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3章 车间首次遭遇空袭(2 / 2)

陈婉儿看着被炸毁的仓库,眼里含着泪水:“里面的原材料全没了,接下来的生产怎么办啊?”

李铮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伤心和愤怒的时候,必须尽快清理现场,评估损失,制定补救措施。“大家别慌!”李铮提高声音,对着工人们说,“虽然原材料仓库被炸了,但咱们的核心设备——机床、炼钢炉、弹药生产设备都还在,只要人在,咱们就能重新站起来!”

他立刻组织大家开展自救:刘满仓带领守卫队员和运输队队员,负责扑灭仓库的余火,清理废墟,看看能不能抢救出一些未被炸毁的原材料;王铁锤带领铁匠组的工人,负责修复被损坏的工具和设备;徐小眼和吴天浩检查机床和炼钢炉的受损情况,确保核心设备能正常运转;陈婉儿则带领女工们整理弹药,确保弹药的安全;李铮自己则负责统计损失,制定后续的生产计划和防御措施。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刘满仓带领队员们提着水桶,冲向燃烧的仓库,将水桶里的水泼向火焰。仓库里的煤炭还在燃烧,用水浇不灭,他们就用沙子覆盖,一点点将火扑灭。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努力,余火终于被扑灭,队员们从废墟中抢救出了一小部分未被炸毁的铁矿砂和几捆粗麻布,但大部分原材料都已经被烧毁或掩埋,损失惨重。

王铁锤带领铁匠组的工人,将被损坏的工具一一捡起来,能修复的就立刻修复:变形的铁锹用大锤砸直;弯曲的钢钎放进红炉里烧红后校直;损坏的钳子用焊条焊接……他们一边修复工具,一边咒骂着日军,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减慢。

徐小眼和吴天浩仔细检查了每一台机床和炼钢炉。幸运的是,机床的核心部件没有被损坏,只是外壳被弹片划了几道口子,稍微修复一下就能继续使用;炼钢炉的炉壁也完好无损,只是旁边的一些辅助设备被损坏了,更换零件后就能正常炼钢。

李铮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感动。他知道,这次空袭虽然给车间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也让大家意识到了防空的重要性。他立刻召集吴天浩、刘满仓、徐小眼等人开会,商量后续的防御措施。

“日军既然已经发现了咱们的车间,肯定还会再来空袭。”李铮严肃地说,“从今天起,我们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挖掘防空洞,将核心设备和关键物资转移到洞里;第二,加强对空警戒,在周边的山头上设置了望哨,发现日军战机立刻发出警报;第三,训练人员快速隐蔽的技能,确保下次空袭时,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躲进防空洞。”

“挖掘防空洞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咱们车间的工人本来就不够,怎么办?”刘满仓皱着眉问道。

“我去向团部申请支援,请张团长派一些战士过来帮忙。”李铮说,“同时,咱们车间的工人也分成两班,一班正常生产,一班挖掘防空洞,确保生产和防御两不误。”

吴天浩补充道:“防空洞的位置要选在隐蔽、坚固的地方,最好能靠近车间,方便物资转移。洞体要用钢筋和混凝土加固,防止被炸弹炸毁。另外,还要在防空洞里设置通风口和排水设施,保证里面的环境适合存放设备和物资。”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第二天一早,张大山就派了一个排的战士赶来支援。李铮带领战士们和车间的工人,在车间旁边的山体上开始挖掘防空洞。他们用铁锹挖,用钢钎凿,用炸药炸开坚硬的岩石,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他们知道,这个防空洞不仅是躲避空袭的避难所,更是保护军工生产的“安全堡垒”。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一个长50米、宽10米、高3米的防空洞终于挖掘完成。洞体用钢筋和混凝土加固,里面分成了设备区、物资区和人员隐蔽区。工人们将机床、炼钢炉的核心部件、弹药、原材料等关键物资,一一搬进了防空洞。同时,他们还在周边的山头上设置了三个了望哨,每个了望哨配备两名战士,24小时轮流值守,一旦发现日军战机,就立刻用信号弹发出警报。

此外,李铮还组织工人们进行了多次快速隐蔽训练——听到警报声后,工人们要在3分钟内放下手里的工具,跑到指定的集合点,然后在守卫队员的带领下,快速躲进防空洞。经过反复训练,工人们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3分钟的目标很快就达成了。

夕阳下,李铮站在防空洞门口,看着里面整齐摆放的设备和物资,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虽然日军的空袭给车间造成了损失,但也让他们更加警惕,更加团结。只要做好防御,坚持生产,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为前线提供更多的武器弹药,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