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嬴政的动作,扶苏
嬴政一副上当的神情。
经过他这段时间的学习,算是大致学会了后世的文字。
而当他怀著激动的心情,查看起店家给他的史书时,赫然发现,店家给他的史书是《南越列传》。
很明显,这史书与他无关,而与赵佗有关。
贏政有些气恼,不过很快平復了心情。
谁让他当初与店家介绍时,是用的赵佗这个身份呢。
无奈地摇摇头,贏政心里已经再度升起了一个计划。
一个不需要袒露身份,也能够拿到大秦史书的方法。
通过扶苏。
既然已经和店家以及大唐的太子商量好了,那他就可以將扶苏带到后世。
扶苏身为秦始皇的长子,要一份大秦的史书应该很合理吧。
想到这,贏政不由得频频点头。
“陛下,我们已抵达咸阳宫外,丞相与百官正在车驾外等候。”
贏政轻“嗯”一声,便起身下车。
俯身的李斯见到贏政下车,略微有些愣神。
奇了怪了,按理来说,陛下应该是在中车府令赵高的搀扶下走下马车的,但是中车府令赵高人呢
李斯並未思考太久,见到陛下向他走来,他忙是率领百官向陛下行礼。
见到行礼的李斯,贏政微微皱眉。
他想起了先前店家与他说的话。
李斯为了丞相之位,竟然背弃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不过,片刻后,贏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接著长吁一口气。
他並不打算追究李斯的责任。
算算日子,李斯也跟隨他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他由傀儡成为了始皇帝,李斯也由长史成长为了如今大秦的丞相。
可以说,大秦能够如此,与李斯密不可分。
他可不是薄情寡恩之辈!
加之將来的一切尚未发生,他完全可以在此期间,好好敲打李斯。
贏政一边想著,一边向著咸阳宫內走去。
途中,他瞥了一眼长子扶苏俯身拱手的身影,並未多言。
因为他打算之后好好地和扶苏聊聊。
作为与贏政相处了二十多年的李斯,敏锐地发现了贏政的异常。
自打陛下从车驾上下来后,便一直阴沉著脸,一言不发。
因而,他第一时间就拉过了卫尉章邯,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章邯,为何此番东巡时间较之以往要短这么多”
“丞相,陛下下令返程,末將仅是听命行事。”
“下令返程——”
李斯轻声念叨了一声。
“那此番东巡是否顺利”
“丞相,此番东巡略有波折,陛下在博浪沙遭遇了刺杀。”
“刺杀!”
“是的,丞相,不过眾刺客皆已伏诛,仅有逃脱。”
李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那不知中车府令赵高”
“中车府令赵高已被陛下下令处以极刑。”
“处以极刑!”
李斯略微有些愕然。
中车府令赵高可不是一般人,他极受陛下的宠爱,甚至还让他教导公子胡亥。
並且,赵高此人善於观言察色、逢迎献媚。
曾经他触犯律法,理当被处以死刑,但是在他的巧言令色下,陛下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还让其官復原职。
原本他以为赵高是遭遇了刺杀而身死,但是现在看来,竟是陛下动的手。
难不成,赵高惹陛下生气了
不,不对。
以赵高的行事作风,不可能惹陛下生气。
“章邯,陛下因为何事处死中车府令赵”
“丞相,关於此事末將也不知。”
李斯眉头皱的更深。
不知为何,他总感觉陛下此番出行变化极大,那目光就好似能够看透人心一般。
“通古,我们该跟著陛下了。”
李斯身旁的冯去疾提醒著李斯。
李斯这时也回过神来,忙率领百官跟上了贏政的步伐。
贏政回来后,並未休息,而是直接开始了朝会。
在朝会上,嬴政单手托腮撑在腿上,另一只手敲击著龙案,意兴阑珊地听著底下的诸位官员匯报著近日大秦所发生的事情。
如他所想的那般,並未有什么要事。
匯报结束,贏政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朕欲在大秦设庙武庙。”
“文庙武庙”
坐於嬴政左手边首位的李斯面露疑惑之色。
庙,一般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
《礼记》有云:“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一庙。”
也就是说,天子可以祭祀供奉七代以前的祖先,诸侯可以祭祀供奉五代以前的祖先,大夫可以祭祀供奉三代以前的祖先,以此类推。
但是,他从未听说过什么文庙武庙。
“陛下,不知这文庙武庙是”
“简单来说,文庙是为了表彰並祭祀歷代先贤的庙宇,而武庙则是表彰祭祀歷代名將的庙宇。”
“祭祀歷代先贤,名將”
李斯有些懵。
他从未听说过此等祭祀方式。
“简单来说,歷代先贤包括李耳,管仲,荀况这些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歷代名將也是如此,孙武吴起田穰苴等。
当然,现如今还存在於世之人,也可以进入文庙武庙,受到大秦的世世供奉祭祀。“
贏政说完,即使是李斯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以往,一般都是子孙供奉祭祀先祖。
而现在,陛下却提出了由大秦供奉这些先贤,名將,並且还是世世供奉。
这显然是超出了《礼记》所记载的范畴。
但是要说这个祭祀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李斯想不到,恰恰相反,他看到了天大的好处c
首先,进入文庙武庙供奉祭祀,这就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武將他了解不多,单说文庙。
一旦某人的老师,学派,能够进入大秦的文庙,也就意味著他的老师,学派有了登堂入室的资格。
这可是传播学说的利器!
其次,以往庙宇內供奉的先祖,都有亲疏之別,而陛下提出的文庙武庙,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
那谁的地位高,谁收到的供奉祭祀就多。
用什么来决定地位呢。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李斯,你觉得此事如何”
“陛下,此事大有可为,臣附议。”
“好,那此事就交由你来办吧。”
李斯快要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了。
与他估计的差不多,陛下当真將此事交由他来办。
既然如此,那还用说吧。
自然將诸位法家的先辈排在文庙前面,以此来宣布法家正统。
当然,李斯也深知,此事不能太绝。
陛下提出此事,绝不是为了让法家一家独大。
因而,这一切需要从长计议,需要仔细考量。
不过,法家超过儒家,这是板上钉钉之事。
在李斯退下的同时,贏政將目光投向了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
“郑国。”
贏政一声呼喊,名为郑国的老者踏著小碎步,来到了嬴政下方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