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领导湖南劳工运动(2 / 2)

这4册读本的编法是由浅入深,由短而长,文字通俗,每课由几十字到三四百字不等。内容方面包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和国内国际大事;特别重要的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粗浅知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向。例如在第1册“衣食住的由来”一课中这样说道:“人们的衣、食、住,无一桩不是由农工们创造出来的。但是,这些耕田做工的同胞,反倒没有好衣穿,没有饱饭吃,没有房子住,真是太不平等呵!”第2册的“分工互助”课,认为人类社会生活应该是“大家各尽所能,各取所值,切不可像那些吃百姓的官僚、军阀、资本家,坐得人家现成的东西”。第3册除“人民之权利”“平等”“集会”等课外,还有关于组织农工联合会的两课。“约朋友组织农工联合会的信”中这样鼓动地说:“世界上最辛苦的,莫过于我们农工,虽拼命地创造一些东西出来,却自己享受不到一点,简直替人家做一生牛马罢了。如果大家不赶快觉悟,团结起来,恐怕埋在十八重地狱底下,永没有翻身日子。”第4册以6课篇幅介绍了各派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马克思创始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并对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及其基本政策,都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很显然,这4册富有思想内容和革命鼓动意义的《平民读本》,对于当时广大的工人群众是有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的。这样的读本能够教育工人群众认识自己的力量,鼓舞他们起来做革命斗争,引导他们走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道路。有些工人出身的老同志,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平民读本》的讲授,对他们当时参加革命所起的巨大影响。如当时在株萍铁路当工人的王震,上工人夜校时,就读过这个课本。

除了用工人夜校的方式,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外,毛泽东还常组织有社会地位的党员和进步人士,利用他们的合法地位向工人群众做有意义的讲演。

这种工人夜校的方式,在当时确是革命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得好的和最有效的方式。湖南党组织的许多知识分子干部,在毛泽东领导下,有计划地一批一批地被派遣到各地工人群众中去办夜校,从而领导工人运动。如李立三、刘少奇、蒋先云、毛泽民、黄静源等到安源,毛泽覃等到水口山,郭亮等到粤汉铁路,夏曦、夏明翰、罗学瓒等到铅印活版、人力车等行业。这样做不但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湖南的工人运动,而且使得党的重要骨干一开始就深入下层,从而得到改造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党和革命运动在正确的坚实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前进。

从1922年到1923年初,毛泽东领导下的湖南各地工人的大小罢工斗争,共达10多次。罢工人数最多的如安源近2万人,最少的如长沙笔业、铅印业等各有二三百人;时间最长的如长沙理发工人前后坚持一年多,最少的五六天、十多天不等。这些斗争大都取得了胜利。胜利的原因,除了当时正处在全国罢工运动的**等以外,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领导得正确。〔3〕

当时,无政府主义在湖南传布很广,在工人和青年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在组织和领导湖南工人运动中,首先遇到的便是如何争取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湖南劳工会。

高菊村等在《青年毛泽东》一书中写道:

湖南劳工会是黄爱、庞人铨于1920年11月21日在长沙组织的劳工团体,拥有7000名会员。这个组织的宗旨是“改造‘物质的生活’,增进‘劳工的智识’”。湖南劳工会的组织原则“系合议制、铲除领袖的”。〔4〕绝对打破领袖观念和男女界限,这是受无政府工团主义影响的体现。同时,会内确也混进了几个无政府主义者。

劳工会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黄爱、庞人铨在工人中也有相当的威信,因此毛泽东要将劳工会的人争取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有许多有利于争取的因素:黄爱、庞人铨都是五四运动、“驱张”运动中的激进分子,黄爱还先后受过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并曾征得陈独秀的支持由上海回湘创办湖南劳工会;劳工会领导湖南第一纱厂工人反对省政府把纱厂租给华实公司的斗争遭到失败,正需要人帮助,指明出路。毛泽东仔细了解了劳工会的内部情况,将劳工会中真正的工人群众跟他们的上层分子区别开来;在他们的上层人物中,又将黄爱、庞人铨等纯洁、正直、勇敢和具有一定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青年跟挂羊头卖狗肉的野心家区别开来;对一般工人会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谁是进步的谁是落后的。对劳工会的先进分子,毛泽东是重点培养,紧紧依靠。他多次找黄爱、庞人铨等人谈心,热情赞扬他们反抗资本家和军阀的勇敢精神,同时对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只做经济斗争,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的运动方针进行了批评。

