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2章 李严?这也是个人才!(2 / 2)

想到这里。

诸葛亮不禁叹了口气。

终究还是硬实力差距过大!

敌人可以失误无数次!

而他一次都不能出错!

不然万事休矣!

诸葛亮算是看明白了……

在自己第一次举兵北伐失利、马谡失街亭的那一刻起。

北伐大业就再也不可能成功了。

光复汉室、还于旧都就已经是一桩空谈。

因为在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

曹魏会将注意力放到雍凉地区。

会加强雍凉地区的军备防御!

这种情况下。

北伐焉能取胜?!

诸葛亮深知一件事。

弱者想要击败强者。

必须要趁强者不注意。

积蓄全部力量,出其不意,争取一拳致命!

只有这样。

方有一线生机……

若是等强者回过神来,开始警惕弱者。

那么弱者将再无胜算!

最终的结果就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弱者被强者慢慢吞并、消灭……

所以说。

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斗争。

本就是一场不公平、不对等的较量!

司马懿取得最终的胜利证明不了什么……

这不?!

第一次跟自己正面交战。

就直接被打了个“破甲首三千”。

从此之后再也不敢与自己野战。

这么一看。

司马懿跟自己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想到这里。

诸葛亮心情好了不少。

司马懿终究还是不如自己的……

自己只是败在了大势上。

仅此而已!

在心中重新确立起自己的“最强”地位后。

诸葛亮继续浏览下去----

【建兴十年,诸葛亮在黄沙休兵劝农,制作木牛流马等,并且练兵讲武,准备再次北伐。】

【建兴十一年冬,诸葛亮派遣诸军运米,集结大军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率大军出斜谷道。】

【据武功五丈原,屯田于渭滨。】

【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

毫无疑问!

金榜当中吃了几次粮草亏的自己。

这一次则是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

才出师北伐!

至于那什么木牛流马。

想必是自己制造的专门用来运粮的器械。

毕竟不同于其他士子视墨家之工具如奇技淫巧,不屑学之。

诸葛亮本人还是非常重视这些器械的。

因为他深知这些看似是工匠这等贱民才会制造的器具。

有着非比寻常的威力!

比如说先秦时期。

将士们都是用的青铜武器进行战斗。

一直到秦汉时期。

铁制兵器才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青铜武器发展到铁制武器。

虽然与铁矿被人们广泛开发有关……

但与工匠们的冶炼技术的提升。

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没有工匠。

武器如何制造?!

农具如何制造?!

水利设施如何建造?!

甚至日常的房屋,如何建造?!

这些都要靠工匠。

而工匠的技术。

不就是墨家之术吗?!

虽然诸葛亮不知道“科学技术”这个概念。

但是单纯的“技术”二字。

他还是懂得……

他自己平日里也喜欢钻研这种墨家工具。

诸如连弩之类·……

他的青梅竹马黄月英。

更是擅长此道!

想到自己的未婚妻。

诸葛亮脸色不禁一红,暗道:“自从决定投奔主公以来……”

“已经许久不见那丫头了。”

“不知她如何可好啊?!”

对于自己这个未婚妻。

诸葛亮还是非常满意的…

虽然坊间传闻其貌奇丑无比!

但是对于诸葛亮这样的盖世智者来说。

女子皮囊不过是红颜骷髅。

不值一提……

真正能勾起其兴趣的唯有一个女子的内在。

黄月英在他眼中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内在的女子。

虽然如今并没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

但是诸葛亮眼中的黄月英。

就是有着有趣的灵魂!

“真想见见她啊……”

正当诸葛亮的思绪飘飞。

逐渐偏离主题之际……

强大的自制力把他的思绪及时拉了回来……

“我在想什么呢?!”

“如今自己还未成就一番大事业。”

“又有何脸面去想这些儿女情长?!”

“实在是不该啊!”

在心中默默告诫了一番自己。

诸葛亮抛去了心中的杂念。

继续看向天道金榜之后的内容——

【据武功五丈原,屯田于渭滨。】

五丈原!

屯田!

看到这几个字。

诸葛亮很快明白了金榜当中的自己为最后一次北伐做出的打算。

由于前面几次北伐大多都是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兵。

所以这最后一次北伐。

诸葛亮采取战区就地屯田的方法。

以此来解决后勤粮草问题。

对于自己这个举措。

诸葛亮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至少说明他在不断地进步。

并没有原地踏步……

不同于韩信、项羽那等军事天才。

诸葛亮在军事领域。

更像是一个“笨拙”的普通人。

虽然其智谋百出、运筹帷幄、治国有方。

但在用兵打仗方面。

诸葛亮并没有那么“天才”。

他也需要一点点的尝试。

需要通过不断的失败和挫折来汲取经验教训。

只有一点点的试错。

他才能逐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