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年头女人嫁了人后,还能顾及娘家的,还真不多了。
快走到娘家门前的时候,邓钰想起她二叔二婶,又觉着那句话也不靠谱来着。
二婶生了俩儿子,早些年就远走他乡,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回来探望探望父母。
甚至连说把二老接去京都享清福的想法都没有。
难怪每回她回娘家,她二婶拉着她的时候,眼里时常看得出落寞。
邓钰走到金家大门外,听到里头热热闹闹,好像有许多人似的。
她原以为会不会又是她三婶给金志相看了人家,媒人上门来说亲来了。
一进门就看到金志从屋里出来,面色愉悦,他看到邓钰来了,笑意更大了,“堂姐,你回来啦。”
邓钰把手中的一摞粽子递过去,让他一会放到灶房去,“咋了,家里头这么热闹?”
金志笑了笑说:“堂姐,我阿姐回来了。”
金志的亲姐姐,金娇。
自打嫁到齐州之后,好些年没有回来过了。
邓钰进了里屋,一大家子正围着桌子谈天呢。
她娘招呼她过去坐,为她介绍一番,她这才发现,金娇拖家带口,这是回家省亲的。
她的夫婿看着和她年纪相当,相貌不算出众却瞧着脾气是个好的,一番介绍之后也是客客气气朝邓钰喊了声‘堂姐’。
金娇生了三个孩子。
头两个是闺女。
最大的一个也有七岁了。
听说最小的那个是个儿子,一年前才出生,她夫家长辈很是高兴,这才同意让她千里迢迢回家探亲来了。
金志很少回来,金娇更是几乎没有回来过。
这一下子俩姐弟都回来,她三婶是高兴坏了。
让她三叔去镇上割几两肉,下午准备做顿好的。
二叔如今在村里小学堂当夫子,白天去上堂,都不在家。
她二婶闲坐在一旁,听闻要去镇上买肉,忙起身说:“三弟,我去吧,我去就是,你们一家人好些年没聚了,好好说说话。”
大房一家,三房一家,这算是聚齐了。
许芙蓉想起自己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心里头紧巴巴发酸。
路途遥远,生意忙碌都是借口。
若真是有心,咋可能两兄弟一个也抽不得空回来一趟。
说到底还是当年那件事情,让他们生了嫌隙。
邓钰看到她二婶出去,以为她只是想孩子了,还未发觉哪儿不对劲。
金娇则是偷偷拉了拉邓钰的袖子,问说:“巧巧姐,阿高阿远堂哥还是不愿回来么?”
“到底那些事儿都过去那么些年了,他俩怎么还生二伯和二伯娘的气呢,怎么说也该回来看看啊。”
邓钰本想问啥事儿,但看金娇的表情,这事兴许还和金巧巧有关,便打着马虎眼儿搪塞过去。
闲聊几句,才知道金高金远一家这些年与金娇还偶有书信往来。
按理来说,邓钰这个在家乡的堂姐时常能陪在长辈身边,更值得联系才对。
居然给远嫁的堂妹写信,却从不联系家中的堂姐。
这更让邓钰相信,金高金远与金巧巧之间或许有些什么矛盾。
偏偏金巧巧的记忆中根本忆不起这段往事。
甚至可能一开始,金巧巧就根本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想到原先,金巧巧总回娘家打秋风,娘家几位长辈也毫不吝啬能给就给。
换作寻常人,哪拉得下这个脸皮子,偏偏金巧巧恬不知耻,心安理得伸手要钱。
作为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如此做法,确实有些人神共愤了。