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章 微尘亦有光(1 / 2)

赵爷爷的咳嗽在李清河那碗算不上正经药方的热汤调理下,竟一日好过一日。这事像长了脚,在风雷驿东头那些低矮的屋檐下悄悄流传。起初人们只当是运气,或是董先生的偏方起了效。但渐渐地,有人发现,学堂那个不爱说话的小杂役,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他依旧沉默寡言,依旧做着那些洒扫庭除的琐事。可他的眼睛太亮了,像被山泉水洗过的石头,沉静而通透。有人家里器物损坏,一筹莫展时,他路过瞧上几眼,有时便能指出关窍,甚至动手帮忙修补两下,虽不似专业匠人精巧,却总能解燃眉之急。有邻家孩童打架怄气,他不用大道理呵斥,只是在一旁安静地做些自己的事,偶尔说上一两句平淡的话,那剑拔弩张的气氛竟能莫名缓和下来。

人们说不清道不明,只觉得跟李清河待在一起,心里会变得踏实、平静。仿佛他身上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这股力量,李清河自己隐约能感知到。那无名口诀修炼出的暖流,如今已如溪涧细泉,虽不磅礴,却持续不断地在他体内流转。它无法让他力大无穷,也无法让他身轻如燕,但却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感知和直觉。他能“听”到器物内部细微的应力变化,能“感觉”到他人情绪起伏时气机的波动。这种感知并非主动探查,更像是一种被动的、自然而然的共鸣。

他越发确信,自己的路,就在于这红尘万丈的细微之处。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悄无声息地汲取着生活中的点滴“红尘气”——邻里的信任,解决问题的专注,甚至只是观察一只蜜蜂如何采蜜时感受到的自然韵律。这些气息融入暖流,让暖流愈发凝实、灵动。

这一日,镇上来了一队行商,风尘仆仆,带着些南边的稀罕货物,在镇中心空地上支起摊子,引得镇民们纷纷围观。李清河也被董先生派去,看看有没有便宜的笔墨纸张。

商队里有个穿着绸缎褂子、面色精明的管事,正口若悬河地吹嘘着一批来自“彩云郡”的锦缎,说是水火不侵,刀剑难伤。为了证明,他还特意拿出一小块边角料,让一个伙计用匕首去划。

那伙计也是个实诚人,用力一划,只听“刺啦”一声,锦缎没破,匕首却因为用力过猛,滑脱了手,打着旋儿飞向围观的人群!

人群顿时一片惊呼,纷纷后退。那匕首飞向的方向,正好站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那妇人吓得脸色煞白,僵在原地,眼看就要血溅当场!

电光火石之间,站在不远处的李清河动了。

他没有时间去思考,也没有能力去空手接白刃。就在匕首脱手的瞬间,他超乎常人的感知已经捕捉到了那危险的轨迹和气机扰动。几乎是本能地,他体内暖流疾速运转,脚下看似随意地一滑一蹬,身体以一个极其别扭却恰到好处的角度撞向了旁边一个摆着陶罐的货架。

“哗啦!”货架被他撞得一歪,上面几个空陶罐滚落下来,其中一个正好砸在飞旋的匕首侧面!

“铛!”一声脆响,匕首被陶罐一撞,方向偏斜,“夺”的一声,深深钉入了旁边的一根木柱上,尾翼兀自颤抖不已。

而那妇人怀中的孩子,只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得哇哇大哭,并未受伤。

现场死寂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有人后怕地拍着胸口,有人赶紧去安抚那惊魂未定的妇人,更多的人则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撞歪了货架、此刻正揉着被撞疼的肩膀的少年。

“是学堂的李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