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威擅长什么?
或者,汉军的优势是什么?
麋威下场参战后,诸葛乔一边继续在将台上掌握金鼓旗号,一边在心里问了一句。
首先当然是他在“数百里”这个尺度下的调度能力。
或者,战略。
这一战,白了就是麋威成功抓住了曹洪等人的软肋,攻其必救,将其调度北上。
然后通过大范围佯动后撤,迫使魏军的补给线被极大拉长。
而只要曹洪不敢彻底背弃魏室,那他必然要被调度,必然要中计。
至于抄掠哪一座城池,决开哪一片湖陂,又选定哪一处战场进行最终决战……这些细节的问题固然重要。
但全都是服务于既定的战略目标的。
从这个角度来来,曹洪打一开始便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只能利用高超的骑兵素养,尽可能减少损失。
但终归是战略劣势。
而随着战局被拖延到秋末冬初的时节,魏军终于要面对军粮匮乏的危机。
这种劣势更是被放大了无数倍。
今日这一战的胜负条件,对于汉魏双方来,其实是不公平的。
对于汉军来,只要挡住了魏军的迅猛攻势,或者至少守住了尉氏城,便算达成了基本的战略目标。
简而言之,只要不大败,就算成功。
反观魏军。
军粮已经所剩无多。
身后粮道又被大水所淹没。
还有寇封王平在不停捣乱。
除非彻底将汉军驱赶出尉氏甚至陈留,继而获得兖州毌丘俭的接济。
否则便都不能是胜利。
双方获胜的难度,从一开始就是极度不平等的。
这就是汉军的战略优势。
而除此之外……
诸葛乔将目光投向因某人以身入局而再次沸腾起来的南边战场。
实话,他虽然知道这一战麋威必然要亲身下场。
但他没想到麋威居然这么晚才下场。
须知对面的主帅曹洪可是早就亲自带领麾下骑兵冲锋了。
这明什么?
明汉军居然能在主帅不亲自下场的情况下,与对面有主帅带领的魏军打了个五五开。
这就是汉军中低层将兵平均素质极高的明证。
这就是过去两三年间,诸葛亮在关中治戎讲武,麋威在河东工械技巧,物究其极,其余各将亦没有疏于武备的最终成果。
这更是过去十余年来,季汉从无到有,从荆州走到益州再走到天下有其半……这一路筚路蓝缕而来所积攒下来的人心和底气。
所以尽管季汉骑兵在万人规模的交战经验和作战传统上有所欠缺。
却依然能在合理的战术方案里,跟魏军打得有来有回。
至于步兵……看看已经淹没于飞扬尘土之中的魏军步阵旗帜,现在还有魏军步兵什么事吗?
“败了……”
曹洪望着那面越来越近的“麋”字旗。
这一刻心中却莫名有些平静。
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就有了失败的觉悟的呢?
在得知军粮将尽的时候?
在被辛毗冷嘲热讽的时候?
还是更早些时候,得知曹植不愿意另立山头?
已经不清了。
曹洪只知道。
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技巧稍逊,但力量不缺的虎狼之敌。
而现在,随着对方的头狼亲自下场,技巧什么的,已经无足轻重了。
汉军只需要跟随那面将旗,朝着自己这面将旗,简单直白地挥出一记直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