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捌拾叁 新事业(2 / 2)

“黄师傅,您腰又疼了?”

春燕迎上去问。

黄师傅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老毛病了,最近天天盯着六个学徒煮布,一会儿教这个调水温,一会儿帮那个捞布料,站久了就犯疼。好在学徒们还算听话,就是上手太慢,照这进度,旗袍店那批订单怕是要赶不上。”

春燕心里“咯噔”一下。

新厂房接了旗袍店三个订单,共15卷香云纱面料,要求月底交付。

为了赶工,前阵子又紧急新招个近十个学徒,可香云纱工艺特殊,煮布要控温、绣花要对位,没个十天半个月根本摸不透。

黄师傅一个人带六个学徒,连轴转了快两周,腰伤复发;

朵朵既要帮黄师傅盯学徒,又要管半成品清点,连轴转得人都瘦了一圈,才出了参数记录的差错。

再这么下去,别说订单赶不上,怕是老员工都要被拖垮。

春燕攥着手里的台账,眉头紧皱。

当时事态紧急,她只好先说着“大家多扛扛”先应付着,可如今几位核心员工因为又要完成旧工作还要抽时间带新人,工作量暴涨的她们看着都快吃不消了,她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规模化生产靠的不是‘硬扛’,是体系——没有体系,再忠心的员工也会累垮,再勤恳的团队也会乱套。”

晚上,新雁记的办公室亮到很晚。

陈默正在和春燕李娟商量对策。

桌上摊着一张画满表格的纸,是陈默白天抽空草拟的“人才培养体系”草稿。

“我想了下,不能再让黄师傅一个人带学徒,也不能让朵朵又管生产又管清点。”春燕说道。

陈默指着自己的草稿,给出自己的方案:“那咱们分三层来:第一层是学徒基础班,黄师傅您负责教理论和基础实操,比如煮布怎么调水温、绣花机怎么开关机,每周集中培训两次,不用一对一教,省点力气;阿秀对原料熟,让她帮您带学徒认薯莨块、记布料卷数,分担点压力。”

春燕眼睛亮了亮:“集中培训好啊!之前黄师傅天天重复讲,嘴都说干了,集中讲一次,大家记笔记快点,他还能歇会儿。”

陈默继续说道:“第二层是技能提升班,从学徒里挑学得快的,让朵朵带。朵朵在厂里干了快一年,煮布后的初检、半成品防潮,这些细节她也熟。”

“我觉得可以,”春燕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之前记的‘生产小窍门’,比如‘煮布后摸布料要是发粘,就是薯莨汁没煮透’之类的,这些都是好经验,咱们把它整理成手册,让朵朵照着手册教。”

“好方法!就跟念书一样!”李娟说道。

“没错就是念书!”陈默眼睛一亮,“我们新雁记发展越来越大了,生产得体系化,培训也得体系化,就像学校教书一样!”

说着,陈默给出第三层的方案:“第三层是储备管理班,从老员工里选,就比如现在的曲朵朵,我们不仅要教她品是的生产,像这种能管人的人才,还需要教她怎么管理。当然管理层会更重要,我们也要合理的加一下薪资,总不能老是亏待了出力多的。”

春燕想到了什么,开始举一反三:“咱们还搞个‘技能补贴’,学徒独立上岗后,带教的老员工每月多拿5块钱;要是学徒三个月没出质量差错,再奖10块,这样大家带教也有劲头。”

陈默稍有意外的看着春燕:“春燕这个思路好,制度定下来,就不用靠人硬撑。李娟你回头把补贴规则写到工资表里,再打印几份‘师徒结对表’,让愿意带教的老员工和学徒自己选,选好后贴在车间里,大家都有个盼头。”

李娟点点头:“我明天一早就弄,再跟仓库说一声,多备点笔记本,给学徒们当‘工艺笔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