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过去了,府库的变化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苏姑娘,您看看这个月的账目。”陆在行拿着账册,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
苏锦接过账册一看,眼睛也亮了:“盈余这么多?”
“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陆在行说,“而且这还是在提高了采购质量的基础上。”
“看来我们的改革确实有效果。”苏锦满意地点头。
正说着,刘德二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苏姑娘,不好了,外面来了好多人。”刘德二气喘吁吁地说。
“什么人?”苏锦问。
“有朝廷来的官员,还有其他州府的人。”刘德二说,“都说要来查账。”
苏锦和陆在行对视一眼,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看来我们的成功引起了注意。”苏锦说。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陆在行担心地问。
“现在还不好说。”苏锦说,“我们先去看看情况。”
苏锦走到府门口,看到确实来了很多人,有穿官服的,也有穿便服的。
“各位,有什么事吗?”苏锦问。
“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巡查组。”一个官员说,“听说你们府库管理有方,特来学习。”
“学习?”苏锦有些疑惑。
“对,朝廷想推广你们的经验。”那官员说,“所以派我们来了解情况。”
“那这些人呢?”苏锦指着其他人问。
“我们是邻州的官员。”另一个人说,“也是来学习的。”
“还有我们。”第三个人说,“我们是商人,想和你们合作。”
苏锦听了,心中有些不安。这么多人突然关注,恐怕不全是好事。
“各位,我们的账目都是公开的,欢迎查看。”苏锦说,“但是请按照规矩来。”
“什么规矩?”朝廷官员问。
“首先,要有正式的公函。”苏锦说,“其次,要有明确的查账范围。最后,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
“这些我们都有。”那官员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朝廷的公函。”
苏锦接过文件看了看,确实是朝廷的正式文件。
“好,那我们配合查账。”苏锦说,“但是希望不要影响正常工作。”
“当然不会。”那官员说。
接下来几天,各路人马轮番查账。苏锦发现,这些人的目的并不完全一样。
“苏姑娘,我觉得有些不对劲。”陆在行私下对苏锦说。
“怎么不对劲?”
“那些朝廷官员,好像不只是来学习的。”陆在行说,“他们问的问题很奇怪。”
“什么问题?”
“比如,他们问我们的盈余都存在哪里,有没有私人账户,有没有和商户的私下交易等等。”陆在行说。
“这是在查我们有没有贪污。”苏锦明白了。
“对,而且那些邻州的官员,也不像是来学习的。”陆在行继续说,“他们更像是来挖人的。”
“挖人?”
“对,他们私下问我愿不愿意去他们那里工作,待遇比这里好。”陆在行说。
“还有那些商人呢?”
“那些商人更直接。”陆在行说,“他们想和我们合作,但是条件很苛刻。”
“什么条件?”
“他们想要我们的采购清单,供应商信息,甚至想要我们的管理制度。”陆在行说。
苏锦听了,心中更加不安。看来府库的成功确实引来了各方的觊觎。
当天晚上,将军来找苏锦。
“苏锦,最近的情况你都知道了吧?”将军说。
“知道,各方都来了。”苏锦说。
“我收到消息,朝廷对我们的盈余很感兴趣。”将军说,“他们可能要调走一部分资金。”
“调走?”苏锦吃惊,“为什么?”
“说是要支援其他地方。”将军说,“但是我觉得不只是这个原因。”
“那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有人眼红了。”将军说,“觉得我们这里太富有了。”
“那怎么办?”
“我们要做好准备。”将军说,“既要保护我们的成果,又要避免引起更大的麻烦。”
“您的意思是?”
“我们要主动出击。”将军说,“不能被动等待。”
“怎么主动出击?”
“首先,我们要合理使用盈余。”将军说,“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在囤积资金。”
“怎么使用?”
“可以投入到民生项目上。”将军说,“比如,修路、建学校、改善水利等等。”
“这个想法好。”苏锦点头,“这样既能造福百姓,又能消化盈余。”
“其次,我们要建立预警机制。”将军继续说,“及时了解各方动态。”
“什么预警机制?”
“比如,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各方消息。”将军说,“这样我们就能提前应对。”
“还有呢?”
“还有就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将军说,“让我们的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透明。”
“这样别人就挑不出毛病了。”苏锦理解了。
第二天,苏锦开始制定盈余使用计划。
“陆伯,我们的盈余应该怎么分配?”苏锦问。
“我觉得应该分成几个部分。”陆在行说,“预备金、技术改造、民生项目。”
“预备金占多少?”
“我觉得应该占三成。”陆在行说,“这样可以应对突发情况。”
“技术改造呢?”
“技术改造占两成。”陆在行说,“用来改善我们的管理系统。”
“民生项目呢?”
“民生项目占五成。”陆在行说,“这是最大的一块。”
“这个分配很合理。”苏锦点头,“我们就按这个来。”
接下来几天,苏锦忙着制定具体的使用方案。
“苏姑娘,民生项目我们准备做哪些?”刘德二问。
“我想了几个项目。”苏锦说,“修缮城墙、改善道路、建设学堂、改良水井。”
“这些项目都很实用。”刘德二说。
“而且我们要公开招标。”苏锦说,“让大家都能参与。”
“公开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