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博文走过去,仔细检查了一下车床的主轴,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一下轴承的间隙:“不用更换轴承,只是轴承有点磨损,加点润滑油就行。王小柱,把咱们自制的机油拿来!”
王小柱立刻拿来一瓶机油,递给吴博文。吴博文将机油滴在轴承上,然后转动主轴,主轴立刻变得顺畅起来。“好了,这样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吴博文笑着说。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两台车床和一台液压机床终于组装完毕。当车床开始转动时,发出了“嗡嗡”的声响,这声音在李铮听来,比任何音乐都动听。他知道,军工作坊已经迈出了重建的第一步。
第二天一早,李铮在临时的生产车间里,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总结会。参加会议的有吴博文、孙师傅、刘姐、王小柱和几名技术骨干。大家围坐在一张木桌旁,桌上放着几张图纸和一些武器零件。
“同志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战斗,咱们终于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收复了根据地!”李铮首先发言,“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总结一下这次战斗中武器的使用情况,看看哪些技术需要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吴博文首先开口:“我先说说轻量化改进的武器。这次战斗中,改进后的轻量化重机枪和迫击炮发挥了很大作用。重机枪减轻重量后,战士们转移时更加灵活,在游击战中多次压制日军火力;迫击炮简化支架设计后,拆解和组装速度大大提高,在反击战中精准打击了日军的工事和装甲车。我建议,接下来要在所有重机枪和迫击炮上推广这种轻量化改进技术。”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孙师傅接着说:“还有新型诡雷,这次也立了大功!松发式诡雷让日军在行军时胆战心惊,磁性地雷则摧毁了多辆日军的装甲车和坦克。我建议,继续批量生产这两种诡雷,同时可以尝试研发更多类型的诡雷,比如触发式诡雷、拉线式诡雷,让鬼子防不胜防!”
“孙师傅说得对!”刘姐补充道,“另外,咱们复装的子弹在这次战斗中也表现不错,特别是用高纯度电解铜制作的弹头,射程和穿透力都比之前的强。我建议,以后要优先使用高纯度铜材制作弹头,同时提高复装子弹的产量,满足部队的需求。”
王小柱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咱们的机床还是太少了,现在只有两台车床和一台液压机床,加工零件的速度太慢。我建议,扩大机床规模,多造几台土造机床,同时培养更多的技工,提高零件加工效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李铮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最后,他总结道:“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接下来,咱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全面推广轻量化武器改进技术,对所有重机枪和迫击炮进行改造;第二,继续批量生产新型诡雷,并研发更多类型的诡雷;第三,扩大机床规模,增加土造机床的数量,同时建立技工培训体系,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员;第四,优先使用高纯度铜材制作子弹头,提高复装子弹的质量和产量。”
“明白!”大家齐声应道,眼神里充满了斗志。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孙师傅带领铁匠组开始打造新的机床零件,刘姐带领女工组继续复装子弹,吴博文则和几名技术骨干研究新型诡雷的设计图纸,王小柱则开始筹备技工培训的相关事宜。
李铮站在临时生产车间里,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重建之路还很漫长,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让军工作坊发展得越来越好,为八路军生产出更多更精良的武器,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土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照着他们坚定的眼神,也映照着根据地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