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张大山的目光扫过众人,“日军来势汹汹,目标明确,咱们不能慌,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李铮,你先说说作坊那边的情况,设备和物资能不能转移?”
“能转移,但需要时间。”李铮立刻开口,“作坊里的核心设备,比如液压机床、车床,还有那半吨电解铜、工具钢,都是关键。但这些东西太重,机床得拆成零件才能搬,物资也需要包装密封,防止搬运时损坏。”他顿了顿,补充道,“之前我在深山里考察过几个隐蔽的洞穴,位置偏僻,日军很难发现,适合存放设备和物资。”
“好,那第一个预案就定了——转移核心设备和物资。”张大山拿起笔,在纸上记下,“李铮,你负责牵头,作坊的工人全部调动起来,再从各营抽调二十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帮忙,务必在日军发起扫荡前,把所有核心设备和物资转移到深山洞穴里。记住,要分散转移,别集中在一个地方,万一被发现,损失就太大了。”
“明白!”李铮点头应下,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转移的顺序——先拆机床,再运铜材和工具钢,最后是关键的零件和图纸,每一步都要安排妥当。
“第二个预案,是百姓的撤离。”赵纲接过话头,语气沉重,“日军的大扫荡,肯定会对根据地的百姓下手,烧杀抢掠是他们的惯用手段。咱们必须提前组织百姓向后方安全区域撤离,不能让老百姓受牵连。”
他看向后勤负责人:“你立刻通知各个村落的村长,组织百姓分批次撤离。每户只带必要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尽量轻装简行。安排部队沿途护送,确保百姓的安全。另外,要做好宣传,告诉老百姓这是暂时撤离,等扫荡结束后,咱们还会回来的,让他们安心。”
“是!我明天一早就去安排!”后勤负责人连忙应道。
“第三个预案,是部队的作战部署。”张大山的目光转向各营营长,“日军采用‘铁壁合围’,咱们不能跟他们正面硬拼——他们人多装备好,硬拼只会吃亏。所以,咱们的部队要化整为零,分成多个游击小队,利用地形优势开展游击战。”
他指着地图上的山脉和峡谷:“你们看,这些地方都是咱们熟悉的地形,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根本开不进来。游击小队的任务,就是在日军的行军路线上埋设地雷、袭击小股巡逻队、破坏他们的补给线,不断袭扰他们,拖延他们的推进速度。”
张大山顿了顿,看向李铮:“李铮,你还要组建一支机动支援队。作坊的工人里,有不少人会用枪,你挑几个技术好、身手灵活的,再配一些战士,跟着游击小队行动。他们的武器受损了,你要及时修复;弹药不够了,你要负责补充。只有保证游击小队能持续作战,才能有效牵制日军。”
“放心,团长!”李铮立刻应下,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刘姐、王小柱都懂武器维修,再加上几个枪法准的战士,机动支援队的架子就能搭起来。
“还有,作坊的备用点也要保护好。”吴博文突然开口,“之前咱们在深山里设了三个备用点,存放了一些零散的设备和零件,这些都是咱们重建作坊的基础,绝不能被日军发现。得安排专门的战士守卫,万一遇到日军进攻,要坚决抵抗。”
“说得对!”张大山点点头,“每个备用点安排一个班的战士,依托洞穴地形防守,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放弃。”
会议一直开到后半夜,油灯里的油换了两次,桌上的预案也越写越详细。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三个预案终于确定下来:转移核心设备、撤离百姓、部队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
众人走出团部,清晨的空气带着一丝凉意,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坚定。李铮望着远处连绵的深山,心里清楚,一场艰苦的战斗即将到来,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守住根据地,守住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建立起来的军工根基。
“走,回作坊!”李铮对等候在门外的吴博文说,“咱们得赶紧动手,时间不多了!”两人快步走向作坊,朝阳正从山巅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较量,镀上了一层希望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