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3章 日军侦察频率增加(2 / 2)

热气球继续朝着根据地深处飘去,但清晨的风向突然变了,朝着县城的方向吹去。小队长无奈,只能下令熄灭煤油灯,让热气球慢慢降落。“今天只能到这里了,”他对着对讲机说,“没有发现可疑目标,明天再换个位置试试。”

而在另一边,日军的第二小队已经伪装成流民,潜入了根据地边缘的一个小村庄。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手里拿着讨饭的碗,挨家挨户地打听情况。“老乡,我们是从县城逃出来的,日军抓壮丁,我们没办法,只能躲到这里来,”一名侦察兵对着村口的老农说,“请问这里有没有八路军的队伍?我们想参加八路军,打鬼子。”

老农警惕地看着他们,摇了摇头:“不知道,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不管这些事。你们还是赶紧走吧,这里不安全,说不定什么时候日军就会来扫荡。”

侦察兵还想再问,却看到远处走来几个巡逻的八路军战士,立刻装作害怕的样子,拉着同伴匆匆离开。他们没注意到,老农在他们走后,立刻朝着村后的山坡跑去——那里有一个隐蔽的联络点,专门负责汇报可疑人员的情况。

巡逻队的班长王强接到老农的报告后,立刻带着战士们朝着侦察兵离开的方向追去。“他们肯定是日军的潜伏哨,”王强对战士们说,“注意隐蔽,别惊动他们,看看他们要去哪里。”

战士们猫着腰,跟在侦察兵身后,穿过一片树林后,看到侦察兵停在一处山涧旁,正在用暗号联系其他同伴。“动手!”王强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冲了上去,举着步枪喊道:“不许动!放下武器!”

日军侦察兵没想到会被发现,立刻掏出手枪反抗,但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制服。王强在他们身上搜出了地图和暗号本,还有一把日军制式的匕首。“果然是日军的侦察兵,”王强冷笑着,“把他们押回去,交给刘队长审问。”

但他们不知道,第三小队的日军侦察兵已经绕到了根据地的另一侧,找到了一条隐蔽的小路,朝着作坊的方向靠近。他们穿着迷彩服,脸上涂着泥灰,动作敏捷地在树林里穿梭,避开了沿途的观察哨。

“前面就是山坳了,”一名侦察兵低声说,“我看到那里有棚子,还有一些金属的反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作坊。”

小队长立刻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摇了摇头:“看起来像是普通的民房,没有机器声音,也没有烟囱。不过还是要留下标记,让后续的侦察兵再过来确认。”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金属牌,上面刻着日军的暗号,埋在路边的土里,然后带着队员悄悄撤离。

而此时,李铮和刘满仓正在查看刚被抓获的日军侦察兵。“他们招了吗?”李铮问负责审问的战士。

“招了,”战士回答,“他们是第二小队的,任务是寻找军工设施的痕迹,还说日军今天放飞了热气球,明天会继续侦察,而且还派了其他小队潜入进来。”

李铮的脸色更加凝重:“看来日军是铁了心要找到作坊,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的警戒压力会越来越大。必须尽快制定反侦察措施,否则一旦作坊的位置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刘满仓点点头:“我已经让各哨卡加强了警戒,巡逻队也增加了人数。不过光靠这些还不够,我们得想办法迷惑日军,让他们找不到真正的作坊位置。”

两人正说着,一名哨兵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个金属牌:“刘队长,李同志,我们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埋在路边的土里,上面有日军的暗号。”

李铮接过金属牌,仔细看了看,皱起眉头:“这是日军的标记,说明他们的潜伏哨已经靠近过这里了。看来他们已经盯上了这片区域,我们必须马上行动,不能再等了。”

他立刻召集作坊的工人和部队的干部,在作坊里开了个紧急会议。“日军的侦察越来越频繁,已经有潜伏哨靠近了我们的区域,”李铮的声音严肃,“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采取反侦察措施,首先,要在作坊周围搭建伪装网,用树枝和草席把作坊盖起来,让从高空看下来,和周围的山林没什么区别;其次,要在附近搭建几处假作坊,里面放一些假的机床和零件,迷惑日军;最后,所有人员进出作坊都要走隐蔽的小路,不许在外面谈论生产的事,防止被日军的特工听到。”

“我补充一点,”刘满仓接着说,“我们要在进山的每条小路上都设置观察哨,配备望远镜和信号枪,一旦发现日军的侦察兵,立刻发信号,同时派巡逻队驱赶。另外,晚上作坊生产的时候,要把灯换成遮光的,不能让灯光泄露出去。”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会议结束后,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去砍树枝,准备搭建伪装网;有的去收集草席和木板,建造假作坊;有的则去设置观察哨,检查武器装备。整个根据地都忙碌起来,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个人都知道,一场针对日军侦察的“隐蔽战”,已经打响了。

而在县城的日军营地,坂田信哲正看着侦察兵送回来的报告,脸色阴沉。“第二小队全军覆没,第三小队只留下了标记,没有找到具体目标,热气球也没有发现异常,”参谋低着头汇报,“看来八路军已经加强了警戒,我们的侦察很难深入进去。”

坂田信哲猛地一拍桌子,怒道:“一群废物!这么多人,连一个作坊的位置都找不到!”他站起身,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突然停下脚步,眼神变得狠厉:“加大侦察力度!明天再派两队侦察兵,携带更多的热气球,从不同方向进行侦察。另外,让特工队想办法策反根据地的老百姓,从内部获取情报。我就不信,找不到那个作坊!”

参谋立刻应道:“嗨!”

夜色渐深,根据地的作坊里,工人们还在忙碌地搭建伪装网。李铮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处县城的方向,心里清楚,这只是日军侦察的开始,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他必须尽快完善反侦察措施,保护好作坊,否则,根据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军工生产,就会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