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站的渔民们,站在海边,将对大海的感恩、对共生的期待,转化为淡银色的信念能量,注入网络;
南部废弃工厂的魏明和防护队,站在修复好的设备旁,将对新生的珍惜、对帮助的渴望,转化为淡灰色的信念能量,传递出去;
西部山区的传承站居民们,站在共生记忆馆前,将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转化为淡橙色的信念能量,融入网络;
共生之城的老居民们,站在废品站(共生交流站)前,将对婉清的思念、对共生的坚守,转化为淡红色的信念能量,输送过来。
十二种信念能量顺着共生网络,像十二条彩色的溪流,汇聚到西部传承站的共生核心。苏晓和苏衍站在收纳格前,双手同时放在收纳格上,调动自己的共生能量,引导信念能量融入收纳格。
信念能量接触到收纳格的瞬间,收纳格爆发出强烈的光芒,十二种颜色的能量在收纳格表面形成一道环形的光带,第十三个收纳位的淡白色能量在光带中央旋转,像一个小小的太阳。光芒散去后,收纳格的表面浮现出立体的共生网络图谱,每个共生站的位置都闪烁着对应的能量光点,光点之间用淡白色的线条连接,线条上流动着温和的能量,像一条彩色的项链,将所有共生站紧紧联系在一起。
“成功了!收纳格进化成‘共生中枢’了!”楚河兴奋地喊道,监测仪上的数据显示,收纳格能自动检测各地的能量需求,西部农场的太阳能过剩,多余的能量正通过网络自动输送到北部草原;中部试点的玉佩能量不足,东部医院的艾草能量正自动调配过去;雪山站的冰能量过剩,一部分能量被转化为热能,输送到沙漠站,融化沙漠的冻土,让农作物能更好地生长。
苏晓试着通过收纳格,连接西部农场的向日葵田——她的意识瞬间“到达”了农场,能清晰地看到牧民们正在收割向日葵,能感受到阳光收集器的能量流动,甚至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她又连接北部草原的毡房,能感受到羊毛毯的温暖,能闻到奶茶的香气,能看到牧民们正在编织羊毛挂毯。“太神奇了!”苏晓惊讶地说,“现在的收纳格,就像一个‘共生大脑’,能感知每个共生站的情况,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苏衍也试着通过收纳格,修复中部试点的一个小型能量故障——收纳格自动调动附近的玉佩能量,形成一道淡绿色的能量流,顺着网络流向故障点,几分钟后,故障就被修复,中部试点的能量传输恢复正常。“妈妈当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苏衍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她日记里写过‘希望有一天,共生能量能像空气一样,自然地滋养每个人,不需要刻意的调配,不需要担心短缺’,现在收纳格做到了。”
当天晚上,各地共生站的代表通过共生网络,举行了一次“共生中枢庆祝会”。每个代表都分享了收纳格进化后,当地发生的变化:西部农场的向日葵收成比以前多了两成,北部草原的冬天不再寒冷,中部试点的黑暗残留彻底被净化,东部医院的患者恢复速度加快,雪山站的冰川不再融化过快,沙漠站种出了第一片向日葵田,森林站的生命泉更加清澈,沼泽站的净水能供应更多居民,海岛站的渔民再也不用担心风暴,南部废弃工厂变成了“共生设备维修站”,西部传承站的向日葵田长得更加茂盛,共生之城的废品站成为了“共生旅游景点”。
张奶奶煮了一大锅“共生桂花粥”,粥里加入了十二种共生站的特色食材——西部的向日葵籽粉、北部的羊毛脂、中部的玉佩粉末、东部的艾草汁、雪山的冰芯粉、沙漠的金沙末、森林的硬木汁、沼泽的净水、海岛的阳光珠露、南部的金属粉末、传承站的野桂花、共生之城的蜂蜜,煮出来的粥泛着十二种颜色的微光,香气弥漫了整个传承站。
“大家快尝尝!”张奶奶笑着说,“这粥啊,就像我们的共生,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的味道,合在一起才最好喝。以后有了共生中枢,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就像这粥一样,越来越香甜。”
苏晓喝着粥,看着收纳格上闪烁的能量光点,心里满是坚定——收纳格的进化,不是结束,是共生的新开始。以后,不管是偏远的山区,还是荒凉的沙漠,不管是寒冷的雪山,还是炎热的海岛,每个共生者都能在共生中枢的守护下,过上安稳、温暖的生活,这就是妈妈和序列一一直追求的“普通人的序列”,是所有共生者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