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章 凡尘脉,养身诀(2 / 2)

他定了定神,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书。其中一本没有封皮的残卷吸引了他的注意。书页残破,字迹模糊,他拂去灰尘,就着天光仔细辨认,上面似乎记载着一些关于人体资质和修行根骨的古老说法。

“……夫修行之基,在于灵根。灵根有缺,则纳气艰难,如竹篮打水,终是镜花水月。然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有极罕有之脉,曰‘凡尘’……”

李清河的心跳骤然加速。凡尘脉?

他屏住呼吸,继续往下看:“……此脉者,与天地灵气格格不入,宛若绝缘。寻常测灵之法,视之如顽石废铁,故多被弃如敝履。然,天道有衡,否极泰来。凡尘脉虽难引灵气,却与红尘万丈、众生烟火气天然亲近。若能摒弃常法,不汲汲于外天地,转而向内求索,锤炼心性,体悟人间至理,或可于平凡处见真章,于微末中开生面……然此法艰辛异常,古来有成者,万中无一,多困顿于凡俗,碌碌而终……”

字迹到这里越发模糊,后面几页更是残缺不全。

李清河拿着这本残卷,站在原地,久久不语。

凡尘脉……与灵气绝缘……与红尘烟火气亲近……向内求索……体悟人间至理……

这些字眼,像一道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那位老道士看他的眼神,那句“可惜,可惜”,以及这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的无名口诀,似乎都有了解释。

自己,难道就是这传说中的“凡尘脉”?一个被所有修行者视为废材的体质?

一时间,失落、茫然、还有一丝隐约的明悟,交织在他心头。

他走到院中那棵老槐树下,仰头看着光秃秃的枝桠划破冬日的晴空。风雷驿的天空,总是显得格外高远。

若他真是凡尘脉,那修行之路,对他而言,岂不是彻底断绝了?不,那残卷上又说“否极泰来”,“于平凡处见真章”。还有老道士留下的口诀……

他重新拿出那本无字册子,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既然寻常的路走不通,那这无名口诀,或许就是属于自己的那条“向内求索”的路。哪怕再艰难,哪怕万中无一,至少,它真实地缓解了他的伤势,并在关键时刻帮到了他。

他不知道这条路最终会通向哪里,或许真如书中所说,“困顿于凡俗,碌碌而终”。但此刻,他心中没有绝望,反而生出一种奇异的平静。

就像他每日清扫院子,一帚一扫,不求立刻干净如新,但只要持续下去,总能扫去尘埃。修行……或者不叫修行,就叫“过日子”吧,大概也是如此。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把遇到的每一个道理都想明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够了。

至于未来,且行且看吧。

他将那本残卷小心收好,继续晾晒书籍。动作依旧不疾不徐,眼神却比以往更加清澈、坚定。

傍晚,他帮隔壁阿婆挑了水,阿婆硬塞给他两个还热乎的红薯。回来的路上,遇到张癞头几人蹲在街角赌钱。张癞头看见他,眼神有些躲闪,讪讪地别过头去。李清河像没事人一样,平静地走了过去。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但有些东西,已经在少年李清河的心里,悄然生根发芽。那株嫩芽,不向往高天之上的琼楼玉宇,只愿深深扎根于脚下的泥土,静默生长。

远处,镇外一座荒废的山神庙顶上,邋遢老道士翘着腿,看着风雷驿的方向,灌了一口劣酒,咂咂嘴:“啧,心性倒是块璞玉,没怨天尤人,也没急功近利。就是这‘凡尘脉’的路,老祖宗我也就是在故纸堆里见过记载,具体怎么走,可是两眼一抹黑啊……小子,自求多福吧。”

他翻了个身,鼾声渐起。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融入苍茫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