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7章 静水深流(1 / 2)

苏文轩离去后,雅舍内重归寂静。李清河独坐良久,将方才的对话反复咀嚼。苏文轩带来的消息——陈默重伤昏迷但性命无碍,代号“柒”令牌的特殊性,以及影阁内部可能存在的纷争——都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然而,苏文轩最后那看似随意却暗藏机锋的追问,以及那双深邃眼眸中难以捉摸的审视,更让他警醒。这位苏师兄,绝非表面那般温润无害,其心思之深,远超想象。

软禁于此,名为保护,实为隔离与观察。李清河心知肚明,自己必须更加谨言慎行,同时,也要利用这难得的“安宁”,尽快提升实力。苏文轩承诺的“指导”,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此。

他收敛心神,再次沉浸于修炼之中。此地灵气虽被过滤,略显滞涩,但对他这“凡尘脉”而言,影响相对较小。《养身诀》运转之下,那丝融合了先天煞气的暖流愈发凝实,在经脉中奔腾流转,滋养着伤愈后的身躯,也隐隐锤炼着神识。他尝试将感知向外延伸,虽受禁制所限,无法及远,但对小院内一草一木、气息流转的洞察却更加精微。他甚至能隐约“听”到守院弟子换岗时极轻微的脚步声和低语,能“感”到地下深处水脉极其缓慢的流动。

这种对微观环境的极致掌控感,让他对“观气”之能有了新的理解。力量并非只有宏大磅礴一种形式,于细微处见真章,亦是大道。

次日清晨,哑仆送来早饭时,一同带来的还有几卷书册和一套文房四宝。书册是《基础符箓图解》、《灵力微控初解》等入门典籍,正是李清河目前最需要弥补的知识短板。这显然是苏文轩的安排,看似周到,实则也是一种试探——试探他的学习能力和悟性。

李清河不动声色地收下,道谢后便开始研读。他深知,在修行界,符箓、阵法、灵力操控皆是基础,即便他主修“观气”与“理”,这些知识亦是护道之基,不可或缺。他凭借过目不忘之能,快速记忆着符文的笔画、灵力的运转法门,并结合自身对气息流动的理解加以印证,进展极快。

午后,雅舍门再次被推开,来的却并非苏文轩,而是一位身着灰色执事袍、头发花白、面容古板的老者。李清河认得,正是掌管兰台部分古籍修复工作的孙师叔麾下的一位老执事,姓吴,平日沉默寡言,以严谨刻板着称。

“李清河?”吴执事声音沙哑,面无表情,“奉孙师叔令,念你静养无聊,特许你协助整理一批受损古籍,权作散心,亦可静心。随我来。”

协助整理古籍?李清河心中微讶,这倒是出乎意料。他恭敬应道:“是,有劳吴执事。”

跟随吴执事走出雅舍,穿过一片竹林,来到文渊阁后方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匾额上书“补阙斋”,乃是书院修复古籍之所。斋内光线柔和,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墨和特殊药水的气味,几位年长的执事正伏案工作,小心翼翼地对破损书页进行清洗、补缀、装订,气氛安静而专注。

吴执事将李清河引到靠窗的一张空案前,案上摆放着几本虫蛀、霉变严重的残卷,以及镊子、软刷、浆糊、补纸等工具。“这些是待修复的杂书,无关紧要,你只需小心清理浮尘、平整卷页即可,不可损坏原页。若有疑难,问我。”交代完毕,他便回到自己的位置,不再理会李清河。

李清河看着案上那些散发着岁月气息的残破书卷,心中并无抵触,反而升起一丝亲切感。在藏书阁的日子,他早已习惯与故纸为伴。他净手后,拿起工具,开始工作。动作轻柔细致,神情专注。

他并未动用“观气”之能,只是凭借肉眼和手感,小心地拂去书页上的灰尘,用软刷清理虫蛀的孔洞,将卷曲的边角轻轻压平。这个过程极其枯燥,却也是一种修行,磨练着他的耐心与定力。

工作间隙,他偶尔会瞥一眼书页上的内容。这些多是些地方风物志、民间杂谈或早已失传的工艺图谱,并无功法秘籍,但字里行间亦承载着前人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他一边修复,一边默默记下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接连数日,李清河白日便在补阙斋修复古籍,晚上则回到雅舍研读苏文轩所赠的入门典籍,并勤修不辍。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吴执事对他不闻不问,其他老执事也各自忙碌,无人打扰。他乐得如此,将补阙斋当成了另一个藏书阁,在修复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心性,也接触到了许多冷门的知识。

这一日,他正在修复一本名为《南疆异物志》的残卷,书中记载了许多奇特的草木虫石。当他清理到其中一页,描述一种名为“阴魂草”的植物时,指尖触碰到书页上一块因霉变而形成的暗色污渍,心中忽然莫名一动。那污渍的形状,竟与他怀中那枚“柒”字令牌上的鬼首图案,有几分模糊的相似!

是巧合吗?他不动声色,继续工作,却暗中将这一页的内容牢记于心。书中提到,“阴魂草”生于极阴之地,伴尸气而生,其汁液有惑乱心神之效,常被邪修用于炼制迷魂类药物。

惑乱心神……这与那令牌的“惑心石”材质,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难道这“阴魂草”与影阁的某种手段有关?

这个发现让他更加留意古籍中与“阴”、“煞”、“魂”、“毒”等相关的内容。数日下来,竟也零碎拼凑出一些可能与影阁邪术相关的旁证,虽不系统,却拓宽了他的见识。

又过了几日,李清河正在修复一本破损严重的《地脉杂俎》补遗残卷时,吴执事罕见地走了过来,放下一个用油布仔细包裹的狭长木盒。

“此物是孙师叔吩咐送来的,说是前几日清理库房时发现的,与地脉相关,破损严重,让你试试能否修复。小心些,年代久远。”吴执事说完便转身离开。

李清河心中好奇,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卷近乎断裂的暗黄色皮纸,边缘焦黑卷曲,似乎受过火烧,上面用朱砂绘制着复杂的山脉水系图,并标注着许多古老的符文,正是《地脉杂俎》中缺失的一页!而且,从图上看,描绘的正是青霖城周边,尤其是黑水涧至苍云山脉一带的地脉走向!图中清晰标注了几个“地脉节点”和“煞气淤积点”,其中一个节点的位置,赫然与丙戌仓所在区域重合!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注释:“此处古水道淤塞,阴煞汇聚,易生邪祟,古称‘黄泉眼’雏形,慎之!”

李清河心中剧震!这卷残图,竟然直接印证了他在黑水涧的感知和推测!丙戌仓下的煞穴,果然被古人称为“黄泉眼”雏形!这卷残图的价值,无可估量!

他强压激动,深吸一口气,开始小心翼翼地修复这卷珍贵的皮纸。清理焦痕,平整褶皱,用特制的药水软化皮质,再以极细的丝线进行加固。整个过程耗费了他大半日的心神,但当残图最终大致恢复原貌时,一股沧桑古老、蕴含着大地韵律的气息扑面而来。他甚至能感觉到,图中那些朱砂符文,隐隐与真实的地脉气息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