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进了里屋,意念一动进了洞天福地,把提前调好的十几盆肉馅、素馅,还有发好的几大盆面团都搬了出来,一一摆到堂屋的大桌上。“馅和面团都弄好了,大家直接包就行,尽量包得匀点,别漏馅。”
大娘们撸起袖子就开始忙活,手指翻飞间,一个个圆滚滚的包子很快就摆满了篾盘。何雨柱也没闲着,在厨房支了两个煤炉,同时架上蒸笼,这边包好一笼,他就立马端去蒸,蒸汽顺着窗户缝飘出去,整个四合院都浸在包子的香气里。
忙到五点多,第一批包子蒸好,之前找好的几个卖包子的人也到了。何雨柱一边给他们分包子、交代卖价,一边自已也搬了一屉包子,推着车往早市走——他心里清楚,现在不比以前,要是自已只指挥、不干活,万一被人盯上,扣上“投机倒把”“剥削他人”的帽子就麻烦了。自已亲自参与包包子、卖包子,既显得踏实,也能用“年纪小、贴补家用”的说辞应付过去,安全得多。
早市上,何雨柱的包子摊依旧热闹,其他几个分出去的摊位也传来好消息——因为包子味道好、价格实在,不少人都是回头客。看着眼前忙碌又红火的景象,何雨柱心里知道:小本经营,里面藏着大利润。
重生1951:国宴厨神穿成傻柱
没一会儿,几大盆面团和馅料就全变成了白胖的包子,七八个大娘手脚麻利地把包子分装进篾盘,何雨柱盯着两个煤炉轮流蒸,很快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就出锅了。
按照之前的安排,许大茂带着两个半大孩子,另外两个大爷各带一人,再加上何雨柱自已,六个人推着板车,分别往六个不同的早市去——这样既能分散客源,也能避免扎堆被人注意。
路上,何雨柱在心里仔细盘算了收入:肉包五分一个、素包三分一个,他提前按比例搭配好,确保每个摊位300个包子能卖出12块钱左右。这样一来,六个人一天跑下来,光卖包子的总收入就能有72块,一个月按30天算,总营收就是2160块。
接着算开支:12个人的工资(7个包包子的大娘、4个卖包子的帮手,再加上许大茂),一个人每月5块,总共才60块;再去掉每月买面粉、猪肉、蔬菜这些食材的500块成本——两项开支加起来不过560块。
这么一算,剩下的利润让他自已都吃了一惊:2160块营收减去560块开支,一个月少说能净赚1600块!
1600块一个月,一年就是近两万块!这在1951年可是实打实的“万元户”——要知道,当时工厂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二三十块,他这收入简直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就算是机关单位的干部,一年也未必能挣这么多。
他攥紧板车把手,心里又惊又喜——原本只是想靠卖包子攒钱囤物资,没想到生意一铺开,收入会这么可观。但是何雨柱心里知道,不可能有这么多,毕竟包子也有吃腻的时候,还有天气原因下雨、大雪不能出去卖包子的时候,但是就算是这样自已一年只能卖半年包子也差不多快一万块了。
到了早市,熟客早就围着等了,没一会儿车上的包子就卖了大半。何雨柱一边递包子收钱,一边没忘——客客气气回应街坊,遇到常来的还会多给一个,从不跟人提收入多少。他清楚,这年代树大招风,闷声把钱赚了、把日子过稳了,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