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章 市井隐士(2 / 2)

在整个过程中,李清河的心神完全沉浸其中。他仿佛能“听”到纸张纤维在水分滋润下微微舒展的细响,能“看”到那微弱的文气在堵塞被一点点清除后,开始如游丝般重新缓慢流转。他的呼吸节奏,手腕的起伏,都与这古老书册本身的“韵律”悄然契合。这并非什么高深法术,而是将对“物”的理解、对“理”的把握,融入到了最基础的技艺之中。

林婉如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美眸中异彩连连。她虽不通此道,却能感受到李清河此刻那种专注、平和而又充满智慧的气场,与周围陈旧的书架、昏暗的光线融为一体,仿佛他本就属于这里。

陈望起初只是抱着姑且一看的态度,但随着李清河动作的持续,他的眼神渐渐变了。那浑浊的眼底,先是惊讶,继而转为凝重,最后化作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他浸淫古籍一生,见过不少修复高手,但从未见过如此……如此“自然”的手法。没有炫技,没有急躁,每一个动作都仿佛本该如此,带着一种洞悉事物本质后的从容。这绝非寻常“家学渊源”能够解释的。

约莫一个时辰后,李清河终于停下了动作。那本残破的古籍,外观并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虫蛀和破损依旧可见,但书页已然平整分离,结构稳固了许多。更重要的是,陈望敏锐地感觉到,手中这本书册,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反而隐隐透出一股温润平和的“生气”,那几乎散尽的灵性,竟似有了一丝微弱的复苏迹象!

“这……这真是……”陈望抚摸着书册,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看向李清河的眼光彻底不同了,“公子大才!老夫眼拙了!此等手法,近乎于道啊!”

李清河微微欠身,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疲惫和谦逊:“陈老过奖了。不过是些祖传的笨法子,顺应物性罢了。此书年深日久,灵性根基已损,晚生也只能略作疏导,延缓其衰败,能否真正稳住这点灵性,还需看日后温养。”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点出了自己方法的独特(顺应物性),又留有余地,不至于显得过于惊世骇俗。

陈望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只是郑重地将书册收好,语气变得愈发客气:“李公子太谦虚了。此法岂是‘笨法子’?老夫这书铺里,还有几本类似的残卷,若公子得空,不知……”

“陈老有需,晚生自当尽力。”李清河顺势应承下来。他知道,初步的信任和认可,已经建立。

就在这时,书铺那扇很少被敲响的前门,传来了几下略显急促的叩门声。

陈望眉头微皱,看了李清河和林婉如一眼,示意他们稍安勿躁,自己则缓步走到门后,沉声问道:“谁?”

门外传来一个带着焦急的、略显沙哑的中年男子声音:“陈掌柜,是我,西街打铁的老周!我家那小子……又犯毛病了,比上次还厉害!听说您这儿来了位有本事的先生,能不能……能不能请先生给瞧瞧?”

陈望没有立刻开门,而是回头看了李清河一眼,眼神中带着询问。

李清河心中明了。消息传得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这“有本事的先生”,指的恐怕就是他了。而“犯毛病”,结合之前听到的关于“心魔频生”的传言,很可能就是修行出了岔子。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风险。出手,可能会更快暴露;不出手,则可能失去深入了解底层情况、甚至建立更广泛联系的机会。

他与林婉如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到她眼中同样的凝重与支持。

李清河深吸一口气,对陈望轻轻点了点头。

市井隐士的面纱,即将被揭开第一角。而由此带来的风波,也将悄然涌向这间看似平静的旧书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