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79章 主战派李纲(1 / 2)

第379章主战派李纲

“將秦——始皇陛下带来”

虽然自己称呼自己有些奇怪,但是贏政此刻的念头完全不在这上面。

他拿著茶杯的手停在空中,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店家,你的意思是,能够接受始皇陛下来此”

“赵佗”的话听的张泊一愣。

他貌似並没有表现出不欢迎贏政的態度吧。

“这有什么接不接受的”

“店家,你先前可是一直说始皇陛下是一个暴君,所以我就认为,你对始皇陛下不怎么欢迎。”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那不是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吗,自然需要批评秦始皇做的差的一面,同时,我不是也说了秦始皇做的好的地方嘛。

说起来,之前来此的杨广做的可是比秦始皇,秦二世还要过分,我这也不是照样欢迎,得知张泊的想法后,贏政止不住脸上的笑意。

原先他以为,店家对他有很大的意见。

为此,他才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转而以赵佗的身份示人。

但是如今,既然店家对他没有偏见,那他自然不用再隱藏身份了。

与其用赵佗的身份遮遮掩掩,拐弯抹角地打听事情,倒不如直接用秦始皇的身份来的直截了当。

不过——

还是等下次来的时候再说吧,反正他现在一直待在咸阳,用不了多久,便会再度前来c

到那时,穿著一身冠服来到后世袒露身份,势必要让店家惊掉下巴。

贏政一边想著,一边將茶杯中的水饮下。

“店家,我知晓了,我下次便將始皇陛下带来。”

得知“赵佗”打算的张泊微笑著点点头。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见识这位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风采了。

“店家,不知关於上次提到的治疗一事,可有眉目”

放下茶杯的贏政,说出了此行的其他目的。

他如今已经回到了咸阳,那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解决身体问题。

力求能够做到像店家所说的那般延寿。

“赵佗,你稍等一下啊,我看看。”

张泊拿出手机,查看起来。

过了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张泊重新抬起头。

“赵佗,你的运气不错,明天便可前来,按照你们秦朝的时间推算,差不多等於五六日。”

“五六日吗行,店家,我知晓了。”

贏政微微頜首。

五六日后,便是他揭晓身份的时候!

“另外,店家,汉武帝刘彻最近可曾来过此地”

“並未来过。”

“这样啊——”

贏政略有惋惜。

“怎么,赵佗,你怎么突然想起询问刘彻事”

“他之前不是说要跟隨我前往秦朝一趟,去见一见他的那位先祖吗,刚好我最近无所事事,可以带他前往。

趁著这个时机,顺便再看看將来灭亡我大秦之人是何许人也。”

说这话的时候,贏政的心里也升起了一个恶趣味。

如果汉武帝知晓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无比惊讶,甚至会大打出手。

不过,他可不怕对方。

另外,他也想看看,在知道自己的身份后,汉武帝刘彻是否还有胆子跟隨他回到大秦。

如果对方不敢,那就意味著对方认怂,以后他与对方见面,对方就矮自己一头。

如果对方敢的话,那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带他去唄。

杀了汉武帝刘彻可不划算,这他还是知道的。

建炎二年,南宋。

一辆马车正在缓缓驶向汴京城。

马车前面的帷幕被拉开,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看向不远处的汴京城。

他的眼神中,伴隨著淡淡的忧伤。

两年前的场景,恍如昨日。

伴隨著联金灭辽的顺利进行,与大宋相互攻伐了百余年的辽国被金国所灭。

金国趁此机会,顺势南下,想要將大宋一同灭亡。

此等危急存亡的情况下,他据理力爭,劝说赵佶官家让位於赵桓官家,並且开始著手准备抗金事宜。

在赵佶官家逃走后,赵桓官家也想逃走,多次劝说后,终干使赵桓官家放弃了逃走的打算,转而坚守。

事实上就和他想的一样,在汴京君臣的眾志成城下,金军並未能攻破汴京,最终想要和解。

金人的和解条件极其苛责,虽然他极力辩驳,但是赵桓官最终还是同意了。

不过,面对著各地勤王的兵马,金军未能收够钱財,就仓皇逃离。

在此事之后,赵桓官家对他愈加不信任,加之还有主和派的构陷,最终他一路被贬。

在他被贬后不久,金军再次南下,赵桓官家想要再度启用它,但是奈何,等任命传到他手上时,汴京已破,赵佶官家与赵桓官家被金军掳走。

不过好在康王,也就是如今的官家还在。

官家重整兵马,准备抗金,並且对他委以重任。

而他也没有辜负赵构官家的期望,积极准备抗金事宜。

只是后来,他的想法与赵构官家相悖。

他希望官家前往南阳,以展示不放弃中原的想法。

但是黄潜善、汪伯彦却提出巡幸东南以此避祸事。

最终赵构官家选定了黄潜善、汪伯彦的提议,並逐渐疏远了他,之后將他贬官。

如今,时隔两年,他再一次回到了汴京。

虽然如今的汴京城,无法与巔峰时期的汴京城相比,但是目前看来,已经恢復了三四成左右,並且军民的仪容也超平了他的想像。

李纲正观察著如今汴京外来来往往的景象,突然便看到几匹马匹快速从车旁掠过,为首之人是一位极为年轻的將领。

他並未细究此事,而是缓缓地放下了车前的帷慢,坐回到了车內。

紧接著从身侧取过一只木盒。

打开木盒里躺著的詔书,李纲的眼眸细细地打量著詔书中所记载的內容。

上面其实並未有什么重要的信息,仅仅是极为简单的一行字。

让他火速前往汴京,不得有误!

不过,他对这份詔书的来歷著实好奇。

虽然上面的印璽確实是大宋的印璽,但是伴隨著金军攻入汴京,这些印璽应该被金军劫掠走了才是,怎么又落入到了赵构官家的手里

不过,既然是盖章的詔书,那他自然会遵守命令,因而他便第一时间动身前往汴京。

等抵达东京后,他准备问问开封府尹宗泽,有关印璽一事。

搞不好宗泽知道些什么。

怀著重重疑问,李纲乘坐著马车,进入了汴京城。

在前往府尹府的途中,李纲也见识到了如今逐渐復甦的汴京。

他知晓,汴京能够如此快速恢復过来,与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宗泽那是脱不开关係。

因而,对於不久后將要见到宗泽一事,他是充满了期待。

来到开封府尹的门口,李纲报上了自己的名讳。

而听到李纲名讳的士卒不敢怠慢,急匆匆地进去稟告。

没过多长时间,士卒便回来,领著李纲向府尹府的深处走去。

来到议事厅,李纲顺利见到了如今的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宗泽。

除了宗泽以外,还有几位陌生的面孔。

“汝霖(宗泽)。”

进入议事厅的第一时间,李纲便拱手向宗泽问好。

“文纪(李纲)。”

宗泽將李纲引进议事厅,將在座眾人介绍给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