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国接过枪机,翻来覆去地查看,又用随身携带的卡尺量了量尺寸,忍不住赞叹:“手艺不错!这么精细的零件,手工加工能做到这个精度,不容易。”
随后,李铮又带着赵振国来到武器组装区。这里摆放着3挺刚组装好的捷克式轻机枪,黝黑的枪身泛着金属光泽,弹匣斜插在枪身上,显得格外精神。赵振国拿起一挺轻机枪,掂量了掂量,手感扎实,比缴获的日军轻机枪还要沉实一些。
“这是你们自己生产的轻机枪?”赵振国有些惊讶,他之前以为车间只能修复武器,没想到已经能自主生产复杂的轻机枪了。
“是的参谋长。”李铮点点头,“从钢材冶炼到零件加工,再到整体组装,全是咱们自己完成的。现在每月能生产5挺,等后续技工培养到位,还能再提高产量。”
赵振国端起轻机枪,做了一个瞄准的姿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太好了!有了自己生产的轻机枪,咱们独立团的火力就能大大提升!”
最后,众人来到弹药区。陈婉儿正在指导女工们装填掷弹筒榴弹,看到赵振国过来,连忙上前汇报:“参谋长您好,我们现在每月能生产200发掷弹筒榴弹,采用硝化甘油作为炸药,威力比之前的黑火药手榴弹大3倍。而且我们还改进了榴弹的尾翼,精度误差能控制在5米内。”
她拿起一发榴弹,递给赵振国:“您看,这是改进后的榴弹,尾翼是十字形的,飞行稳定,300米外能精准命中日军的火力点。前几天七连在战斗中,用咱们的掷弹筒打掉了日军两挺重机枪,歼灭了30多名鬼子。”
赵振国接过榴弹,仔细查看了尾翼和弹体,又听了战斗事迹,眼神里满是赞赏:“掷弹筒是前线最急需的武器,你们不仅造出来了,还能保证精度和威力,立大功了!”
参观完车间,赵振国在李铮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他看着在场的吴天浩、徐小眼、陈婉儿等人,语气严肃又带着欣慰:“这次来车间,我看到了太多惊喜。从自主炼钢到轻机枪、掷弹筒的生产,你们在没有外援、缺乏设备的情况下,硬是闯出了一条军工生产的路子,为根据地的军工事业树立了榜样!”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旅部经过研究决定,将独立团军工车间定为‘根据地军工示范单位’,从下个月开始,组织其他团的后勤技术人员来这里学习经验。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抗战胜利提供更有力的武器支持!”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铮和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坚定。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车间,工人们欢呼起来。王铁锤挥舞着手里的大锤,大声喊道:“太好了!咱们车间成示范单位了!以后要多教其他兄弟部队的人,让大家都能造出好武器打鬼子!”
徐小眼也笑得合不拢嘴,他看着自己亲手加工的轻机枪零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李铮站在车间中央,看着兴奋的工人们,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车间办得更好,不仅要生产更多的武器,还要把技术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整个根据地的军工水平都得到提升,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夕阳下,军工车间的烟囱冒出袅袅青烟,与远处的山岚融为一体。赵振国骑着马,回头望了一眼忙碌的车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军工车间,必将成为抗战时期一颗耀眼的明珠,为胜利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