1921年11月21日,劳工会成立一周年,毛泽东在《湖南劳工会周年纪念特刊号》上发表了《所希望于劳工会的》文章,他指出:“劳工会这一年来的艰难缔造,在湖南劳动运动史上已写完了头一页,现在要开始写第二页了。我愿这第二页上写的要大不同于第一页:材料更丰富,意义更新鲜,章法组织更美备。”紧接着,他针对劳工会前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意见:“(一)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二)组织上宜一依西洋工会组织,由代表会议产生相当名额之委员付与全权组织委员会执行会务。旧的行会式的组织固然要不得,职员太多,分部太繁,权力太分也要不得。”“(三)工会是工人组织的,所以工人应该自己养活工会。更进则准备罢工基金和选举基金。现在不能遽言及此,我以为无论如何第一步要办到凡入会的工人每人必出至低限度的月捐,少至一个铜元都可;第二步办到自己养活工会。”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劳工会进行了改组,将过去的八部改为书记、组织、宣传三部,并请毛泽东助理会务。接受毛泽东“小组织大联合”的主张,改组了基层组织,成立了土木、机械、印刷等十多个工会。会员也交会费了。

1921年冬,毛泽东曾邀劳工会领导人之一张理全去安源,考察安源工人的生活状况和要求。中央局通知,派人去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时,毛泽东给劳工会分配了一个代表名额。

12月中旬,第三国际代表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去桂林与孙中山进行会商,在长沙稍作停留。毛泽东接待了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介绍他与黄爱、庞人铨等接触,请他“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给黄、庞和部分工人群众“讲阶级斗争”,介绍“俄国革命”的情况及经验。〔5〕

12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局指示,毛泽东通过湖南劳工会、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发动长沙1万多工人和市民、学生,举行示威反对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召开的损害中国主权的太平洋会议。后来,陈独秀在总结这次活动时说,除上海外,全国各地反对太平洋会议运动中,以“湖南工人最猛烈”。

毛泽东除自己经常帮助、教育劳工会的骨干成员外,还指定中共党员同他们保持联系。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在许多斗争中,我们都是支持他们的”,“并且通过协商,防止了他们许多轻率和无益的行动”。〔6〕

1921年冬,黄爱、庞人铨经过毛泽东的耐心说服和帮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写道:“1921年共产党湖南党部成立之后,便着手与黄、庞携手合作。黄、庞那时候曾倾向共产党,在他们被杀之前2月,确曾介绍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1月16日,黄爱、庞人铨遭到军阀赵恒惕的逮捕,翌日凌晨即被绑赴浏阳门外秘密杀害。陈独秀曾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因反对太平洋会议,鼓吹承认苏维埃俄罗斯的示威游行及参加纱厂罢工,青年团团员黄爱、庞人铨二人被督军所杀。”〔7〕

黄、庞被杀后,毛泽东极为悲愤,立即召开会议,布置对赵恒惕的斗争和稳定工人的情绪。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工人群众在船山学社召开了两次黄、庞追悼会,并发行纪念特刊。

赵恒惕害怕群众舆论谴责,将湖南各地报纸严密封锁,不准刊登与此事有关的任何报道。毛泽东根据过去领导“驱张”运动的经验,派李立三到常德动员黄爱的父亲,同去上海,控诉赵恒惕的罪行。不久,毛泽东自己也经武汉到上海,帮助组织反赵恒惕运动。毛泽东参加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的追悼黄、庞会议,会上他报告了黄、庞事件的经过,号召人们向黄、庞学习。〔8〕

春夏之交,毛泽东回到湖南,途经武汉时,会见了陈潭秋、黄负生、陈荫林、刘子道、李汉俊、丁默村、包惠僧等人,与他们讨论了党务、宣传、组织和劳工运动等情况,拟回湘后大力开展工人运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