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桑·王的出现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石子,涟漪尚未散去,一股更汹涌的暗流便已袭向“星火联盟”。一份名为《“星火”架构潜在依赖性风险及合作伙伴技术实力独立评估》的报告,开始在研讨会的小范围核心圈层内悄然流传。
这份报告不同于之前“宙斯”方面的恶意诋毁,它披着“客观独立”的外衣,由一家在国际上颇有声望的技术咨询机构署名。报告内容看似公允,数据详实,分析逻辑严密,但其结论却极具误导性——它过分夸大“星火”联盟内几家中小型技术公司在核心元件上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并刻意低估顾氏自身架构的整合与替代能力,最终导向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加入“星火”意味着将自身技术命脉捆绑在一个看似开放、实则存在“单点故障”风险的脆弱链条上。
这份报告的出现时机毒辣,正值研讨会各方进行深入合作洽谈的关键时刻。几家原本意向明确的欧洲和日本企业代表,态度明显变得犹豫,甚至在一次非正式午餐会上,直接向林薇提出了质询。
“林副总,这份评估报告提到的风险,贵方如何解释?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性。”
“如果核心元件受制于人,开放架构的意义何在?”
质疑声接踵而至。詹姆斯·李坐在不远处,虽然未发一言,但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冷笑,已说明了一切。这无疑又是“宙斯”的手笔,只是这次,他们穿上了更体面的“马甲”。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林薇临危不乱。她没有立刻否定报告,而是迅速召集随行的技术专家团队,在酒店会议室召开了紧急会议。
“报告本身的数据大部分是真实的,”技术专家分析,“但它的分析模型和结论预设了最坏情况,忽略了我们在架构设计时预留的冗余度和替代方案,更刻意回避了联盟内部技术协同所能带来的抗风险能力提升。”
“我们需要立刻进行针对性澄清,”林薇果断决策,“但不是简单的反驳。我们要用更全面的数据、更科学的模型,以及我们真实的合作伙伴案例,来正面回应。”
她亲自牵头,与技术团队一起,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赶制出了一份《“星火”架构弹性与供应链安全白皮书》,并附上已签约伙伴“华通科技”提供的、关于关键元件多源供应和自主备份方案的详细说明。同时,她请求莱特博士以其个人声望,对这份回应材料进行了审阅和背书。
当天下午,一场小范围的、仅限受到评估报告影响的潜在伙伴参加的闭门说明会,由林薇亲自主持。她没有攻击那份评估报告,而是从容不迫地展示己方的数据和分析,逐一拆解报告中的预设陷阱,清晰地阐述了“星火”架构如何通过分布式协作和标准化接口,从根本上降低了对单一技术的依赖风险。
“……真正的风险,不在于依赖,而在于没有备份和替代方案。‘星火’联盟要构建的,正是一个拥有多重备份和强大内部协同能力的‘安全网络’。”林薇的结论铿锵有力。
她的专业、冷静和扎实的准备,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与会代表们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星火”架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风波看似平息,但顾夜琛那边的调查却有了更惊人的发现。通过追踪那份评估报告背后咨询机构的资金流向,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还是发现了一条极其隐秘的、与伊桑·王所在的未来计算基金会某个外围项目存在间接关联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