似随手为之的善举,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金石轩地火复燃的消息,在城南底层工匠的小圈子里不胫而走,自然也传到了耳目灵通的“天工坊”耳中。
就在李清河返回墨香斋后不到两个时辰,一个身着天工坊标志性蓝底银边服饰、眼神倨傲的年轻学徒,出现在了金石轩的门口,语气冷淡地询问着关于那位“李先生”的详情。
暗流,已悄然涌动。一双带着审视与不善的目光,开始投向那间不起眼的旧书铺。
而此时的李清河,尚不知晓,他等待林婉如归来的焦灼心情,即将被一股新生的、来自另一方向的压力所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